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产业绿色转身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0-30 15:02
信息来源:
金秋10月走湘南,记者感受到了强劲的发展脉搏。
抢抓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已呈现出大开放、大承接、大发展格局。湘南,正成为继长株潭城市群之后我省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两型看湘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中外驰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正在绿色崛起。
湘南转型,绿色可期。
转移 产业迈向“两型”
【故事】
蓝山——
毛织业迈进“电脑机织”时代
“现在可好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是以前的8到10倍,一台自动化电脑机可以替代5名工人,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6到8台机器,节约了不少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10月下旬,接受记者采访时,永州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修鹏侃侃而谈。
这家公司是沿海最早内移蓝山的加工贸易外资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投入400万美元,全面改造横织机车间,安装200台全自动电脑机取代手织横机,并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可新增产能200万件成衣,新增产值1.5亿元,减少用工900人。
陈誉荣是丽宏的老员工,她见证了丽宏由手织到电脑机织的华丽转身。她说:“过去,我们手工做,累,收入每月1600到1700多元。现在每天就是看下机子,每月就可拿到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比原来轻松不少。”
从手工织到引进先进的电脑机织,蓝山毛织在产业升级中抢占发展先机,迈入了新时代。
【延伸】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湘南三市守住绿色底线,逐步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
衡阳市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承差接弱。澳门新中源集团在该市投资12亿元兴建衡阳衡利丰高档瓷砖生产基地,重振衡阳传统陶瓷产业,极大地提升了陶瓷产业层次和行业竞争力。广泛承接新兴产业,改变了郴州市的产业格局。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氟化工、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迅速崛起。后发赶超的永州市依法关停了南津渡工业集聚区内包括永州市哈陵焊接器材厂在内的6家高耗能、污染大的企业,培育发展了电子信息、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记者感言】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要坚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要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两型发展。对于达不到两型要求的企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决心淘汰。这是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底线。
旅游 做活山水文章
【故事】
衡阳——
把旅游广告做进机舱
10月10日,“衡阳旅游宣传周”在奥凯航空BK2849(长沙-天津-哈尔滨)航班上拉开序幕。衡阳的特色食品、特色礼品、旅游宣传册等首次登上奥凯航空飞机客舱,让旅客感受到浓郁的衡阳氛围。
旅客们登机入座后发现,座椅资料袋中增加了精美的《衡阳旅游》宣传册和《衡阳市旅游地图》,客舱电视开始播放衡阳旅游宣传片:“穿云破雾,万里南归。大雁的故乡令人神往……”
乘客董先生表示,虽然常乘坐飞机,但这还是第一次在航班上看见地级市的旅游宣传片。这样的旅游推广活动很有新意,有机会一定去衡阳观光。
“衡阳旅游宣传周”是奥凯航空与湖南省旅游局共同举办的“快乐湖南之旅”系列活动的重要之一,衡阳旅游通过航空平台获得高端传播与推广。
【延伸】
湘南三市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明显,旅游产业成为湘南转型的有力抓手。衡阳市明确了“以南岳为龙头、以城区为中心、以文化休闲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衡阳旅游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大大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围绕“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旅游定位,郴州市积极开展一系列节会促销,郴州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永州市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全力做强零陵古城、九嶷山、瑶族风情三大板块,主打文化溯源、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猎奇探秘四大品牌。
【记者感言】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衡阳南岳“求寿”,郴州东江湖“看水”,永州九疑山“祭祖”,湘南大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当前,湘南地区应更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品牌。既要保持旅游资源整体性、塑造区域品牌形象,又要树立共赢理念、集合零散力量,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整治 矿山再掀风暴
【故事】
临武——
10个采矿权人合并成1个企业
位于湘江、珠江两大水系源头的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是湖南有色金属采选企业密集、秩序混乱、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重灾区”。
2006年,三十六湾矿区进入“休克”期,矿区上千家采选企业一律被关停集中整顿。2007年起,临武县着手对三十六湾及周边矿区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南方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艾临峰告诉记者,以“资产评估-股权划分-兼并重组”为路径,三十六湾矿区98线以西的10个合法采矿权人成功合并组建成南方矿业公司。在政府的主导下,南方矿业公司10名股东通过内部竞标,将51%的股权集中于一名股东。
“责任主体的明确彻底结束了以往的混乱无序状态,为下一步采选分离和环境治理创造了条件。”艾临峰说,目前省内外不少地方都到南方矿业公司学习矿山整合经验。
【延伸】
作为久负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近年来,湘南三市加大力度整合矿产资源开发,矿业经济正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迈向资源整合、规模开发的新阶段。
目前,郴州市保留煤矿165个,金属和石墨矿山125个,分别比2009年减少106个和68个,矿产资源开发进入有史以来秩序最好的时期。衡阳水口山抓住国家湘江流域治理的历史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新上马了一批节能环保工程,水口山金铜工程、高铅渣直接还原项目、水口山四厂大挥窑项目等正按进度稳步推进。永州市启动了锦绣潇湘十大工程,总投资120亿元。其中,将重点整治零陵珠山锰矿区,停止“公司+签约农户”的锰矿开采方式,并将全面整治冷水滩、东安、蓝山、祁阳、江华非法采矿行为,全面整合矿山。
【记者感言】
