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县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8-20 00:00 【字体: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把搞活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实现空间循环再造和经济社会效益双赢。金湖县积极利用现有成片林约40万亩的资源推广林地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生态畜禽等林经模式,绘就新的增收风景线,有效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唱戏的成功之路。2012年,全县实施林下复合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带动农民创业就业3.2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3.6亿元,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多种经济形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
  因势利导,政策驱动。一是将向上争取的林业、水产、畜牧业、农业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二是信贷支持,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激活多元化现代林业融资平台,构建政府、金融、企业、农户“多方合作、利益联结”的担保机制。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下经济投入。
  
  依托媒体,科学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成功模式、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其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农业、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种养殖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林牧、林粮、林渔、林药、林菌、林菜 林草等林下经济模式,积极开展农民林业生产、林下种养殖技术培训。三是积极与高等院校、农林院所沟通,千方百计借助高校和农林院所的高端资源,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讲求实效。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促进林木生长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选择种植、养殖模式,实现林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动规模发展。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创建发展一批经济效益好、参与农户多、市场前景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品种优、带动力强的大户。同时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以此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发展。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1家,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大户237户,这些已经成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闵桥镇小桥村绿泽源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承包了集体林地200亩,发展林下养鸡,年饲养绿壳蛋鸡5万余只,注册了“荷玉”牌商标,产品俏销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利润200余万元。黎城镇个体工商户万素亭承包了徐梁村九组十边荒地120亩,兴办了“金湖县徐梁村林间种草养禽项目”。在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总结出林—经、林—农、林—禽和林—鱼高效复合经营牧模式。今年投资25万元,新建鹅、鸭舍400平方米,鸡舍150平方米,在杨树下种植菊苣、黑麦草、三月黄等牧草,累计养禽8.5万只。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240万元,纯利30万元。
  
  龙头企业牵头,保障林下经济产品销售畅通。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金湖县想方设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千方百计畅通营销渠道,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营销保障。通过招大引强,与全国农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合作创办金湖县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3000万只肉禽,解决林下肉禽养殖出路问题;引资兴建金湖县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以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水、林生态产业链为牵引,拉动农村大户发展林下生态水禽等规模养殖,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增收之路,林下养殖牲猪10000多头,林下养殖生态鸭达3000万羽。林下经济发展,既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又有效加强了对森林的抚育,达到了长短效益相互补充,发展林下经济“钱途”一片光明,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就业创业达5万人。
  
  政府出地得绿,企业造林得益,农民管护得利多方共赢。重点利用森林、湿地、荷文化和生态景观发展生态庄园、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就业,而且为林下经济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的荷花荡湿地游、白马湖生态渔村、柳树湾湿地公园、水上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近200余万次,现在万亩荷花荡旅游日销售林副产品近20万元,全县已实现旅游收入近4亿元。通过旅游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叫响金湖的知名度,提升江苏的美誉度。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 img src=""/>

江苏省金湖县利用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669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