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湖南的株洲实践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21 15:02
信息来源:
9月26号上午,株洲市排污权交易平台正式启动,5家企业对2万吨化学需要量排污权展开激烈竞价。
将排污权作为商品,可以被买入和卖出,通过价格杠杆增强企业治污、削减污染排放的自觉和主动。真金白银的背后,是绿色湖南的铮铮誓言。请听新闻频道记者欧阳莹、曾伟的报道:
第一章节
【来自湖南的这封信】
一个星期前,一封信函让凯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扶艳华喜出望外。一周后的9月26号,他站在了信函发出单位——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踌躇满志。
今天竞拍的化学需氧量,出让方为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指标来源交易储备的2011减排量,出让指标2吨,本次拍卖由株洲市五家申购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的企业自由竞价。
这场竞标,竞逐的不是稀世藏品,但在这五家企业看来却比黄金还宝贵。经过多次申报,又等待了许久,扶艳华终于接到了排污权交易所的信函,通知他,可以参与这次竞标。
买了为了以后着想。
我们看到起拍价是1600,最新报价1620元,有企业加到1640元……
最终,付艳华在竞价中以1820元购得0.4吨化学需要量排污指标。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不计成本。
我们第一时间就是考虑到环保这一关,我们城市这么好,环保没搞好,对老百姓也不好对不对。
株洲市芦淞区欧科艺公司也参与了这次竞标,此时,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刘坤恒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要上一个项目,有一个污染物要排放所以要向他们申购,COD不购买就不能开工,也比较急。
刘坤恒所说的项目是公司一个硬质合金生产建设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这个项目有资金有市场,万事俱备,可这东风就被“挡”在了大门外,阻挡它的是一个名叫“排污权”的硬指标。好不容易等到了株洲市排污权储备交易所来信参与竞标,却没能够购买到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权。
第二章节
排污权是企业生产的要素,如何进行交易?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企业,如果环保部门分配给它每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0吨,那么它就不能突破这个配额,否则将受到停产等相应制裁。反之,如果企业通过自己的治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那么余下的量可以储存下来,等下次上新项目时使用,也可以通过交易所卖给别的企业先赚一笔。
株洲市是湖南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分配及有偿使用首批试点城市,去年6月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正式成立。株洲市排污权储备交易所所长包晓风:
你买初始排污权的时候很便宜的,你如果减排以后有多余指标卖出去的,二氧化硫144(元), COD168(元),而你如果减排后有多余指标卖出去的,二氧化硫基准价是1200(元),COD是1600(元),新上项目比较多的话,这一块就要竞拍,2、300(元)都有可能,指标越来越少成本就越来越高,你能够卖到更高的效益就促使你去减排,通过减排你还能够创造效益。
这样的实例在我省最早在2011年4月6日,湖南华银株洲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与华电集团长沙电厂、株洲冶炼集团分别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合同”,这笔总额达2250万元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至此,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从长株潭地区试点后并向全省推广。
事实上,排污权交易始于美国,此后更在法律上制度化,从而建立起一种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被发达国家所采用。
刘坤恒此时能做的只有等待,只是,下次什么时候再放指标出来,谁心里也没底。而随着环保部门设定的排污总量逐年减少,超出初始排污量的企业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出让的排污权指标。包晓风:
所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说到底,排污权背后就是不可触碰的环保红线。目前 ,我省已发布了《湖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生态补偿方案。至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投保,28家企业获得保险赔偿
如今,在湖南,引进来的企业要通过这道门槛的筛选,企业要发展得通过这道门槛的要求,企业要走出去也不例外。省金融办数据显示,每年,我省都有2、3家因环保未达标被卡住没能上市的企业。
一系列行政“硬”措施和经济“软”政策综合运用,湖南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推进节能减排的“绿色风暴”,在实践中,用绿色崛起抢占新一轮制高点。
第三章节
