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城逐“美”梦——长沙市开福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6-20 10:39 信息来源:

  陈新 王俊

  初夏,浏阳河风光带树木掩映,绿草如茵,水波潋滟,远处是蓝天白云,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岸上,你在被眼前景色惊叹之余,更感心旷神怡。

  秀水映蓝天,这是最佳的人居环境。为建设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生态环境,长沙市开福区一直在努力。

  “环保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当前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保护环境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扎实工作,充分保护利用好开福山水秀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建设文明幸福宜居区作出贡献。”6月14日,长沙市开福区委书记廖建华在调研全区环保工作会议上强调。

  责任有多大,肩上的使命就有多重。秉承着天赋的自然山水资源,开福区向着山水秀美幸福宜居之城出发,让市民有更多的优质环境获得感。

  生态优先,处处风光

  “这里环境优美,尤其是夏天,凉爽无比,是个消暑纳凉的绝好去处。”站在浏阳河城北段河滩可以看到,水清岸绿,时而有水鸟从水面上滑过,对于住在北辰的居民彭静来说,早晨到浏阳河风光带锻炼已成为一种习惯。

  开福区是一块生态宝地,拥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沙河、白沙河“一江四河”,年嘉湖、月湖、楚家湖、青竹湖等“十湖”,烈士公园、月湖公园、秀峰山公园、园林生态园等“十园”,森林面积6万多亩,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2%。

  面对天赋丰厚的山水资源,开福区把“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任何时候把生态的保护和建设摆在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的理念写入开福区的发展基因,其背后寄寓着深厚的民生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好生态,要精心建设。从2015年开始,长沙市开展拆违控违行动,开福区以此为契机,将拆倒的一片片违法建筑变为城市绿道、休闲公园、绿化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绿色福利。

  好生态,要精心打扮。浏阳河风光带滨河南路段、环城绿带生态圈、苏托垸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届时,这里将绚丽绽放。

  好生态,要精心打造。以朝正垸为例,拆违后这里将打造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尚生态综合功能区,建设金鹰文化创意产业园、体育公园与滩涂公园,并沿着公园的滨河两翼,打造两条生态绿化带。城中村化身长沙城市的“新客厅”。

  家园蝶变持续发生,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捞刀河风光带景色带相互交融,翠绿掩映;秀峰山公园、鹅羊山公园、太阳山公园、洪山公园星罗棋布。开福区更绿了,更美了,一路走来,处处风光。

  绿水青山,制度护美

  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沈裕谋在多次调研中要求环保部门要铁腕治污,绝不手软。

  如何让“铁腕治污”之拳打在实处?开福区首先从制度入手,充分发挥环保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把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纳入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将街道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环保培训与考核纳入全区年度干部培训计划和考核体系。

  为了让“存乎于心”的理念落地生根,从今年起,开福区环委会开展以“八化”为基础的环保“规范年”活动,即执法规范化、信访程序化、日常监管制度化、项目申报标准化、环境评价透明化、培训计划化、日常调度常态化、宣传教育多样化。

  “以前是划定一块区域,设定一个目标,一群人共同监管巡查,现在建立了专人专责点到点的日常监管终身负责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和工作动力都明显提升了。”开福区环保局一名执法人员对此深有感触。

  在开福区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缪舜看来,“‘八化’,是为了让环保队伍充满活力,让环保工作更加精细,让环境治理更加科学,让环保监督更加阳光。”

  “八化”规范衍生为环境治理的内动力和执行力。一回回令人警醒的约谈,一张张严肃无情的罚单,一次次法网恢恢的行动。开福区展现了决胜治污之战的信心和决心,彰显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庄重与威严。

  截至目前,开福区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847人次,检查企业454家,累计处罚企业4家,查处违法行为239项,共罚款8万多元。移送公安机关司法处理1家,责令停产限产12家,责令限期改正45家,关停取缔18家,处理信访案件429件,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环境治理,综合推进

  作为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区,今天我们该如秉承这份责任和荣耀呢?开福区从投入、管理、建设、治理、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投入方面,开福区大手笔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力度。配套2.5亿元完成苏家托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征收拆迁工作;投入5.4亿元实施开福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扩建工程,确保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探索农村污水处理新模式,利用现有自然沟渠,投入672万元资金,建设楚家湖污水处理厂。

  为了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开福区投入1520万元推进新港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设戴家河临时提升泵站及管网,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和配套污水压力输管线,落实青竹湖东片污水(临时)收集和田径口至南一道的排污管网工程,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

  在管理方面,为了加强监测,提升监管能力,开福区相继建成了浏阳河和捞刀河入湘江口2个省级水质自动监测站,可以全天候、自动化反映水质状况,确保开福区以及湘江流域及其下游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在水治理方面,开福区对浏阳河开福区段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四大专业整治行动和四大重点工程,力争2016年底前消除劣V类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质以上。同时为了治理黑臭水体,通过调查摸底,对全区34处黑臭水体分别开出了整治“良方”。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开福区积极开展清霾季·春风行动,通过春风行动深入开展,区域空气质量优良率逐月大幅上升,排名由内五区第四跃至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开福区在全市启动并率先完成混凝土搅拌站整治。目前,三环内45处混凝土搅拌站已全部关停拆除,同时在三环外三大物流片区,优化布局7家混凝土搅拌站,建成绿色、环保型混凝土搅拌站,从源头上杜绝了搅拌站带来的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还体现在群众的努力中。为提高公众环保参与度,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开福区举办六·五环保宣传月活动,采取“环保搭台,大家唱戏”的形式,安排了4大活动4大宣传共计33项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关注环保、重视环保、支持环保,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美丽“新开福”贡献一份力量。·精彩湖南·

  短评

  生态优先,打造“新开福”

  陈 新

  “绿色”,这个代表勃勃生机、令人向往的美好词语,也是开福区近年来最耀眼的色彩。开福区作为长沙一块生态宝地,坐拥 “一江四河”,“十湖十园”,无疑肩负着绿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路径选择。

  生态优先,制度先行——

  从确定“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上”的“风向标”,到开福区环委会大环保格局形成;从绿色考核“指挥棒”的实施,再到环保“规范年”建设开展,开福区在绿色发展上积极作为,勇于担当,走出了一条独特道路。

  生态优先,决战污染——

  在浏阳河、捞刀河入湘江口,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点,犹如“千里眼”,时刻掌握水体的环境现状。

  在白天,在夜间,执法人员不舍昼夜,持续开展“清霾”、“碧水”、“静音”行动,以动真格、零容忍的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从实处和细处保护环境。

  “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开福区化作生动实践。如今,开福区山在变绿,水在变清,城在变美,一个更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新开福”正向我们走来。

  

< img src=""/>

幸福之城逐“美”梦——长沙市开福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672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