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Sapium sebiferum)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5-01-22 11:23
【字体: 大 中 小】
乌桕栽培技术
乌桕 ( Sapium sebiferum ) 是大戟科 ( Euphorbiaceae ) 乌桕属 ( Sapium ) 的树种,又名乌裇、桊子树、桕树、木蜡树、木油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落叶乔木,高达 20m , 胸径可达 lm 。树体各部含有毒乳汁。树皮幼时灰白,后逐渐变为黑褐色,粗糙而厚;小枝细,全体无毛。单叶互生,菱形或卵状菱形,全缘,叶柄长,叶柄先端近叶基处有 2 个腺体,叶长 4~7cm 。花单性同株,无花瓣,穗状花序顶生,雄花着生花序上部,雌花着生雄花序基部。蒴果近扁球形,三裂,熟时黑褐色,种子黑色,外被白色蜡层,固着中轴上经冬不落。 6 ~ 7 月开花, 10~11 月果熟。
根据乌桕开花和结实特性,可分鸡爪桕和葡萄桕两个变种。葡萄桕在春梢顶端生一种穗状花序,雄花生花序上部,基部生雌花,花后,雄花脱落,雌花结果,果实累累,形成似葡萄的果序。鸡爪桕在春梢上生两种花序,开两次花,第一次全为雄花,开放后即脱落,第二次在春梢上抽生几个雌雄同穗的花序,每花序形态与性状同葡萄桕花序,花后形成几个果序,状似鸡爪。
湖南省栽培乌桕的历史较长,本省培育和从外地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主要有:
① 猪粪桕。属葡萄桕类型,树形高大,适应性强,产量高,单株产量多达 120kg ,一般是 20~30 kg 。
② 葡萄桕。从浙江引进,树形高大,结果枝比率高,籽大蜡皮厚,种子含油蜡约 50% ,单株产量高,适于低丘平原和湖区栽植。
③ 铜锤桕。从浙江引进,属葡萄桕变种,果大,籽大蜡厚,种子千粒重 260 g ,含油蜡约 40% ,成熟期较迟。
④ 大粒鸡爪桕。从浙江引进,果穗大,果序多( 2~7 个),果熟期迟,籽大蜡皮厚,种子千粒重约 300 g ,含油蜡率 40% 左右,生长表现良好。
⑤ 小粒鸡爪桕。从浙江引进,树形高大,枝条细密,每枝果序多,结实累累,种子千粒重约 170 g 左右,种子出油蜡率约 40% 。适应性强,能高产稳产。
此外,还有选桕 1 号、凤尾桕、蜈蚣桕等品种均有引种栽培。
乌桕主产陕西、河南、甘肃以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国外的日本、印度、越南也有分布。在湖南,乌桕分布于慈利、沅陵、洞口、新宁、炎陵、永兴、宜章、长沙、南岳。湖南省海拔 800 m 以下低山、丘陵、湖区平原普遍生长良好。
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 15 ℃ 以上,年降雨量在 750 mm 以上地区均可栽植。在海拔 500 m 以下当阳的缓坡或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能耐间歇或短期水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红壤、紫色土、黄壤、棕壤及冲积土均能生长,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都能适应,在含盐量为 0.3% 以下的盐碱土也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抗毒气(氟化氢),生长快,栽后一般 3~4 年开花结实,嫁接可提前 1~2 年开花结实, 10 年以后进入盛果期,可延续至 50 年。经济寿命在 70 年左右。
乌桕是中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出油率高达 4 0% 以上。种子既含油又含脂,能加工成梓油和皮油,属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
乌桕种子一般含蜡(皮油) 25% 左右,含桕油(青油) 20% 左右。桕蜡为固体脂肪,可提取硬脂酸,用以制造汽车轮胎、塑料薄膜、电影胶片等。桕蜡中含有甘油,可提取硝化甘油和环氧树脂,是制造炸药、炮弹和航空工业的原料。柏油属干性油,呈黄色,可调制油漆、制造油墨、高级喷漆和涂饰机器等用。
木材为半散孔材,质轻柔,纹理斜,结构中等,干燥后断面发现起毛,少翘裂,可供家具、玩具、雕刻、造纸及车旋等用材;树皮及叶含单宁,可提栲胶,叶可提制染料。根皮、种子、嫩茎乳汁均可入药。花为良好的蜜源。树形优美,秋叶变红,可作风景树,是优良秋色叶树种。
