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营造林抚育管理技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8-08-07 00:00
信息来源:
一、造林地选择
将竹子栽植于适合其生长的地方,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发挥它的生产潜力和土地的生产潜力,以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不同的地区对各种竹子的适生范围不一样,所以地址选择很关键。结合各种竹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各种竹子的分布和适应状况,提出以下的选地方案:
1、交通、通讯便利。利于产品和种苗的运输。2、水源方便,利于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管理。3、毛竹、香竹要求海拔2100米以下,甜龙竹、麻竹要求1600米以下。4、坡向东北、东、北、西北。5、退耕还林地、灌水改造地、山谷和河流两岸等。6、地势平坦或坡度小于15度的山、坡。7、土层的厚度大于50厘米。8、毛竹要求年均温度13.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2℃。甜龙竹、麻竹要求年均温度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4℃,并要求无重霜。
二、栽植及抚育管理技术
由于丛生竹(如甜龙竹、麻竹、香竹)和散生竹毛竹在整地、栽植季节、密度、抚育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所以将它们分述。
1、丛生竹(以甜龙竹为例)(略)
2、散生竹(以毛竹为例)
(1)整地
(2)栽植密度
(3)栽植季节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毛竹可在于1月上旬至2旬栽种,3月下旬至4月下旬竹子大量发笋,有浇灌条件的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栽种,4月初至5月中竹子大量发笋。
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于雨季刚来临时的7—9月栽种,具有丛生性的竹苗当年还可以发笋。
(4)栽植技术
(5)幼林抚育管理
A、封山育竹
造竹后前三年内,要严禁放牧、割草、砍柴等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有条件的地方四周搭围栏或栽植绿篱保护。
B、林农套种
新造竹株1—2年内距竹苗1米间种农作物,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间种作物以矮秆作物为主,如豆类、花生、绿肥、珍珠高梁、脱毒马铃薯等,不种高秆作物和芝麻、养麦耗肥量大的作物。间种的目的是抚育竹林,故中耕时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农作物收获后秸杆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培肥。
C、松土除草
因光照充足,杂草容易滋生,要及时铲除,力争做到除小除早除了。全面整地的幼林地上,应全部松土15—20厘米,将杂草翻埋入土中,充作肥料。带状或块状整地的幼林地,在竹苗四周松土扩塘,深度30厘米左右,2—3年内达到连片全垦的要求。松土除草每年进行1—2次,宜在5—6月、9—10月进行。
D、施肥灌溉
E、间伐小老竹
幼林竹株量多而小,丛状分布,疏密不匀,要进行适当的间伐抚育。即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促进幼林快速成林,长高长大。
F、封顶
幼林新竹在抽枝后展叶前剪去梢部,去除顶端优势,可促进枝叶的生长和竹鞭的延伸。
(6)成竹抚育管理
笋材两用竹林就是把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竹林主产品生产的经营类型,就是要让 一片竹林同时生产更多更好的竹材和竹笋,充分发挥竹林生产潜力和综合效益。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成功的主要技术是:
A、建立丰产的竹林结构。
B、林地管理。
C、竹林施肥
D、护笋养竹
E、挖掘竹笋
F、合理采伐
