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潇湘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5-04-03 11:12 信息来源: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林业智慧,湖南省林业局加强林业碳汇有序开发管理,积极布局,扎实推动,目前全省林业碳汇工作进展顺利。

提升生态固碳能力

国土绿化稳步推进。根据国家林草局生态感知系统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40.02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866万公顷、封山育林21.46万公顷、退化林修复9.70万公顷,分别为年度规划任务的221.65%、357.65%、161.68%;完成“四旁”植树1642万株,为年度目标的117.3%。造林成果丰硕,为三湘大地增光添绿。

森林质量显著提升。为推进森林永续利用,湖南将国土绿化重点从注重增加森林面积转向面积与质量并重,坚持国有林和集体林统筹推进,商品林和公益林分类施策,抚育改造和长效管护多措并举,经营成效和生态红利紧密挂钩,组织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以点带面、整省推进、全面提质”的新阶段。省林业局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森林可持续经营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结合“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格局和资源现状、经营状况等因素,谋划了“一心五区多廊”的全省森林可持续经营布局,突出长株潭生态绿心、国有林场、自然公园、名人故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重点区域,提出了到2028年全省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33.33万公顷的行动目标。加快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全省已有216个国有林场、28个村集体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支持和引导经营面积33.33公顷以上的林业规模经营主体单独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积极推进试点探索,9家国有林场纳入全国试点累计完成任务17780公顷,其中有6家国有林场创新“国有林+集体林”带动式试点3580公顷,为全面推开森林可持续经营进行了有益探索。

聚焦地方先行先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重要论述,湖南林业积极探索“双碳”背景下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致力于提升森林固碳增汇效能,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盘活全省森林资源碳资产,推动全省林业碳汇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在积极筹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的同时,湖南省林业局立足地方实际,主动作为,组织开展了十二场省内省外调研,学习林业碳汇工作先进做法,于2024年5月下发申报文件,按照“统筹部署、有序试点、全省推广”的思路,在省级层面开展湘林碳票应用先行工作,并于2024年7月确定怀化市、浏阳市、桃源县、炎陵县、安仁县、花垣县、金洞管理区等一市六县为湘林碳票应用先行区,于2024年12月发布《湘林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湘林碳票审核办法(试行)》《湘林碳票项目方法学人工乔木林(试行)》,从开发设计、碳票计量、监测审核等一系列层面为湖南地方林业碳票的开发交易搭建好了“四梁八柱”,确保项目所产生的碳储量、变化量达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在生态价值实现体系建设上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

基础研究纵深推进

聚焦科技创新,申报专项资金支持,从调查研究和基础科研层面打牢林业碳汇开发基底。湖南省林业局就“林业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固定”两个方向筛选一批课题组织研究,基于全省14个市州765株样木伐倒木实测数据,构建了湖南省杉木、马尾松、栎类、杨树类、其他软阔5个树种(组)的立木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等9个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以及立木总碳储量、地上碳储量、根碳储量相容性模型,给出了5个树种组全树、地上、根、干材、干皮、树枝、树叶各组分的碳计量参数,为准确计量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储量、碳汇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初步建立健全了湖南省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建立碳汇发展长效机制

当前,按照“双碳”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加强对林草湿碳汇资源管理的前提下,湖南省林业局抢抓林业发展机遇,力求在林草湿碳汇领域破题,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系建设上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全省林业碳汇工作:

(一)完善体制机制。一是高位协调推动。将“湘林碳票”作为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高位推动,协调相关省直部门,建立专门的工作联系机制。二是构建完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湘林碳票”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强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在林、草、湿碳汇方面有序开展工作。

(二)推动分类开发。结合全省实际,对森林碳汇开发实行分类管理,实现森林生态价值最大化,将可人工干预、增汇潜力大的林地纳入国家层面的CCER等项目开发储备,盘活碳增量;将无法人工干预、增汇潜力小、固碳存量大的成熟林、天然林、经济林等不具备CCER开发优势的林地资源纳入湘林碳票开发,利用好碳储量;对可能被纳入VCS等国际碳汇项目开发的我省林草湿碳汇资源加强监管,及时向地方下发风险提示,守护林业资源红线和安全底线。

(三)加强计量监测。认真开展动态连续监测,推进监测样地建设和调查,结合已部署的全省林业碳汇综合管理平台,逐步建立森林碳汇评估计量体系和监测网络,及时准确更新数据,掌握森林碳汇量的变化情况,摸清全省林业碳汇资源家底,为项目开发提供支撑。

(四)优化应用场景。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重要旅游景点、林业产业项目、国土绿化项目、林业外资项目等,在生态司法、质押融资、文旅碳中和、跨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积极探索碳汇产品实践,拓展应用场景,结合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增进公众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了解,提升湘林碳票的社会认可度和交易活跃度,提升林业碳汇工作影响力。

(五)加强基础研究。在进一步摸清我省碳家底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编制和方案制定工作,着力加强方法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争取早出成果,保障应用,培育人才,在“双碳”工作中展现积极作为。推进全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制定符合国家有关要求、我省实际情况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监测标准。

(六)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林业碳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人员与个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加强对林业专业培训力度,组织召开林业碳汇工作相关的论坛、工作会议和专题培训,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和人才准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并向社会积极提供林业碳汇专业咨询服务。增强民众对林业碳汇的了解,自动自觉积极参与湖南省林业碳汇的建设,共创共享绿色低碳生活。

链接:

林业碳汇:

在造林和更新造林,森林经营管理、森林保护、草地管理、湿地管理、荒漠化治理和采伐林产品管理等林业经营活动中,稳定和增加碳汇量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湘林碳票的主要用途: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自愿购买湘林碳票抵消其生产生活产生的碳排放量,履行碳中和义务。

替代履行林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修复)责任。发展碳汇金融、碳汇风险投资、国有资产碳汇仓储等活动。

其他用于抵消碳排放量或履行碳中和义务的场景。

(湖南省林业基金站.“‘碳’路潇湘”.《林业与生态》2025年1月总第832期,第8-10页)


关联文章:
< img src=""/>

“碳”路潇湘

3363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