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两型社会建设新征程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8-15 15:05
信息来源: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湖南人民梦寐以求的首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也是湖南后发赶超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
只有回过头来看,才知道我们走了多远。
两型社会建设进入人们视野之初,一般人也许并不清楚其具体内涵。但历经4年多的改革实践、不懈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以顶层设计为重点,创新规划体制,率先在国内为两型社会建设进行地方立法,14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片区规划,87个市域规划,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以两型化改造为重点,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立足“两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变高能耗产业为低能耗产业,探索企业、产业、园区、社会4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重点,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成功探索出农民安置、城市建设、开发园区、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5种节地模式;以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为重点,创新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重点,创新金融体制机制。 /FONT>
两型社会建设,湖南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国转方式、调结构闯出一条新路:增长动力从依赖投资到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两型试验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两型社会建设,我们也收获着沉甸甸果实:“后发力量” 全面释放,全省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十位,农业大省正在摘掉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帽子,这几年已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显著、城乡环境质量最优良的时期之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巨大磁场,吸引了国内外生产要素向湖南流动,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湘落地生根,三湘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两型社会建设的成绩,更写在百姓的笑脸上。“绿心”昭山山清水秀,湘江风光带如诗如画,“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株潭已成为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更安全、更环保、更清洁、更高效、更持久的财富创造方式,一种更加关注人的生存权利和维护代际公平的发展模式,一种致力于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其深刻影响既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路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民生价值取向上;不仅功在当代,更利在千秋;不仅造福全省人民,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前无古人”的两型社会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已全面完成。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已步入两型社会建设深水区,一系列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产业分工的合理布局、循环经济的有效衔接、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亟待加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等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突破;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
正视困难,正是为了攻坚克难。
两型社会建设正在提速,十大改革举措已经出台、十大环保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十大低碳技术即将推出。
湘江潮涌,号角激越。两型社会,一个美好的概念,正在三湘大地演绎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只有回过头来看,才知道我们走了多远。
两型社会建设进入人们视野之初,一般人也许并不清楚其具体内涵。但历经4年多的改革实践、不懈探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两型社会建设之路:
以顶层设计为重点,创新规划体制,率先在国内为两型社会建设进行地方立法,14个专项规划、18个示范片区规划,87个市域规划,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以两型化改造为重点,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立足“两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变高能耗产业为低能耗产业,探索企业、产业、园区、社会4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为重点,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体制机制,成功探索出农民安置、城市建设、开发园区、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5种节地模式;以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为重点,创新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重点,创新金融体制机制。 /FONT>
两型社会建设,湖南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全国转方式、调结构闯出一条新路:增长动力从依赖投资到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成为两型试验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两型社会建设,我们也收获着沉甸甸果实:“后发力量” 全面释放,全省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十位,农业大省正在摘掉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帽子,这几年已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显著、城乡环境质量最优良的时期之一;两型社会建设的巨大磁场,吸引了国内外生产要素向湖南流动,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湘落地生根,三湘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两型社会建设的成绩,更写在百姓的笑脸上。“绿心”昭山山清水秀,湘江风光带如诗如画,“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株潭已成为宜居宜业的理想家园。
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深刻变化,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更安全、更环保、更清洁、更高效、更持久的财富创造方式,一种更加关注人的生存权利和维护代际公平的发展模式,一种致力于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其深刻影响既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发展的理念、发展的路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民生价值取向上;不仅功在当代,更利在千秋;不仅造福全省人民,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前无古人”的两型社会建设,第一阶段任务已全面完成。敢为人先的湖南人,已步入两型社会建设深水区,一系列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产业分工的合理布局、循环经济的有效衔接、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治,亟待加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环境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等体制机制障碍还有待突破;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
正视困难,正是为了攻坚克难。
两型社会建设正在提速,十大改革举措已经出台、十大环保工程建设已经启动;十大低碳技术即将推出。
湘江潮涌,号角激越。两型社会,一个美好的概念,正在三湘大地演绎成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