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环保为抓手 推动绿色湖南建设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06-11 15:03
信息来源:
(黄亮斌 省环保厅法制宣传处副处长)绿色环保通常被连起来说,绿色即是环保,环保即是绿色,因此《绿色湖南纲要》也可以说湖南环保纲要。放眼全球,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现今我国分散在诸多部门的职能已经整合到了大环保中,因此发挥环保的抓手作用,利用现有各种环保法规和政策,努力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环保任务,是推动绿色湖南建设的关键。具体来说,要切实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发挥减排工作的优势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政策背景下,各级党和政府对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力度、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因此绿色湖南的创建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御东风而越千里。
发挥环评工作的关口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多年环保工作探索出来的重要经验,是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预防的重大措施,通过对新建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把环境问题堵截在行动之前,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恶性循环。我省从1982年在湘江实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办法,也制定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 政策,如规定湘江干流衡阳松柏到长沙月亮岛沿岸,所有涉及重金属排放的项目必须进入专业园区,并经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管作用。环保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绿色环保涉及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各个环节。我省经济又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粗放型增长的经济特征还十分明显,而环境污染的治理设施和运行费用都非常高,几乎所有企业都有粗放发展甚至是偷排污染物的利益驱动,因此搞好当前的环保工作必须要切实加强监管,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同时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以及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制度,完善跨行政区域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依法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执行流域、区域、行业限批和挂牌督办等督查制度。
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为绿色创建的重要内容。湘江流域聚集了全省60%的人口、70%以上的经济总量,湘江流域代表了我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此多年来,我省环保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投入都放在湘江流域,其中以2008-2010年湘江流域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和去年启动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成效最为显著。湘江流域3年行动计划完成项目整治2063个,完成6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行动计划还实现了环境保护的上下游同治、干支流同治和城乡同治,湘江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2011年启动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计划投入资金595亿元,完成927个项目的治理,通过几年努力,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源和还清历史污染欠账着手,实现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数和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7年基础上均削减50%,湘江流域作为国家第一个区域性流域重金属治理方案,承载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民生的双重厚望,成为了我省“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最重要内容。
发挥减排工作的优势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政策背景下,各级党和政府对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资金投入力度、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因此绿色湖南的创建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一优势,御东风而越千里。
发挥环评工作的关口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多年环保工作探索出来的重要经验,是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走向源头预防的重大措施,通过对新建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把环境问题堵截在行动之前,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恶性循环。我省从1982年在湘江实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来,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办法,也制定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 政策,如规定湘江干流衡阳松柏到长沙月亮岛沿岸,所有涉及重金属排放的项目必须进入专业园区,并经省级环保部门审批。
强化环境保护的监管作用。环保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绿色环保涉及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各个环节。我省经济又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粗放型增长的经济特征还十分明显,而环境污染的治理设施和运行费用都非常高,几乎所有企业都有粗放发展甚至是偷排污染物的利益驱动,因此搞好当前的环保工作必须要切实加强监管,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同时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环境监管制度以及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制度,完善跨行政区域环境执法合作机制和部门联动执法机制,依法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执行流域、区域、行业限批和挂牌督办等督查制度。
以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为绿色创建的重要内容。湘江流域聚集了全省60%的人口、70%以上的经济总量,湘江流域代表了我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此多年来,我省环保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投入都放在湘江流域,其中以2008-2010年湘江流域环境治理3年行动计划和去年启动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成效最为显著。湘江流域3年行动计划完成项目整治2063个,完成6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这一行动计划还实现了环境保护的上下游同治、干支流同治和城乡同治,湘江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2011年启动的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计划投入资金595亿元,完成927个项目的治理,通过几年努力,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工业污染源和还清历史污染欠账着手,实现湘江流域涉重金属企业数和重金属排放总量在2007年基础上均削减50%,湘江流域作为国家第一个区域性流域重金属治理方案,承载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民生的双重厚望,成为了我省“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最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