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木本切花上量需迈技术门槛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09-09-18 00:00
信息来源:
新兴木本切花主要是指原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南半球国家的木本切花品种,这些切花品种具有色彩艳丽、花形奇特、瓶插期长等特点。2004年,我国大规模引入这些特色木本切花,目前通过试种取得初步成功的有蜂蜡花属、银树属、针垫花属、帝王花等产品,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昆明、玉溪元江等地。不久前,记者采访了国内两家生产量较大的企业——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芊卉集团,他们认为新兴木本切花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商品化生产必须先迈过技术门槛。
出口市场互补 国内用途广泛
特色木本切花原产地都在南半球,采收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在市场上具有互补性,与原产地不构成竞争。杨月季园艺公司副总经理吴华说:“通过引种试种、筛选繁殖、示范栽培形成本地化规模生产,并开拓出这些花卉产品的独有市场,南半球的特色木本切花可转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云南特色花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竞争优势。据我们初步统计,此类特色木本花卉的消费量约占总鲜切花消费量的5%至10%,高昂的价格使其成为经销商实现高利润的核心产品。以日本市场为例,2007年,桃金娘科蜂蜡花属的鲜切花平均销售单价为每支人民币5元,刻球花属和绿珊瑚属的产品每支均价为人民币4元,山龙眼科帝王花属的产品平均每支单价均达到人民币40元以上,目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芊卉集团昆明销售公司总经理田景发对记者说:“南半球的木本切花品种在国内属于新、奇、特产品,以我们生产量较大的木百合切花为例,目前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内的销售量也非常可观,由于花型有特色,而且瓶插期长,这个品种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整个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南半球木本切花适宜种植的区域非常小,因此市场基本没有竞争,企业可以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控,保证自身利润空间。根据我们从国外市场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从南半球引进的新兴木本切花将来肯定是切花市场的主流品种。”此外,这些木本植物的用途很广泛,如果鲜切花销售行情不好,还可以投入到园林绿化和干花生产中。
气候是关键 技术需过关
虽然新兴的木本切花被众多业内专家看好,但是国内大多数生产者却仍然不愿意尝试,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环境条件也不是完全适宜木本花卉的生长。据了解,虽然有些生产者所选栽培基地气候特点、经纬度、降雨量、土壤情况较为适合特色木本切花生产,但和原产地相比还是有所差异,加上引进这些品种在国内还属尝试,技术不够成熟,很容易让企业的投资付诸东流。
杨月季园艺公司在前期的引种试验中,山龙眼科的丝头花属、坚果木属、色鲁丽亚属的种苗栽种后全部死亡,另有贝克斯属死亡了1个品种,帝王花属也死亡了2个品种,蜂蜡花属、银叶树属分别死亡了3个品种,初步判定死亡主要原因是不适应高温、多雨气候。目前尚存活有3个科8个属的85个品种,这85个品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7%,其中低于50%的品种有7个,主要是由高温、高湿引起的土传病害、白蚁危害、土壤板结、缺肥及修剪过度等原因造成的。吴华谈道:“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完善澳洲木本花卉的配套技术研究,包括引进栽培品种和原生种,筛选适应性好的品种和研究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及采后处理技术。”
中国芊卉集团在引种前两年,木本切花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生产初期死苗现象严重。田景发对记者表示:“当时我们从新西兰进口的木百合种苗价格是50多元一株,现在我们的木百合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每天的上花量却只有2000多支。由于这个品种的根系里糖分较多,很容易吸引周围的虫子来腐蚀根部,根部线虫和枯萎病是最常 的病害,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和药剂,都没法根本解决。但情况也在逐年好转,预计明年我们的各类产品产量将大幅增加。此外,很多木本品种生长期缓慢也是对企业的一个考验,因此现在尝试南半球木本切花生产的企业很少。”
出口市场互补 国内用途广泛
特色木本切花原产地都在南半球,采收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在市场上具有互补性,与原产地不构成竞争。杨月季园艺公司副总经理吴华说:“通过引种试种、筛选繁殖、示范栽培形成本地化规模生产,并开拓出这些花卉产品的独有市场,南半球的特色木本切花可转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云南特色花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竞争优势。据我们初步统计,此类特色木本花卉的消费量约占总鲜切花消费量的5%至10%,高昂的价格使其成为经销商实现高利润的核心产品。以日本市场为例,2007年,桃金娘科蜂蜡花属的鲜切花平均销售单价为每支人民币5元,刻球花属和绿珊瑚属的产品每支均价为人民币4元,山龙眼科帝王花属的产品平均每支单价均达到人民币40元以上,目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芊卉集团昆明销售公司总经理田景发对记者说:“南半球的木本切花品种在国内属于新、奇、特产品,以我们生产量较大的木百合切花为例,目前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内的销售量也非常可观,由于花型有特色,而且瓶插期长,这个品种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整个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南半球木本切花适宜种植的区域非常小,因此市场基本没有竞争,企业可以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控,保证自身利润空间。根据我们从国外市场了解的情况,我们认为从南半球引进的新兴木本切花将来肯定是切花市场的主流品种。”此外,这些木本植物的用途很广泛,如果鲜切花销售行情不好,还可以投入到园林绿化和干花生产中。
气候是关键 技术需过关
虽然新兴的木本切花被众多业内专家看好,但是国内大多数生产者却仍然不愿意尝试,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还不够成熟,环境条件也不是完全适宜木本花卉的生长。据了解,虽然有些生产者所选栽培基地气候特点、经纬度、降雨量、土壤情况较为适合特色木本切花生产,但和原产地相比还是有所差异,加上引进这些品种在国内还属尝试,技术不够成熟,很容易让企业的投资付诸东流。
杨月季园艺公司在前期的引种试验中,山龙眼科的丝头花属、坚果木属、色鲁丽亚属的种苗栽种后全部死亡,另有贝克斯属死亡了1个品种,帝王花属也死亡了2个品种,蜂蜡花属、银叶树属分别死亡了3个品种,初步判定死亡主要原因是不适应高温、多雨气候。目前尚存活有3个科8个属的85个品种,这85个品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7%,其中低于50%的品种有7个,主要是由高温、高湿引起的土传病害、白蚁危害、土壤板结、缺肥及修剪过度等原因造成的。吴华谈道:“现在我们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完善澳洲木本花卉的配套技术研究,包括引进栽培品种和原生种,筛选适应性好的品种和研究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及采后处理技术。”
中国芊卉集团在引种前两年,木本切花生产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生产初期死苗现象严重。田景发对记者表示:“当时我们从新西兰进口的木百合种苗价格是50多元一株,现在我们的木百合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每天的上花量却只有2000多支。由于这个品种的根系里糖分较多,很容易吸引周围的虫子来腐蚀根部,根部线虫和枯萎病是最常 的病害,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和药剂,都没法根本解决。但情况也在逐年好转,预计明年我们的各类产品产量将大幅增加。此外,很多木本品种生长期缓慢也是对企业的一个考验,因此现在尝试南半球木本切花生产的企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