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6-02 10:20 信息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韶山美,主席亲。”

5月下旬,湖南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一群群游客在导游的引领下,瞻仰铜像、合影留念。

韶山美不美?主席亲不亲?合影时导游引导性问话令游客们不由自主地齐声肯定的回答。

广场周围,山峦叠翠。

韶山美,美在生态、美在绿色。

站在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广场上,放眼四望,雪松、香樟、马尾松、枫香等高大乔木挺拔、屹立,造型罗汉松等点缀其间,花坛内冬青、山茶、月季、杜鹃等竞相花开。

游客进入韶山核心景区观光旅游,必走南环线。交通干线也是生态走廊,景观设计依山就势、寓情于景,沿线有城镇、村落、田园、山林等不同类型景观和休闲游乐区、珍稀植物观赏区、湿地公园等12个景观节点。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林,一棵棵桂花、香樟苍翠欲滴。

“每棵树都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就知道品种、认养等信息。2019年,韶山采取‘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开展‘我在主席家乡养棵树’网络公益认养活动,目前参与者逾万人,获得捐款120多万元,按地方标准折算植树近13万株。”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主席家乡,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共享生态红利早已蔚然成风。

1956年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1958年8月,他强调,“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1959年3月,他提出“实行大地园林化”。

采访当天下午,我们来到位于韶山村祠堂组的李氏宗祠。

始建于1790的祠堂占地723平方米,院落内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为毛泽东及夫人杨开慧种植。

1925年2月,毛泽东、杨开慧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祠堂开办农民夜校,一起种下了这两棵桂花树。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两棵桂花树傲然挺立、生机盎然。

韶山青山逶迤,古木参天。这里,有古松林200多亩,800年以上的古樟、500年以上的古枫,以及银杏、花榈木、楠木等众多珍稀古树。

2017年,韶山启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通过城区增绿补绿、河道绿化、通道绿化、义务植树、乡村绿化、森林抚育等多种途径,全方位进行绿化增量提质。

韶山国土面积247.3平方公里,其中47%为林地,森林覆盖率52.68%。

目前,建成区绿化率4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4平方米,集中型、分散型村庄林木覆盖率分别为45.45%、52.2%,乡村5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建设率93.94%……

走进“美丽屋场”韶山村长冲组,民居古朴,村道整洁,花花草草精致养眼。

绿树环抱的文化小广场有凉亭、健身器械等,生态停车场每个车位都绿草如茵,石磨盘铺就的乡村游道蜿蜒曲折、鲜花点缀。

建设美丽乡村,对环境全方位美化、净化、绿化、亮化,韶山让美丽屋场成了自然生态优美、乡风淳朴文明的快乐家园。

创森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全市涌现出一大批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绿色村庄、省级秀美村庄、美丽庭院等。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又是全国首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韶山城乡环境日益舒适、宜人、优美,每年吸引数千万人次前往观光旅游。

过去两年,分别有2568万、1106万人次来到韶山。

不过,游客来韶山旅游大多以瞻仰参观为主,大部分景点免费。如何留住更多游客?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在这里消费?

乡村环境更优美、设施更便利,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流连于乡村美景,尝试深度体验游,带动了民宿等产业。

韶山村村民毛海龙、毛志柯夫妇2019年开办民宿“远方的家”。“当年营业额200万元,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日)前一晚,价格是平常的4倍,且要提前一两个月预订。”

韶山村全村约70%村民从事旅游服务,经营民宿、土菜馆、购物店等。

截至2020年6月,韶山生态旅游游客总人数5100万人次,生态旅游总收入152亿元。

2017-201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分别为24.88亿元、27.36亿元和28.66亿元,林业经济稳步上升。

生态功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促进发展,红利全民共享。宝贵经验属于韶山,也属于湘潭。

“红色伟人故里,绿色大美湘潭。”近年来,湘潭生态建设给市民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昭山面积6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5%,青山叠翠、碧水常清,自古有“山市晴岚”之称,属“潇湘八景”之一。

湘江流经昭山,这片水域被称为“能映出笑容的清水”。昭山示范区内各条水系水质标准都在二级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在5000个以上。

生态环境品质优良,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昭山屡屡令长株潭三市居民趋之若鹜。

暮春,湘潭县杨嘉桥镇寻笔港湿地,碧波荡漾,草木丰茂。廊道两旁水杉林立、野花盛开、花香四溢,清早或傍晚来此散步已成当地居民一天中最大的享受。

其实,仅仅数年前,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农业面源污染甚为严重。

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程的实施,令杨嘉桥镇寻笔港、锦石乡唐家湖等变身为湘潭生态环境保护与湿地恢复的科普教育基地,甚至在全省都可复制、可推广。

近年来,湘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全域绿化三年行动,以绿色通道、森林步道、长株潭森林城市群绿心区提质改造、乡村五边绿化和义务植树等为重点,对生态资源进行全面增量提质。

“十三五”期末,湘潭森林覆盖率46.80%,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01平方米,村屯绿化率52.16%。

在全市55个社区增绿补绿,解决老旧小区绿化面积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居民小区“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美好愿景已成现实;湖湘公园、滴水湖公园、木鱼湖公园、碧泉湖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相继建成开放;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25个,建成全省首条森林步道……

优质山水资源带动了一批森林(湿地)人家、民宿、农家乐的兴旺发展,盘龙大观园、昭山、梅林桥、七星村等受到更多省内外游客追捧,为游客创造同样优质的森林生态旅游休闲体验。

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环境更怡人,生态红利更丰厚。

< img src=""/>

伟人故里,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194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