埋藏在地里的矿产资源,在给湘南三市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让三市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矿山整治亦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只有拿出百倍的勇气,从“标”和“本”上双管齐下,加快整治、整合步伐,方能彻底根治矿业乱象,做大做强矿业经济。
抢抓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已呈现出大开放、大承接、大发展格局。湘南,正成为继长株潭城市群之后我省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立足两型看湘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中外驰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正在绿色崛起。
湘南转型,绿色可期。
转移 产业迈向“两型”
【故事】
蓝山——
毛织业迈进“电脑机织”时代
“现在可好了,我们的生产效率是以前的8到10倍,一台自动化电脑机可以替代5名工人,一个工人就可以控制6到8台机器,节约了不少生产成本和人力资源。”10月下旬,接受记者采访时,永州丽宏国际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修鹏侃侃而谈。
这家公司是沿海最早内移蓝山的加工贸易外资企业。近年来,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投入400万美元,全面改造横织机车间,安装200台全自动电脑机取代手织横机,并于今年4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可新增产能200万件成衣,新增产值1.5亿元,减少用工900人。
陈誉荣是丽宏的老员工,她见证了丽宏由手织到电脑机织的华丽转身。她说:“过去,我们手工做,累,收入每月1600到1700多元。现在每天就是看下机子,每月就可拿到2000多元的固定工资,比原来轻松不少。”
从手工织到引进先进的电脑机织,蓝山毛织在产业升级中抢占发展先机,迈入了新时代。
【延伸】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湘南三市守住绿色底线,逐步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
衡阳市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不能承差接弱。澳门新中源集团在该市投资12亿元兴建衡阳衡利丰高档瓷砖生产基地,重振衡阳传统陶瓷产业,极大地提升了陶瓷产业层次和行业竞争力。广泛承接新兴产业,改变了郴州市的产业格局。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氟化工、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产业迅速崛起。后发赶超的永州市依法关停了南津渡工业集聚区内包括永州市哈陵焊接器材厂在内的6家高耗能、污染大的企业,培育发展了电子信息、光伏、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记者感言】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能转移污染和落后。要坚持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要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两型发展。对于达不到两型要求的企业,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决心淘汰。这是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底线。
旅游 做活山水文章
【故事】
衡阳——
把旅游广告做进机舱
10月10日,“衡阳旅游宣传周”在奥凯航空BK2849(长沙-天津-哈尔滨)航班上拉开序幕。衡阳的特色食品、特色礼品、旅游宣传册等首次登上奥凯航空飞机客舱,让旅客感受到浓郁的衡阳氛围。
旅客们登机入座后发现,座椅资料袋中增加了精美的《衡阳旅游》宣传册和《衡阳市旅游地图》,客舱电视开始播放衡阳旅游宣传片:“穿云破雾,万里南归。大雁的故乡令人神往……”
乘客董先生表示,虽然常乘坐飞机,但这还是第一次在航班上看见地级市的旅游宣传片。这样的旅游推广活动很有新意,有机会一定去衡阳观光。
“衡阳旅游宣传周”是奥凯航空与湖南省旅游局共同举办的“快乐湖南之旅”系列活动的重要之一,衡阳旅游通过航空平台获得高端传播与推广。
【延伸】
湘南三市发展旅游产业优势明显,旅游产业成为湘南转型的有力抓手。衡阳市明确了“以南岳为龙头、以城区为中心、以文化休闲为重点”的旅游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衡阳旅游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0%,大大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围绕“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旅游定位,郴州市积极开展一系列节会促销,郴州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永州市以建设旅游强市为目标,全力做强零陵古城、九嶷山、瑶族风情三大板块,主打文化溯源、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猎奇探秘四大品牌。
【记者感言】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衡阳南岳“求寿”,郴州东江湖“看水”,永州九疑山“祭祖”,湘南大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当前,湘南地区应更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特色化、规模化的旅游品牌。既要保持旅游资源整体性、塑造区域品牌形象,又要树立共赢理念、集合零散力量,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
整治 矿山再掀风暴
【故事】
临武——
10个采矿权人合并成1个企业
位于湘江、珠江两大水系源头的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是湖南有色金属采选企业密集、秩序混乱、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重灾区”。
2006年,三十六湾矿区进入“休克”期,矿区上千家采选企业一律被关停集中整顿。2007年起,临武县着手对三十六湾及周边矿区资源进行深度整合。
南方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艾临峰告诉记者,以“资产评估-股权划分-兼并重组”为路径,三十六湾矿区98线以西的10个合法采矿权人成功合并组建成南方矿业公司。在政府的主导下,南方矿业公司10名股东通过内部竞标,将51%的股权集中于一名股东。
“责任主体的明确彻底结束了以往的混乱无序状态,为下一步采选分离和环境治理创造了条件。”艾临峰说,目前省内外不少地方都到南方矿业公司学习矿山整合经验。
【延伸】
作为久负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近年来,湘南三市加大力度整合矿产资源开发,矿业经济正从粗放式发展阶段迈向资源整合、规模开发的新阶段。
目前,郴州市保留煤矿165个,金属和石墨矿山125个,分别比2009年减少106个和68个,矿产资源开发进入有史以来秩序最好的时期。衡阳水口山抓住国家湘江流域治理的历史契机,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新上马了一批节能环保工程,水口山金铜工程、高铅渣直接还原项目、水口山四厂大挥窑项目等正按进度稳步推进。永州市启动了锦绣潇湘十大工程,总投资120亿元。其中,将重点整治零陵珠山锰矿区,停止“公司+签约农户”的锰矿开采方式,并将全面整治冷水滩、东安、蓝山、祁阳、江华非法采矿行为,全面整合矿山。
【记者感言】
埋藏在地里的矿产资源,在给湘南三市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让三市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矿山整治亦陷入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只有拿出百倍的勇气,从“标”和“本”上双管齐下,加快整治、整合步伐,方能彻底根治矿业乱象,做大做强矿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