【专家看湖南】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一定要围绕潜在增长率来发展,不要追求搞发展过度消耗资源,我们增长的目的不是GDP的数量,我们增长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开心,增加幸福感。”
将排污权作为商品,可以被买入和卖出,通过价格杠杆增强企业治污、削减污染排放的自觉和主动。真金白银的背后,是绿色湖南的铮铮誓言。请听新闻频道记者欧阳莹、曾伟的报道:
第一章节
【来自湖南的这封信】
一个星期前,一封信函让凯特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扶艳华喜出望外。一周后的9月26号,他站在了信函发出单位——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踌躇满志。
今天竞拍的化学需氧量,出让方为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指标来源交易储备的2011减排量,出让指标2吨,本次拍卖由株洲市五家申购主要污染物排污权的企业自由竞价。
这场竞标,竞逐的不是稀世藏品,但在这五家企业看来却比黄金还宝贵。经过多次申报,又等待了许久,扶艳华终于接到了排污权交易所的信函,通知他,可以参与这次竞标。
买了为了以后着想。
我们看到起拍价是1600,最新报价1620元,有企业加到1640元……
最终,付艳华在竞价中以1820元购得0.4吨化学需要量排污指标。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不计成本。
我们第一时间就是考虑到环保这一关,我们城市这么好,环保没搞好,对老百姓也不好对不对。
株洲市芦淞区欧科艺公司也参与了这次竞标,此时,公司生产部副部长刘坤恒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要上一个项目,有一个污染物要排放所以要向他们申购,COD不购买就不能开工,也比较急。
刘坤恒所说的项目是公司一个硬质合金生产建设项目。用他自己的话,这个项目有资金有市场,万事俱备,可这东风就被“挡”在了大门外,阻挡它的是一个名叫“排污权”的硬指标。好不容易等到了株洲市排污权储备交易所来信参与竞标,却没能够购买到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权。
第二章节
排污权是企业生产的要素,如何进行交易?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企业,如果环保部门分配给它每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0吨,那么它就不能突破这个配额,否则将受到停产等相应制裁。反之,如果企业通过自己的治理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那么余下的量可以储存下来,等下次上新项目时使用,也可以通过交易所卖给别的企业先赚一笔。
株洲市是湖南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分配及有偿使用首批试点城市,去年6月株洲市排污权交易所正式成立。株洲市排污权储备交易所所长包晓风:
你买初始排污权的时候很便宜的,你如果减排以后有多余指标卖出去的,二氧化硫144(元), COD168(元),而你如果减排后有多余指标卖出去的,二氧化硫基准价是1200(元),COD是1600(元),新上项目比较多的话,这一块就要竞拍,2、300(元)都有可能,指标越来越少成本就越来越高,你能够卖到更高的效益就促使你去减排,通过减排你还能够创造效益。
这样的实例在我省最早在2011年4月6日,湖南华银株洲火力发电有限公司与华电集团长沙电厂、株洲冶炼集团分别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合同”,这笔总额达2250万元的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至此,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从长株潭地区试点后并向全省推广。
事实上,排污权交易始于美国,此后更在法律上制度化,从而建立起一种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被发达国家所采用。
刘坤恒此时能做的只有等待,只是,下次什么时候再放指标出来,谁心里也没底。而随着环保部门设定的排污总量逐年减少,超出初始排污量的企业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出让的排污权指标。包晓风:
所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
说到底,排污权背后就是不可触碰的环保红线。目前 ,我省已发布了《湖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生态补偿方案。至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投保,28家企业获得保险赔偿
如今,在湖南,引进来的企业要通过这道门槛的筛选,企业要发展得通过这道门槛的要求,企业要走出去也不例外。省金融办数据显示,每年,我省都有2、3家因环保未达标被卡住没能上市的企业。
一系列行政“硬”措施和经济“软”政策综合运用,湖南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推进节能减排的“绿色风暴”,在实践中,用绿色崛起抢占新一轮制高点。
第三章节
【专家看湖南】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一定要围绕潜在增长率来发展,不要追求搞发展过度消耗资源,我们增长的目的不是GDP的数量,我们增长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开心,增加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