白囊蓑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7-02-28 00:00
信息来源:
分布及为害
白囊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长江以南各省市发生严重。为害梅花、石榴、山茶、柑橘、凤凰木、羊蹄甲、白兰、杨梅、金合欢、银合欢、女贞、黄花槐、竹、麻叶绣球、紫荆、樟和松柏等。
形态特征
雌雄异型。雌成虫体长约10毫米左右,蛆状,黄白色。雄成虫体长约9毫米,翅展18毫米,体浅褐色,有白色鳞片。卵椭圆形,黄白色。老龄幼虫体长约30毫米,红褐色。背板浅棕褐色,被白色中线分成两半。腹部有排列的深褐色斑纹。护囊中型,灰白色,全部由丝构成。其表光滑,无叶片和枝梗。
生活习性
1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寄主上的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取食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并啃食嫩枝皮。5~6月为幼虫为害盛期,6~7月化蛹,蛹期约为20天。7月始见成虫,将卵产在蛹壳内,卵呈堆状,上盖绒毛每头雌成虫可产几百粒不等,卵期约为10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先食卵壳,其后爬出护囊,吐丝下垂扩散,找适合场所后立即吐丝缠身。随幼虫不断取食,虫龄增长,其护囊也随之加大。幼虫为害至秋后,陆续向枝条上转移,将护囊固定后,用丝封口进入越冬。
防治
(1)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杀。(2)人工防治。秋冬季节结合花木修剪,消除越冬护囊。(3)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姬蜂、大腿蜂、寄蝇等。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4)药剂防治。蓑蛾幼虫对敌百虫药剂较敏感,使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
白囊蓑蛾属鳞翅目蓑蛾科。长江以南各省市发生严重。为害梅花、石榴、山茶、柑橘、凤凰木、羊蹄甲、白兰、杨梅、金合欢、银合欢、女贞、黄花槐、竹、麻叶绣球、紫荆、樟和松柏等。
形态特征
雌雄异型。雌成虫体长约10毫米左右,蛆状,黄白色。雄成虫体长约9毫米,翅展18毫米,体浅褐色,有白色鳞片。卵椭圆形,黄白色。老龄幼虫体长约30毫米,红褐色。背板浅棕褐色,被白色中线分成两半。腹部有排列的深褐色斑纹。护囊中型,灰白色,全部由丝构成。其表光滑,无叶片和枝梗。
生活习性
1年发生一代,以幼龄幼虫在寄主上的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取食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并啃食嫩枝皮。5~6月为幼虫为害盛期,6~7月化蛹,蛹期约为20天。7月始见成虫,将卵产在蛹壳内,卵呈堆状,上盖绒毛每头雌成虫可产几百粒不等,卵期约为10天。7月下旬幼虫孵化,先食卵壳,其后爬出护囊,吐丝下垂扩散,找适合场所后立即吐丝缠身。随幼虫不断取食,虫龄增长,其护囊也随之加大。幼虫为害至秋后,陆续向枝条上转移,将护囊固定后,用丝封口进入越冬。
防治
(1)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杀。(2)人工防治。秋冬季节结合花木修剪,消除越冬护囊。(3)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姬蜂、大腿蜂、寄蝇等。喷施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4)药剂防治。蓑蛾幼虫对敌百虫药剂较敏感,使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