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土保持理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5-18 11:26 信息来源:

  谭精益

  新宁县位于我省西南部, 总面积2812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舜皇山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同时,新宁县地处南方丘陵区与南岭山地过渡地带,属于国家级重点水土流失预防区。近年来,新宁县立足县情实际,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创新工作理念,以“三创三促”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崩岗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经济与生态良性发展之路。

  创新保障机制,促进水保工作有效开展

  创新机制是推动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新宁县始终把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成立高规格的水土保持委员会,专门组建水土保持局,在乡镇、村设立水土保持工作联络员、监督员,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水土保持监督预防体系,构建起县委领导、人大督办、政府实施、政协推动、各级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完善政策制度。新宁县作出《创建全国生态县,建设美丽新宁》的决议,先后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崀山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县建设规划(2013-2020年)》、《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完善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在重点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中,坚持把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作为前置条件,严格执行先审批再建设、先验收水保设施再验收项目工程的程序。在招商引资、淘汰落后产能、矿山治理等具体工作中,时时算好环境账,确保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四是切实强化资金保障。整合退耕还林、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等财政专项资金,大范围、高标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时采用“政府引导、业主投入、企业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保证了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到2015年底,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6.6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减少52%,坡耕地整理面积达到65%,小流域治理度超过80%,森林覆盖率达到67%以上。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发展模式决定发展成效。近年来,新宁县着眼于“山地多、旱土广”的实际,着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坚持产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脱贫相结合,加速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一是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上,以实现崀山世界自然遗产、舜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夫夷江国家湿地公园永续利用为关键,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崩岗治理、生态复绿等工程,使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使乡村更靓丽、更精致。二是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上,结合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土综合治理等工程,探索了一整套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推广“山顶戴帽、脚下穿靴、山腰栽树” 模式,大力培育脐橙、烟叶、油茶等种植业;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推动南竹、松杉等速生林、经济林、生态林壮大发展,致力发展铁皮石斛种植等新兴林下经济;普及“猪-沼-果”、“ 猪-沼-鱼”、“ 猪-沼-菜”模式,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生态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在促进新型工业发展上,建立起以农产品深加工、风力发电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强企业企改力度,提高工业准入门槛,杜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企业,优化了产业结构。

  创新治理思路,促进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思路决定出路。新宁县积极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思路,大力实施水土保持民生工程,让群众共享生态文明的成果和生态发展的实惠。一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近年来,新宁先后成功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范围、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范围,列为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国家生态补偿资金转移支付县、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和湖南省低碳试点县、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全国、全省的层面来高位推进。二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将水土流失治理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基本建立起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2010年以来,新宁县多渠道筹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资金5亿多元,用于开发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等水土流失的预防、治理和生态补偿,对具有水土保持和碳汇生态效益的生态林进行生态补偿。同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形成了“以生态补偿促全民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局面。三是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防护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增绿、护山、活水、造景”,实现了“天蓝、水清、山绿”的效果。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全县已有12个乡镇、82个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态乡镇、生态村。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秀美村庄”、“绿色庭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河道保洁力度,努力创建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县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态空间更宜居,生态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作者系新宁县人民政府县长)

< img src=""/>

创新水土保持理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67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