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林农增收 建设绿色湖南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1-10 15:04 信息来源: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发展战略中,林业被赋予怎样的重任?如何勇挑重担、努力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林业要加快林农增收步伐,助力全面小康;大力植树造林,保护青山绿水,打造绿色湖南,推进两型发展。
  党代会报告提出,把“贫困林农”纳入困难群体,实行解困救助机制。邓三龙认为,这是省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把林农解困纳入“两个加快”、“两个率先”战略大局的重大决策。
  我省是林业大省,全省60%以上的国土面积是林地,60%的县市区是重点林区,60%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林区。可以说,没有全省林农的小康,没有近10万平方公里林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农村的小康,就会拖累全省的全面小康建设。
  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促进林农增收,具体路径何在?邓三龙说,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改善林 基础设施。由于多种原因,我省林区的道路、水电、通讯建设滞后。在全省多数林区,满山翠竹、遍地林药,难以运出山林,如何变成现金?林区山绿、水秀、空气好,美丽的风景没有开发好,林农就只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林区的民生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全省要把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林区公路提升工程,强化林区水电、通讯建设,确保林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加快扶持林业产业发展。我省的油茶、南竹、家具、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继续加大对油茶加工、竹木加工、家具生产企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林区资源优势可变成经济优势,林农不仅可以“发林财”,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致富。
  三是加快推进林农解困进程。通过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改变林农饿着肚子保生态的状况;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拓展林业融资功能,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林地流转,让山变资本、林变银行;加快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让林农住得安心、舒心;实施好造林、森林抚育等各项补贴,多让林农得实惠。
  “青山绿水是我省巨大优势和巨大财富,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党代会报告中的这些内容,凸显了林业的生态功能,赋予林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使命。
  邓三龙认为,建设“两型社会”,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绿城。森林是现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因此,我们要把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定位在城市和郊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我省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建绿的同时,尤其要重视保护湿地,提升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森林为人类源源不断提供木材、生物质能源等,缓解资源的供求矛盾;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实现间接减排,又为新型工业化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森林是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库,林业产业是市场的常青产业。
  邓三龙说:“说到底,我们要倍加爱绿、护绿,多植树造林,让湖南长期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 
< img src=""/>

促进林农增收 建设绿色湖南

672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