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放下斧头”22载,封山育林将“生态帐”扭亏为盈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1-01-14 10:02 信息来源:


(红网)公元870年,唐代高僧善会来到石门夹山,因领悟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境界,创立夹山灵泉禅院。千百年来,这种感受自然,领悟自然的能力,对石门人可谓是影响深远。

1986年起就被划为湖南省级贫困县的石门,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了湖南全面封育禁伐第一县。

如今,已蜕变成封山育林22年的绿色产业县,无论是森林保护,林下经济,森林旅游蓬勃发展,昂首阔步地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许多年以后,回忆起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的场景,石门人也绝不后悔当时“放下斧头”封山育林的艰难决定。

1998年之前,石门是湖南木材采伐重点县。由于石漠化日渐严重,山体失去森林的屏障和保护,境内旱涝自然灾害频繁。

石门县林业局林政中心主任杨培曾在一篇名为《苦竹溪的见证》的新闻稿中这样描:述“雁池乡境内有一条苦竹溪,1982年至2000年19年间,发生大的水灾竟达12次、旱灾6次,水旱交替,几乎一年一灾甚至一年多灾。”

而在1998年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中,石门县63万人受灾,淹没冲毁耕地24.7万亩,损坏房屋超过14万间。

到如今,石门县人口总数也就是70万左右。当年受灾程度可想而知。

常年频繁的生态灾害和山河破碎的残酷教训,使当地决策者深刻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自然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森林资源则是确保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屏障。

教训惨痛,石门痛定思痛。洪水尚未退却,石门县就派出了4个工作组深入林区开展封禁调研。

1998年10月,石门县出台了《关于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封山植树退耕还林的决定》,举起了“保护生态、死封青山”的旗帜,以“停伐商品材,限伐民用材”拉开了封山禁伐的大幕。

这是一个艰难,而又坚定的决策。

彼时的石门县是省级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县。1998年,县财政年收入不足1亿元,木材经济,历来是县财政收入中的一个重要来源。

全面封山禁伐,县财政5年将减少2500多万元林业税费收入。曾任石门县副县长并分管林业工作的伍林支回忆,当时县里面临的阻力非常大,要求开放“封山禁伐”的声音一直存在。

如果吃饭都成问题,封山还能进行下去吗?

对于石门来说,没有退路,惟有顶住压力,封禁到底。2004年,石门启动第二轮封山禁伐;2014年3月,第三轮封山禁伐拉开序幕……

22年,石门带着一股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坚持封山育林,毫不动摇。

人们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对于石门来说,伴随封禁的是林业发展方式的一系列升级转型。

首先是“精简人员,轻装上阵”——1998年封禁前,石门县林业部门一直沿袭“砍树——收费——养人”的传统模式,封山禁伐以后,资金有大量缺口。石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同时深化内部改革,仅4年时间,石门林业系统由1200多人缩减到300多人,经费支出由每年700多万元降至300多万元。

除了改革,其次是关停木材加工厂。为了从源头减少木材消耗,石门县先后关闭木炭窑108座、以林木为燃料的砖瓦窑62座以及近百家非法木材加工厂。严禁采伐商品材,严格控制采伐民用材,全县每年木材采伐量由7万立方米降到8000多立方米。

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是产业升级。

为了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石门县每年为林区乡镇减免农林税费60万元,为林区农民增加扶贫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林,让柑橘、茶叶、板栗、核桃、高山蔬菜成为山区经济的新支柱。在生态补偿上,石门实行封山育林资金专款专用、其他资金项目整合使用,为封山禁伐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人们现在熟悉的石门柑橘,和白云山茶叶等,其实就是封山禁伐之后发展的林业经济新产业的代表之一。

22年坚守与传承,石门换得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在这背后,不仅是坚持不懈实事求是,更是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无患子,“无忧无患”,名字里便透着吉祥祝福之味。最重要的是,无患子树,是治理石漠化的先锋树种。这样的树木,对于石门县来说,可谓是“天赐嘉木惠泽苍生”。

石门维新镇毛家坪村满山坡的无患子树,郁郁葱葱。2014年,石门县结合石漠化治理项目引进湖南无患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无患子种植5.2万亩,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60亩,建成无患子特色产业园。

无患子种仁含油约40%、果皮含皂苷10%-27%,是集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医药、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木材生产、历史文化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乡土树种。

又名“菩提树”的无患子,全身都是宝,当之无愧“一树一菩提”之名。

毛家坪村二组的盛中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盛中元到村里的无患子基地务工,一年下来就赚了2万多元,顺利实现了脱贫。在毛家坪村,无患子的种植规模已达5270亩。像盛中元这样的受益者共有341户10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241人。

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石门的“绿色算盘”打得响当当。

像这样的举措还不少。为了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石门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制定湖南省第一个产业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茶园示范建设、全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了“石门银峰”“东山秀峰”“白云银毫”等品牌。

截至2019年,石门县已发展茶田18万亩,产茶2.28万吨,产值6.5亿元,茶旅综合收入16亿元。

随着石门县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不断改善,带动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726.8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8.39亿元。

封山育林以来,石门县先后培育扶持了白云山国有林场、湖南三力绿色生态发展公司、湖南无患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化林业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林农脱贫致富,形成了“南橘北茶中皂果(无患子),林下种养全域旅游”的林业产业布局。2019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近70亿元。

石门县封山育林22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湖南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的示范和样板。自封山禁伐工作启动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用于造林绿化和资源保护。

2020年,石门县有林地面积由封山育林前226万亩增至343.4万亩,增加117.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5.8%增至71.7%,增加25.9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358万立方米增至1303万立方米,增加945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由封山禁伐前451万亩下降至114万亩,减少75%;土壤年侵蚀总量由556万吨下降至65万吨,下降73%。

山绿了,水美了,野生动植物也纷纷“恋上了”石门这个生态家园。石门县现有维管束植物3080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7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2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昆虫4770种,被誉为“华中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绿水青山新湖南

石门的“绿色奇迹”,是湖南林业在生态修复,发展绿色产业方面的一个缩影。

自2016年开始,湖南实施禁伐减伐三年行动。截至2019年,湖南禁伐面积532万公顷,63个减伐县累计减少采伐524万立方米,减幅47.5%,减伐量在湖南省历史上前所未有。2019年,湖南延续森林禁伐减伐政策,并继续安排4000万元资金用于禁伐减伐行动。

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介绍,从2000年至2019年底,全省林地面积从1.81亿亩增加到1.95亿亩,森林覆盖率由52.44%增至59.90%,森林蓄积量从2.96亿立方米增加到5.95亿立方米,绿水青山成为湖南最靓丽的名片。

< img src=""/>

湖南石门:“放下斧头”22载,封山育林将“生态帐”扭亏为盈

14139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