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渔村的“两型”实践 ——沅江市万子湖村变迁记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9-10 15:04
信息来源:
夏末的傍晚,夕阳柔和的光线里,湖边,水牛在斜坡上悠闲地低头吃草,村头,广播里播放着悠扬乐曲,家家户户开始飘出饭菜香。这是紧靠着南洞庭的沅江市万子湖村里寻常的夏日一景。很难想象,这个静谧温馨的村庄,曾是远近有名的穷村。
“20多年前,万子湖村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大家生活在船上、漂泊在湖中,以捕鱼为生。”渔民王小平对渔村的过往记忆深刻。
王小平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船上生活了20多年。那时候大家都没有房子,遇上洪水便带上为数不多的家当举家往山林里逃,在山上用牛毛毡搭一处紧急避难的棚子。 如今,万子湖村858户2582人全都“上了岸”,全村村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
2011年,万子湖村被确定为我省“两型”示范创建村,开始着力打造“两型人居”。村支书边红德介绍,全村大力实施了 清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村民改厨、改厕、改水“三改”工程。
现在,98%的村民使用起了清洁能源,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建有垃圾处理点85处,维修护坡排污渠1500米,装置风光互补路灯30盏;积极建设覆盖“村-组-户”的生态景观群,花草树木还采取“认管认养”制,全村绿化覆盖率达55.6%,村里还打算利用20亩水塘建一个森林文化休闲广场。
为了让村民安居又乐业,万子湖村依托渔业村的传统优势和渔民捕捞技术的专长,将远征捕捞渔业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组织村民成立远征捕捞渔业专业合作社,设立12个远征捕捞大队,将业务涵盖至全国的17个省、市、区共100多个大中型湖泊和水库。渔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年人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
万子湖村还将培育生态农业和提升村办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心。5家村办规模工业企业年产值可达2.5亿元,安置社会就业人员800多人,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
夜幕将临,白日的热闹正在沉淀。只有孩子们踏着滑板,追赶嬉闹。
“20多年前,万子湖村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地,大家生活在船上、漂泊在湖中,以捕鱼为生。”渔民王小平对渔村的过往记忆深刻。
王小平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船上生活了20多年。那时候大家都没有房子,遇上洪水便带上为数不多的家当举家往山林里逃,在山上用牛毛毡搭一处紧急避难的棚子。 如今,万子湖村858户2582人全都“上了岸”,全村村民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60平方米。
2011年,万子湖村被确定为我省“两型”示范创建村,开始着力打造“两型人居”。村支书边红德介绍,全村大力实施了 清洁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村民改厨、改厕、改水“三改”工程。
现在,98%的村民使用起了清洁能源,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建有垃圾处理点85处,维修护坡排污渠1500米,装置风光互补路灯30盏;积极建设覆盖“村-组-户”的生态景观群,花草树木还采取“认管认养”制,全村绿化覆盖率达55.6%,村里还打算利用20亩水塘建一个森林文化休闲广场。
为了让村民安居又乐业,万子湖村依托渔业村的传统优势和渔民捕捞技术的专长,将远征捕捞渔业作为全村的主导产业,组织村民成立远征捕捞渔业专业合作社,设立12个远征捕捞大队,将业务涵盖至全国的17个省、市、区共100多个大中型湖泊和水库。渔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年人均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
万子湖村还将培育生态农业和提升村办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心。5家村办规模工业企业年产值可达2.5亿元,安置社会就业人员800多人,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3.1万元。
夜幕将临,白日的热闹正在沉淀。只有孩子们踏着滑板,追赶嬉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