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绿色转型 打造“两型”名片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6-02-05 15:48 信息来源:

  株洲市石峰区坐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域的资源集聚优势,目前拥有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田心高科园两大国家级园区,是全国著名的老牌冶炼化工基地和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近年来,石峰区紧扣转型升级主线,着力做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轨道交通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这“一旧一新”两篇文章,加速绿色转型,打造两型名片,走好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建互促的科学发展之路。

  贯彻两型发展理念,创新环境治理思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清水塘老工业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经过60多年发展,聚集了株冶集团、中盐株化等172家企业,支撑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也留下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清水塘地区地不能种,水不能饮。李克强总理曾在全国“两会”期间亲自过问,国家发改委领导指出:“清水塘地区不治理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就不算成功”。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型发展理念,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发展路径,加速推进清水塘搬迁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争当两型建设示范和样板。抢抓机遇,科学研判。2014年3月,清水塘地区成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石峰区立足绿色发展新理念,认真研判发展形势,提出了实施“北拓、南提、西进”三大工程、建设一座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实现了绿色转型顶层设计全覆盖。其中的“南提”,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质改造升级清水塘老工业区。创新驱动,创造奇迹。按照株洲市创造性提出的“三统两分”开发建设模式,由市政府负责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头开发土地、分块治理污染。“分头开发土地”坚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主体投资开发,按市场化要求公开、公平、公正推进相关合作;“分块治理污染”按照“谁收储开发、谁治理”的原则,明确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按规划要求分块做好土地污染治理工作。通过环境污染治理思路创新驱动,清水塘地区转型升级的提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搬迁改造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推进区域搬迁改造,加速绿色转型发展。两手齐抓,做加减法。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但曾经赖以生存、引以为豪的传统支柱产业要逐步淘汰,经济必将“伤筋动骨”。石峰区坚持“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发展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淘汰的坚决淘汰,强优势,补短板,加速绿色转型发展。上下联动,层层推动。坚持“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行“省协调,市负责,区实施”办法,由省市负责5家大型国有企业,由市级帮助、区级负责37家冶炼化工企业,其余中小企业均由区级包干负责,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搬迁改造。2012年5月,株洲旗滨集团正式决定整体搬迁至醴陵,打响清水塘绿色搬迁转型的“第一炮”。紧接着,中盐株化全面关停,荷花水泥、锦天塑料等一批污染中小企业被依法责令关闭和搬迁,株冶淘汰10万吨铅锭生产线,柳化桂成、海利化工等都在准备搬迁。果断行动,专项治理。扎实开展蓝天碧水行动,新建清水塘重金属污水处理厂,完成霞湾港治理一期、大湖治理、乌丫港治理、新桥低排渠治理等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拆除湘江沿岸沙场22家和烟囱114根,关停湘江沿岸107家畜禽养殖场。清水塘工业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其中2015年与2010年相比,二氧化硫下降了14%,化学需氧量下降了20%,涉重金属企业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片区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大提升。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建设美丽生态新城。理清思路,寻求出路。按照株洲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绿色搬迁、转型升级;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妥善安置、维护稳定”原则,确保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生态新城”宏伟蓝图,力争到2025年,全面实现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总体目标,把“清水塘”建成产业转型的样本、生态新城的典范、两型社会的名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加大企业搬迁改造推挤力度,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快“僵尸企业”清理退出。到2016年底,基本关停冶炼化工企业;到2018年底,实现清水塘老工业区污染企业关停退出。同时,纵深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坚决实施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深入开展治水、治土、治渣行动,全面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达到存量污染持续减少、新增污染为零的目标,稳定“一江清水向北流”。腾笼换鸟,替代升级。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地产、清水湖湿地公园、工业遗址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综合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电子商务物流城、湘江现代物流城、铜塘湾物流港区等物流服务项目,构建满足自身、辐射长株潭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百亿工业、千亿物流”的产业布局。

< img src=""/>

加速绿色转型 打造“两型”名片

672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