乌桕根、茎皮、叶具有医疗作用,可拔毒消肿、杀菌杀虫、解毒,利尿泻下,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伤,外用治疔疮,鸡眼,乳腺炎,跌打损湿疹,皮炎。
1 选地
乌桕喜光、喜温暖气候及深厚肥沃的土壤,并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及抗风能力,并能耐间歇性水淹,常栽于田边、溪畔,也可在山区的挡风处栽种。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在沙壤、黏壤、砾质壤土上均能生长,对酸性土、钙质土及含盐在 0.25 % 以下的盐碱地均能适应。因此造林地点应选择海拔 1200m ( 800 m 以下最佳)以下的低山、丘岗和平原,由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和红色粘土类等发育的红壤、黄壤,坡度为缓坡、平坡,坡向以南、西、东南、西南及无坡向之地为最好,坡位以山坡的中下部、山谷、山洼的土层深厚肥沃地带,腐殖质层厚度以中至厚为最好,土壤厚度以中至厚为最好,土壤质地以沙土、沙壤土和轻壤土最合适,立地条件以肥沃型和中等肥沃型合适,土壤酸碱度应在 5~8 之间。
2 整地
2.1 造林地清理
乌桕只适应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造林,在造林迹地清理过程中先将地中的树枝、树叶和杂草进行清理和集中,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放到迹地的中央、并在有人看护的前提下进行集中烧毁。在清理过程中,必须保留生长好的乔木树种的幼苗和幼树。
2.2 整地时间
冬季或造林前,以冬季最好。
2. 3 整地方式
2.3.1 全垦加大穴
这种方式适应于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并且坡度在 15° 以下,全垦厚度不少于 20 cm , 穴的规格以 40 cm × 40cm × 40cm 或 60cm × 60 cm × 40 cm 为佳,并在整地过程中,务必保留荒地或皆伐作业迹地上留下来的小树和一些较高大的灌木,可以为以后形成混交林,从而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2.3.2 穴垦
乌柏主要适生立地因子表
编号
立地因子
适生条件
1
地貌
低山、丘陵、平原
2
母岩母质
花岗岩、片麻岩、板岩、页岩、砂岩、烁岩、石英砂岩、第四纪网纹层、石灰岩
3
土壤类型
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4
海拔高度 (m)
1200 以下
5
坡度
斜坡、缓坡、平坡
6
坡向
南、西、东南、西南及无坡向
7
坡位
中、下部、谷地、平地
8
腐殖质层厚度
中、厚
9
土壤厚度
中、厚
10
立地类型
11 、 12 、 21 、 22 、 31 、 32 、 41 、 42 、 61 、 62
11
土壤质地
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
12
土壤酸碱度
5~8
13
极端最低温度 ( ℃ )
-15
同样适应于上面提到的荒地、皆伐作业等类似之地,如果土壤条件较好(即土层比较深厚、土壤比较疏松),劳动力又相对较少的地方,可采用穴垦整地,穴的规格可适当加大,为 50 cm × 50cm × 50cm 或 60 cm × 60cm × 50cm 。当然,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松紧度,如果土壤较紧,且石砾多,穴的规格应更大一些,反之,则可以小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穴垦有以下几个好处: ① 节约用工; ② 减少水土流失; ③ 便于保留荒地或皆伐作业迹地上留下来小树和一些较高大的灌木,可以为以后形成混交林,从而增加林分的综合效益。
2.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宜 4m × 4m 或 4m × 5m 、 5m × 5m 。 具体密度按经营目的、立地条件和苗木数量等方面决定。如果是渠道、溪河岸边成行栽植,其栽植株距为 5~6m 。
2.5 基肥
每穴施磷肥 0.5kg , 每穴施复合肥 0. 25kg , 每穴施腐熟农家肥 10kg 。
3 栽植
3.1 栽植季节
冬季和 2 月份,在乌桕的芽未萌动之前栽植。
3.2 苗木起苗、分级、修枝、浆根和保护
3.2.1 苗木起苗
用 1 年生苗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先一天浇水润根,用机具松土起苗,不宜用手强拔。
3.2.2 苗木分级
苗木取出后要根据苗的平均高度将所有苗木分为 2~3 级,以便分级造林。
