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卫士”踏歌行——长沙市造绿复绿巡礼(二)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6-17 11:06 信息来源:

  欧阳倩

  长沙的绿,从立交桥的高空,撒向路边小径;从热闹的城中心,延展到宁静的乡村;从奔涌的湘江,漫涌到不知名的小溪。

  长沙的造绿,从“绿色巨臂”的环城绿带到家门口社区公园“氧吧”共同构成了长沙生态之城;从围墙里“伸”出绿枝到拆违空地里“长”出绿芽,远近搭配、大小相宜,层次分明。

  只因民有期盼,长沙市一往无前地奋斗在造绿复绿的征途中。

  是智者的善谋,是勇者的无畏,是执政者的情怀。就是这一支“绿色队伍”,播撒绿色、义无反顾。

  铁肩担大义

  寸土寸金的省会热土,不是专盯金色的GDP政绩,而是为民建设绿色家园,这需要胸怀,更需要魄力。

  有这么一组数据: 截至目前,长沙市已完成绿化面积36.5万亩。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455.85公顷,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67平方米。

  这组数据,是长沙市委市政府“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庄严承诺的兑现。

  绿地从何而来?

  市委市政府有自己的“划算”:主城区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天心区、开福区、长沙县等政府机关大院拆掉围墙,还绿于民。

  同时,棚户区改造整理出的土地,拆除违章建筑后的土地,即使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也毫不“吝啬”地用于公共绿地。桥梁、水系、过街天桥及屋顶、城口、环城带、磁浮走廊等,这些地方也没有被“遗漏”,应绿则绿,宜林则林,宜花则花。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组织体系的完善。

  2015年,长沙市整合“市三年造绿办”、“市绿城办”、“市拆墙透绿办”等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造绿复绿工作领导小组”,市级部门联动加强。随即,市级、区县“脉络”进一步被打通:落实区县(市)、园区绿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各区县(市)、园区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进一步细化、量化绿化项目。

  如此,纵横交错、纵横联动,一个统一指挥、富有张力的组织体系日益清晰,并逐步发挥巨大能量。

  巧干破难题

  组织体系构建后,面对的首要难题是:资金从何来?这是市委市政府亟须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百姓所关注的问题。

  仅靠财政投资,远远不够。这一难题,考验着为政者的智慧和决心。

  造绿复绿,政府绝不缺席。据介绍,连续3年来,各级政府每年均安排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重点绿化工程给予支持。

  造绿复绿,注重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这3年来,长沙市政府与企业相生相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湘江新区的绿化,大多由新区入驻企业投资建设;天心区在滨江绿带、公园建设、立体绿化方面,共计引入社会资金约2亿余元,形成政府与社会齐建共建的局面。如此,宜居宜业的城市氛围更加浓厚。

  造绿复绿,调动百姓能动性是关键。百姓的认可、百姓的支持,是造绿复绿的坚实力量。绿色屋场、绿色庭院,很多都由乡贤或者百姓自发建设。以宁乡为例,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百姓主动投劳工36.5万人次,捐资集资超过21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100.68万平方米。

  “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得有价值”,这是长沙市委市政府沿袭的重要理念。为此,长沙市独具慧眼地利用经济杠杆和采购规则:在经济下行、花卉苗木价格较低时,实施造绿复绿工程正当其时。造绿复绿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目前所用花卉苗木的价格可以说是市场最低的。”

  面对难题不回避,应对难题有智谋。

  长沙,这座环境更好、活力更强的城市,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绿化中的长沙,军号已吹响,队伍已出发!

  

< img src=""/>

“绿色卫士”踏歌行——长沙市造绿复绿巡礼(二)

672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