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建设全面推进 两大硕果赏心悦目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0-17 15:03
信息来源:
秋夜,华灯初放。旖旎流经古城湘潭的湘江,波澜微漾,船影与粼粼水光相映成画。五彩灯光下的湘江两岸风光带上,漫步的情侣在树间时隐时现;休闲的老人在花间飞腿冲掌。
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项目之一,湘江风光带不仅给城乡居民带来了上佳的休闲之所,更像一条锦带,串起了湘潭“两型”建设的一颗颗明珠。
自2007年冬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两型”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湘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集聚多方智识,顶层设计呼之欲出
2007年的冬天是极端寒冷的。长达半月之久的降雪,湖南大地覆盖在冰封的世界里。然而,湘潭之壤却过早地进入到了春意浓浓的季节中: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握有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的湘潭人能不热血沸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更高层面的社会形态。建设“两型社会”,前无古人,自无经验可鉴。那么,什么是推进“两型”建设事半功倍之招呢?
高明的湘潭人想到了“草船借箭”的古训,“聚高层之智、举全市之力、集民众之识”编制“顶层设计”,成为了湘潭建设“两型”的揭幕大戏。
邀请包括24名部省级干部在内的国内知名专家参加的“请教”专题会,在北京、在长沙、在湘潭一次一次地进行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一次一次地来到湘潭,从实地考察中为湘潭人提供真知灼见;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的“湘潭通”们,被一次次地邀请进市委、市政府大院。湘潭的决策者们坐到听众席上,认真听取他们的“锦囊妙计”。
经过如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个循环反复研究,再聘请享誉全球的规划设计大家数月之久的编制。2008年金秋时节,称之为“2+12”市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体系、“2+12”改革方案体系正式出台了;自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湘潭率先实施城乡统筹发展、韶山率先富裕的决定后,他们又完成了九华、天易、昭山片区规划方案,实现了重点领域和重要地段控制性详规覆盖。
被湘潭人自豪地称之为“顶层设计”的这些规划,承载起一个令人亢奋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在城市空间上再造一个湘潭城;在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湘潭市。
二、淘汰与提升并举,资源节约摘硕果
湘潭的“顶层设计”能一次性获得省政府的批准,其规划建设的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一揽子项目能进入长株潭“两型”建设的笼子,就因为这些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切合湘潭的实际。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工业基地的湘潭,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80%来自工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遏制和治理好工业污染不可回避,并任重而道远。具有“敢教日月换新天”气魄的湘潭人迎难而上,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型产业并举的方法,收获喜人——
关于淘汰落后产能。他们按照递次推进的方针,先后关闭了118家“五小”企业,还将上百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行了关闭和转产。
关于改造传统产业。他们实施技术改造和引资嫁接的双重手段。先后投入技改500多亿元,重点攻克10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广10项实用技术,使不少能耗高、效益低的老企业“返老还童”,走上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如湘钢通过推进十大节能技改,形成了每年约30万吨标煤的节能源、高炉煤气回收率达到99%。
关于发展新兴产业。他们按照“两型”要求设置项目准入门槛,确立了“3+3”的产业发展定位(即着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新型产业;改造提升“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韩国三星”、“美国通用”、“中国五矿”、“中国建材”、“吉利汽车”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泊入,为这六大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如此“三管齐下”,持之以恒5年。以全市万元GDP综合能降比2007年下降33.9%、“3+3”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50%为依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湘潭喜摘硕果。
三、治理与“营优”相济,环境友好摘硕果
仲秋时节,有一个镜头令湘潭过客不得不驻足沉思:曾经身披着“全国十四大精细化工基地”光环,地处湘潭右岸的竹埠港化工区,已贴上“关门转移”的封条。在此惨淡经营近半个世纪的人们,已一步一回头的离它远去。
而当得知此处已成为湖南重点整治污染区,湘潭不惜失掉年GDP上十亿元、财税收入上亿元而作出对其“退二进三”决策时,芸芸众生不禁为湘潭还原青山绿水的气魄而“啧啧”称好。
围绕建设成环境友好型社会,湘潭采取整治污染与营造和谐环境“双管齐下”之策——
关于整治环境。他们以治理湘江、涟河、涓水流域污染为重点,在关停并转移落后产能、切断污染源头的同时,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的污水处理厂几乎在2009年同时建成投用。从此以后,县域的生产生活污水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理。今年初起启动的城乡环境“同管同治”战役,风雨无阻的坚持到现在,城乡生产生活垃圾从此不见其踪。特别是在城区开展的“拆违”攻坚战,一打就是两年多,上百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铲除,湘潭城区焕然一新。
关于营造和谐环境。一方面,他们着力于构建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早于2009年初春,横立于湘江一、二、三桥的通行收费卡同时拆除。为获得过往司机的一声由衷赞美,市财政拿出了上亿元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临时救助机制;大规模、高规格的建设各类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场所。只惟民众过得更欢愉,市财政每年投放了数十亿元资金。
另一方面,他们着力于自然环境的提升。也是在2009年里,“九华”、“昭山”、“天易”3个“两型”建设示范区起锚破浪。为树“示范”之杆,用湘潭市“两型办”负责人员的话说,“他们作出了太多的努力。”就“九华”而言,修沿江风光带、德文化公园和实施社区公园化改造,总投入超过了20亿元。就“昭山”而言,为了追求心中的“绿心”,他们把一半以上版图面积列为禁止开发区,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保绿、补绿、增绿;就“天易”而言,他们先后投入上十亿元治理环境,又投入3亿多元打造“天易生态城”。在中心城区,治理城市“六乱”总体战从年初启幕,雷大雨急地“打”到了现在:陈年垃圾被革除、卫生死角被清洗、大街小巷被“三化”,古老的湘潭城散发出浓浓的现代都市气息。
如此“双管齐下”,持之以恒5年,以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累计削减16%、城市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4.8%、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07年提高33%为依据;以人居环境日渐见优、人际关系日渐和谐为依据。环境友好型建设,湘潭喜摘硕果。
5年时间不算短。但是,建设“两型社会”有如万里长征,路漫漫其修远兮。在短短5年时间里,湘潭人孜孜以求心中的梦想,“两型”建设的框架已经拉开,“两型”建设的基础已经奠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湘潭将在“两型”的轨道上越跑越快、越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