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新湖南
湖南日报评论员
建设美丽的新湖南,是令人心神驰往的愿景。
当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追求得以满足后,对生活环境的诉求就会成为人们更高层面的目标追求——天蓝、地绿、水净、宜居。谁不愿意生活在一种诗意的环境中?“粉墙、黛瓦、烟霞”“小桥、流水、人家”“蛙鼓、稻香、蝉鸣”,是一幅永不过时的令人心旌摇曳的经典画面。
“绿色”是美丽新湖南最炫目的底色。目前,我省森林覆盖率达59.57%,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37.94和27.77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我省98个江河省控断面中,1-3类水质断面达93个;2014年,我省14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1.2%……湖南的天正在变蓝,地正在变绿,水正在变净,“绿色”已成为湖南一张靓丽的名片。
建设美丽新湖南,我们一直在努力。近年来,全省人工造林年突破300万亩,年义务植树1.2亿株;湘江保护和治理首个“3年行动计划”,实施整治项目1740个,淘汰关闭涉重企业1182家,135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出;5年来全省建成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14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15座;环保部下达给我省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
成绩可圈可点,但只是建设“绿色湖南”的起点。“十三五”期间,湖南将继续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建设“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加强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建设秀美村庄与美丽社区,让更多的村庄与社区远看像公园,近看是花园,生活其中像乐园。
建设美丽新湖南,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变革的系统工程。应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同时,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涵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风尚。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湖湘大地人文荟萃,人杰地灵,让人们依恋的不但有青山绿水,还有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光大湖湘文化,更是建设美丽新湖南的应有之义。美丽新湖南一定是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快乐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