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10号建议的答复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5-18 16:27 信息来源:

湖南省林业局

林字建〔2021〕28号

对省十三届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10号建议的答复

彭武长等4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山区生态贫困治理的建议》收悉。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中心腹地,现有林地面积1741万亩,森林蓄积量5017.24万立方米,年生态效益总价值到1250.2亿元,是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和湖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8个县市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精准扶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聚焦点。全省各级政府部门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对你们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对湘西州生态保护项目支持力度的问题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湘西自治州生态保护恢复工作,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取得成果。一是生态保护项目资金支持。“十三五”期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3亿元支持永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凤凰县凤凰古城(拉毫营盘、舒家塘)文物保护等25个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及其森林生态系统,在“十三五”期间,我局支持白云山、高望界、小溪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报并获批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项目资金总计2270万元。2021年向国家申请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监测设施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2499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保护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保护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二是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力度。支持湘西自治州建立了5个国家湿地公园,重点支持湘西自治州开展了湿地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湿试点以及小微湿地保护建设试点等项目,同时,对湿地保护修复补助资金进行了统筹扶贫,“十三五”期间,共统筹安排资金4000余万元。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大湘西自治州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中央、省级财政湿地资金投入,持续保护好湘西自治州湿地资源。三是高度重视石漠化修复治理及退耕还林。湘西自治州自2011年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二五”期间,一共有8个县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共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2.29亿元,完成封山育林1.8万公顷,人工造林0.45万公顷;“十三五”期间,石漠化综合治理实行集中治理,湘西自治州有4个县纳入重点治理范围,共投入中央预算内资金1.73亿元,完成封山育林1.1万公顷,人工造林0.42万公顷。在国家发改委《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湘西自治州有2个县纳入“湘桂岩溶区石漠化治理工程”范围。同时,全力支持湘西自治州各地在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内,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申报退耕还林工程。

二、关于支持湘西州做大做强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问题

支持湘西州做大做强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产。一是加强政策指导。2018年,省扶贫办联合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等6部门发文《湖南省生态扶贫工作方案》,鼓励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来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省发改委支持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省预算内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专项,对凤凰县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项目予以支持。二是增加资金项目。省级财政较早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着重用于湖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推介、完善我省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湖南全域旅游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2017年以来文旅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打造了“湘村客栈”品牌,对大湘西、大湘东地区贫困村镇的1644家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共19712个床位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并委托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三是持续开展文旅宣传。文旅厅将湘西州验收合格的特色民宿、家庭旅馆统一纳入“湘村客栈”品牌体系和接入“云游潇湘”官方平台。并颁发“湘村客栈”标牌808块,配套奖励床上用品3421套。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域旅游专题研讨班、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旅游扶贫信息化服务培训、农业技能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训、旅游项目金融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贫困村村官、旅游专干、贫困村旅游经营业主等各类人员4000多人。2019年出台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政策,截止2020年底,省内外共有459家旅行社参与,往大湘西、大湘东地区特色村镇发团48423次,精准送去游客195.27万,带动文旅扶贫相关消费123.15亿元。四是持续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产业资源。构建生态旅游、特色林产业、生态农业等多元产业体系。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旅游基地,依托森林公园等山水自然资源,深化观光旅游,推进休闲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2020年将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纳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8-2020年,我局利用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资金110万元支持湘西自治州林下中药材种植、林禽林畜养殖等产业发展,利用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园专项资金100万元支持龙山县鸿光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湘西自治州建成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4个,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园5个,永顺县被列为我省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县,湘西自治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湘西州林科所被评为我省林下经济科研示范基地。龙山的百合、凤凰的迷迭香均已形成品质、品牌俱佳,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下一步,我局将聚焦湘西州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扶持林下经济特色品牌1-2个。

三、关于国家公园是否在湘西落地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规定,国家公园由国家确立并主导管理,其中“国家确立”是指由国家层面自上而下指定设立国家公园,而非地方政府逐级申报设立。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在牵头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该空间布局将确定未来全国范围内拟设立国家公园的数量和初步位置、范围。在编制过程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按照《国家公园设立规范》规定的准入条件(即拟设立国家公园的区域需要具备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对各省进行评估考察后,提出拟设立国家公园的名单。鉴于湘西州属湘西及黔鄂山地常绿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生态区位重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地质遗迹、风景名胜等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保护价值高,且多年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各类自然资源并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我局将积极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汇报、争取将湘西州符合设立国家公园条件的适宜区域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

四、关于支持湘西州巩固和扩大生态移民成果的问题

在扶持湘西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方面,一是我们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二是完善均等化的民生政策。在配套生活设施建设和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同等待遇。加强社区服务管理,加快办理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建立物业管理等长效机制,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

因为现在已经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战役,进入了乡村振兴阶段,易地扶贫搬迁不会再次启动。生态搬迁是由国家统一部署的,省里没有自主权。目前国家对生态搬迁没有相关部署,也没有明确牵头部门。我局将积极跟进生态搬迁进展情况,贯彻政策落实。

五、关于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的问题

为支持自治州持续抓好生态保护,省级层面通过生态补偿等方式给予了政策与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生态补偿主要通过区域补偿、流域补偿和要素补偿方式等推进。区域补偿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并逐步扩大享受补助的县市区范围,自治州内8个市县已经建立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省财政共计安排自治州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6.79亿元,根据规定,上述资金将全部用于自治州生态建设和民生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其中用于生态建设方面的支出要达到50%以上。流域补偿方面,出台《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试行)》(湘财资环﹝2019﹞1号),明确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补偿方式、补偿金标准与核算方法、激励及约束政策等,加快构建省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2020年,省财政安排自治州流域生态补偿奖补资金1130万元。要素补偿方面,主要是针对生态公益林等要素开展补偿,目前我省国家级和省级国有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为每年每亩15元,集体和个人生态公益林所有部分补偿标准均提高为每年每亩18元。近些年,省财政按省委省政府部署,积极筹措资金,克服财政收支压力,已数次提高了公益林补偿标准。但是,我省是农林大省、人口大省,相关补贴范围广、资金需求大,加之减税降费带来的减收效应持续释放,财政增收动力减弱,持续低增长已经成为新常态。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全省财政形势更为严峻,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下一步,我局积极与省财政协调,研究政策措施,综合考虑财力水平和工作需要适时调整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请求中央加大对我省公益林的补偿力度。补偿机制方面,关于加大对湘西州生态保护项目支持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建议,各级部门都在积极探索。目前,已在公益林补偿标准提标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尝试,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关于建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20〕6号)等文件的出台,都是提高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

下一步,围绕少数民族山区生态贫困治理,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湖南省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实施意见,支持湘西州易地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结合“十四五”中央投资有关专项支持方向,进一步指导湘西州做好相关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三是持续做强文旅产业。对少数民族山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继续给予支持,来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投入少数民族山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把少数民族山区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全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根据省级财力状况逐步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

感谢你们对林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林业局

2021年5月18日

< img src=""/>

对省十三届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10号建议的答复

2039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