合理砍伐既是维持竹林丰产结构稳定的手段,又是生产竹材的作业。砍伐数量不超过竹林生长量。砍伐年龄为6龄以上竹及6龄以下的病虫竹、风倒竹、小径竹,砍伐主要在冬季进行。砍伐方式有2种,一是平茬法,即伐桩近地面砍伐,二是带蔸法,即带整个竹蔸或半个竹蔸采伐。带蔸采伐的优点很多,不仅可以提早释放土壤空间,利了竹鞭长笋,而且可免去竹林垦复用工。同时还能提高竹秆利用率。鲜竹枝留放林内,让竹叶脱落回归大地,有利于地力的恢复。
将竹子栽植于适合其生长的地方,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发挥它的生产潜力和土地的生产潜力,以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不同的地区对各种竹子的适生范围不一样,所以地址选择很关键。结合各种竹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各种竹子的分布和适应状况,提出以下的选地方案:
1、交通、通讯便利。利于产品和种苗的运输。2、水源方便,利于大规模集约化经营管理。3、毛竹、香竹要求海拔2100米以下,甜龙竹、麻竹要求1600米以下。4、坡向东北、东、北、西北。5、退耕还林地、灌水改造地、山谷和河流两岸等。6、地势平坦或坡度小于15度的山、坡。7、土层的厚度大于50厘米。8、毛竹要求年均温度13.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2℃。甜龙竹、麻竹要求年均温度16℃以上,极端最低温度-4℃,并要求无重霜。
二、栽植及抚育管理技术
由于丛生竹(如甜龙竹、麻竹、香竹)和散生竹毛竹在整地、栽植季节、密度、抚育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所以将它们分述。
1、丛生竹(以甜龙竹为例)(略)
2、散生竹(以毛竹为例)
(1)整地
(2)栽植密度
(3)栽植季节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毛竹可在于1月上旬至2旬栽种,3月下旬至4月下旬竹子大量发笋,有浇灌条件的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栽种,4月初至5月中竹子大量发笋。
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于雨季刚来临时的7—9月栽种,具有丛生性的竹苗当年还可以发笋。
(4)栽植技术
(5)幼林抚育管理
A、封山育竹
造竹后前三年内,要严禁放牧、割草、砍柴等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有条件的地方四周搭围栏或栽植绿篱保护。
B、林农套种
新造竹株1—2年内距竹苗1米间种农作物,以短养长,以耕代抚。间种作物以矮秆作物为主,如豆类、花生、绿肥、珍珠高梁、脱毒马铃薯等,不种高秆作物和芝麻、养麦耗肥量大的作物。间种的目的是抚育竹林,故中耕时不能损伤竹鞭和鞭芽。农作物收获后秸杆铺于林地或翻埋于土中培肥。
C、松土除草
因光照充足,杂草容易滋生,要及时铲除,力争做到除小除早除了。全面整地的幼林地上,应全部松土15—20厘米,将杂草翻埋入土中,充作肥料。带状或块状整地的幼林地,在竹苗四周松土扩塘,深度30厘米左右,2—3年内达到连片全垦的要求。松土除草每年进行1—2次,宜在5—6月、9—10月进行。
D、施肥灌溉
E、间伐小老竹
幼林竹株量多而小,丛状分布,疏密不匀,要进行适当的间伐抚育。即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促进幼林快速成林,长高长大。
F、封顶
幼林新竹在抽枝后展叶前剪去梢部,去除顶端优势,可促进枝叶的生长和竹鞭的延伸。
(6)成竹抚育管理
笋材两用竹林就是把竹材和竹笋同时作为竹林主产品生产的经营类型,就是要让 一片竹林同时生产更多更好的竹材和竹笋,充分发挥竹林生产潜力和综合效益。毛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成功的主要技术是:
A、建立丰产的竹林结构。
B、林地管理。
C、竹林施肥
D、护笋养竹
E、挖掘竹笋
F、合理采伐
合理砍伐既是维持竹林丰产结构稳定的手段,又是生产竹材的作业。砍伐数量不超过竹林生长量。砍伐年龄为6龄以上竹及6龄以下的病虫竹、风倒竹、小径竹,砍伐主要在冬季进行。砍伐方式有2种,一是平茬法,即伐桩近地面砍伐,二是带蔸法,即带整个竹蔸或半个竹蔸采伐。带蔸采伐的优点很多,不仅可以提早释放土壤空间,利了竹鞭长笋,而且可免去竹林垦复用工。同时还能提高竹秆利用率。鲜竹枝留放林内,让竹叶脱落回归大地,有利于地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