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流淌润心田 ——长沙市造绿复绿工作巡礼(四)
李曼斯
绿有了,老百姓的笑容是否多了?日子是否更舒适了?
毋庸置疑,造绿复绿,最终的落脚点,不是政府报告中惊人的数据,而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脸上的笑容、由衷称赞的言语。
我们选取了清晨、中午、晚上三个时间点,随机采访市民朋友,请他们聊感受、谈体验、说变化。
(一)
早晨6点,长沙城还在将醒未醒间。
挂着露珠的月季在晨风中轻坠,早起的夏蝉挂在树枝吱呀鸣唱。在花卉市民公园里,散步的老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好不惬意。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公园内迎来了一位稀客。听说花卉市民公园建好了,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决定也来看看。
“家里可好?觉得公园怎么样?”遇到散步的市民,易炼红笑着和他们扯起了家常。
“这公园好啊,花多草多,空气新鲜。我天天都带着孙女来,有时候一天还来几趟。”今年70岁的王奶奶说起花卉公园,一个劲地夸赞。她指着远处一块花团锦簇的花坛说:“那地方以前建着我的房子,拆了后种花,变得漂亮多了。有时候想起以前的日子,就来看这些花花草草,心情也愉快很多。”
原来,这处公园以前是违章建筑区,到处是乱搭的棚户,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拆违后建成市民公园,供大家一起休闲。
近三年来,长沙新增了133个社区公园,为市民新增了1100公顷公园绿地。
还有一些绿色,则是沿着桥梁、道路生长。
(二)
盛夏的长沙,午间炎热难耐。再加上拥挤的车流,常令驾车者心烦意乱。
忽而,一片“绿”映入眼帘。只见雨花区桔园立交桥的桥梁如同一座巨大的绿色“琴座”,惹人注目。桥体周身与地面拉出一根根“琴弦”,油麻藤便顺着“琴弦” 攀爬延伸开来。或许是这巨大的“遮荫棚”令人心生凉意,静止的车流间或有车窗摇下,一享花草的润泽。
“在一片绿色中穿行,堵车时的心情都好一些。”娄底的陈先生常常来长沙出差,明显感觉得到长沙变绿的过程:“几年前,娄底的绿化做得很好,心中比较了下觉得挺骄傲。但近几年来长沙,走哪儿都是枝繁叶茂,这不得不服。”
近百公里环城绿带、18公里磁浮生态绿带走廊让初到长沙的人感受到旅途的惬意;韶山路、芙蓉路、湘江大道、潇湘大道、五一大道……一条条“森林大道”贯穿星城,让城市洋溢在绿色的波涛之中。
(三)
晚餐过后,热气渐消的城区行人渐多。
悠悠岳麓山脚下,一片新绿散发着蓬勃朝气,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今年5月对外开放的尖山湖公园。
园内银杏、香樟、玉兰等高大乔木,搭配樱花、玫瑰、月季等花木,相得益彰。公园内还设置了广场区、健身区、文化区、休闲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好去处。
“上了一天的班,就想到附近的公园看看风景。”在公园里,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带着家人一起在这里散步,他们表示自己没事就会进来转转。
未来,尖山湖公园将新建中兴通讯长沙基地、国际创新研发中心等,员工们还能在工作闲暇时游览公园,在忙碌过后放松心情。
活在绿中,绿在心里。造绿润泽了市民的双眼,更让百姓的心灵有了更舒适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