3.2.3 苗木修剪
苗木分级后,要尽快将所有的苗木进行修剪,修剪主要是剪除裸根苗上的过长的主根、多头、双株。
3.2.4 苗木的浆根
苗木修剪后,要马上进行浆根处理。浆根最好用黄心土和钙镁磷肥,按 10:1 配合,再加适量的腐熟人尿和水调成的泥浆,这样有促进苗根生长,提高造林成活率作用。
3.2.5 苗木的保护
苗木修枝打叶和浆根后,要马上 50 或 100 株一捆将苗木捆扎好,然后用地膜将每捆的根系捆扎好,并将捆扎好根系的苗木放到阴晾处,等待苗木运输,这样可以防止浆根的苗木根系的水分损失,从而影响造林成活率。
苗木装车后,要用塑料薄膜或类似能防止水分损失的物品将苗木覆盖,苗木运到后,要小心将苗木下车,并存放在阴晾处。
总之苗木要及时起苗、及时分级、及时修剪、及时浆根、及时包装、及时运输,尽可能减少苗木在空间暴露,遭受风吹日晒的时间。
3. 3 栽植方法
裸根苗采用 “ 三覆二踩一提苗 ” 的通用造林方法。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根要舒展,土要踏实。栽植深度应超过苗地径处 3~5 cm 。栽后修好树盘,浇足定根水。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可待水渗入穴内后在树盘上覆盖塑料薄膜。
4 修枝
在头 3 年及时剪除树根处的萌发枝、树干上的霸王枝,确保主茎的生长。
幼苗基部喜生萌生枝,另外由于一年多次抽梢,容易形成多个顶梢,影响主干生长,以培育用材为目的的,在造林头几年要进行抹芽和及时剪除主梢侧边的次顶梢,以确保主顶梢的生长,加快主干高生长。抹芽是离地面树高三分之二以下的嫩芽抹掉,减少养分消耗。修枝主要是将树冠下部受光较少的枝条除掉。修枝要保持树冠直径相当于树高的三分之二。过多修枝会丧失一部分制造营养物质的树叶,而影响树木生长。修枝季节宜在冬末春初。
5 施肥
在头 3 年,于每年乌桕的芽子萌发前在树冠周围开沟每株施复合肥 0.25kg 。结合垦复时施腐熟饼肥 0.5 ~ 1.0kg / 株。春梢萌发前,株施硫酸铵 0.2kg ,或过磷酸钙 0.3kg ; 7~8 月上旬,株施过磷酸钙 0.3kg ,或氯化钾 0.3kg 。施肥可沿树冠挖环状沟,深 25 cm 。
6 松土除草
幼林抚育宜在生长高峰和旱季将到之前进行。造林的第一年抚育次数宜多,一般以不少于二次较好。以后每年抚育次数应根据幼林生长发育情况决定。一般每年都要进行一、二次,及至幼林开始郁闭,林地杂草少了,可以每隔 1~2 年除杂松土一次。如能在林内间种农作物,以耕代抚是促进林木生长较有效的办法。
7 病虫害防治
7.1 虫害
7.1.1 乌桕毒蛾(乌桕毛虫)
(1) 危害特征:危害嫩枝和叶。一年发生两代。第 1 代 6 ~ 8 月危害,第 2 代 9 月中旬开始危害, 11 月上、中旬在树干下部结网群集越冬。
(2) 防治方法,可利用幼虫的群集性,进行火烧灭除,或用敌杀死喷杀。在 6 月和 9 月成虫羽化期,可进行灯光诱杀,成虫产卵在叶背成块,可人工摘除。幼虫可用敌杀死或 80% 敌敌畏乳剂 2000 倍液喷杀。
7.1.2 樗蚕(乌桕樗蚕蛾,桕蚕)
(1) 危害特征:以幼虫危害树叶,一年发生两代,食叶量大,严重影响乌桕生长结实。 第 1 代幼虫 6 月危害,第 2 代幼虫 9~ 11 月危害,以老熟幼虫化蛹越冬。
(2) 防治方法,初龄幼虫群集于叶片上,可人工摘除,或用 80% 敌敌畏乳剂 2000 ~ 1 500 倍液喷杀。危害严重时期,用 90% 敌百虫 2000 倍液喷杀或在乌桕林中用烟雾熏杀。
7.1.3 乌桕卷叶蛾
(1) 危害特征:一年一代,以卵越冬, 4 月孵化,以幼虫危害嫩叶。
(2) 防治方法,用 25% 滴滴涕乳剂 200 ~300 倍液或 90% 敌百虫 1000 倍液喷杀幼虫。此外,还有蚜虫、布袋蛾、水青蛾、大桕蚕、小地老虎和紫纹羽病等危害,应注意及时防治。
8 采伐
为培育大径材,乌桕的主伐时期应为 20~25 年。视具体林分,宜采用皆伐或择伐的方法。
9 技术咨询专家
彭春良:研究员,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入选湖南省 121 人才工程,国家林业局与湖南省确定的植物学科带头人。中国林木引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树木学会理事,省林学会常务理事,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植物志》编委。主要从事植物分类,植物引种驯化和林学研究。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其中二等奖 4 项。发表学术论文(著) 50 余篇 ( 部),发表植物新种 10 个。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