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 “两型”新区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1-21 15:02 信息来源:
  “不一样的示范区,别样的中国乡村!”
  眼前的株洲云龙示范区,固守着中国乡村的田园风光,聚合着现代都市的整洁繁华,又点缀着似曾相识的异域风情。这片1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一张“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乡交融”的“田园都市、‘两型’新区”画卷。
  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国外一位城建专家感叹,云龙示范区的发展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奇迹,示范区成功演绎着古老中国崭新的神话。中国的示范区不少,但株洲云龙示范区开发得像“一个中国乡村里的示范区”,也像“一个示范区里的中国乡村”,实在罕见。
  成立于2009年4月的株洲云龙示范区,是长株潭“两型”试验区5大示范区之一,也是株洲两型社会建设的开篇之作。示范区的开拓者和领头人蔡溪说,先有“两型”,再有“云龙”。我们要深入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模式,寻求一条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多少次脚踏这片亲切的土地,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置身今日云龙,感到特别欣慰的是,云龙是块风水宝地,通过抓住发展机遇,云龙早已今非昔比,相信将来这里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好。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如诗如画的云龙,开始阅读这幅蕴涵无限魅力的崭新画卷……
  城乡发展蓝图同步描绘
  ——追寻“两型”目标,加快“城乡融合”
  云龙示范区位于株洲城北,有长株潭城市群“金三角”的“内三角”之称,是株洲与长沙接轨的枢纽区域,现辖学林街道办事处及云田、龙头铺两镇20个社区,原来农村人口占71%,且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条件落后。
  短短几年过去,这里已经发生巨变。
  从长株高速云龙互通口刚刚进入云田镇,云田社区仿古村就呈现在眼前:绿树掩映中,黛瓦白墙时隐时现;青翠山谷中,溪流淙淙塘水碧绿;池塘一侧,江南风格的休闲农庄星罗棋布,人们在用餐或垂钓、品茗、对弈。记者一路走去,恍若穿越快乐的时光隧道,不知今夕何夕。而在不远处的云峰湖畔,已崛起一座洒满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阳光的北欧小镇。
  在这里,“田园都市、‘两型’新区”正在从幻影变成现实。
  在爽意的金风里,时任株洲市副市长、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的蔡溪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城乡一体发展”路径的选择必然是株洲云龙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现实要求。
  其实,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蔡溪长久的思考。
  农村出身的蔡溪,长期在地方党委、政府机关工作,对乡村有一种特殊感情。怀着这种感情,他一直坚持观察和思考探索乡村发展的课题。在繁忙工作之余,他著书立说,致力破解乡村社会治理、乡村土地问题、乡村大统筹三大困局。而2009年主政云龙,担纲示范区创建重任,则给他提供了一个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平台。
  为从大视角规划好云龙“两型”示范区,2009年3月,15名英国知名城市建筑规划专家和10名国内规划大师聚会株洲。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港奥雅纳公司、美国柏诚、新加坡盛邦等著名规划设计机构都应邀参加了顶层设计方案(概念)国际招标,经过初赛、优化等多个回合,最后形成总体规划。
  2009年9月,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评审,云龙示范区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该规划大胆突破传统理念,明确提出要建立土地利用、城乡统筹、生态保护、水利资源、交通建设、能源体系等6大生态控制指标体系,营造品位独特、功能综合、环境优美的低碳生态城。
  在这个规划蓝图里,云龙示范区被称作“云龙新城”,定位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城、文化科教城、旅游休闲城”,特点是“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形成“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第三空间。
  在这个“第三空间”里,一个新型城乡形态呼之欲出——“城市是现代城市,乡村是现代乡村,现代城市和现代乡村和谐相融,现代文明和历史文明交相辉映”。据此,云龙示范区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出一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两型”示范之路。
  立足打造“第三空间”,云龙示范区决心充分发挥区位、生态和空港优势,体现全域规划理念。为此,该区规划以龙母河及“云峰湖”、“云龙湖”和“磐龙湖”为依托,构建“一带、两片、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推动城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带”,即沿龙母河形成整个“云龙新城”核心发展带,承担城市景观带和经济功能带的双重职能,将各主要功能片区连为一体。
  “两片”,即以沪昆高速为界,整个“云龙新城”分为南北两个发展片区。南部是株洲城市功能拓展区,北部是长株潭城市群高端服务区。
  “多组团”,即将整个“云龙新城”分别规划“云峰湖”、“云龙湖”和“磐龙湖”3大湖区特色功能片区,作为示范区北、中、南部区域核心。北部云峰湖组团打造服务区域的旅游欢乐谷,主要包括体育和文化主题公园、创意产业、配套商住等组团;中部云龙湖组团为株洲高端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着力打造湖滨旅游服务中心、商务金融中心、现代物流园;南部磐龙湖组团以科教研发为主题,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大学城、行政办公等组团。同时,东部和西部形成多个小型居住组团。
  “株洲云龙示范区的区域发展理念是,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秋天见到霜,丰收可以见到稻浪,不人为割裂城乡,最大程度地让人民乐居。如果建成了,别人觉得好,就会复制,示范效应就出来了。”对建设示范区的意义,蔡溪有着清醒而独到的认识。
  城乡环境设施同步建设
  ——打造“发展引擎”,同构“优势洼地”
  2012年金秋,云龙示范区的阳光显得格外灿烂。
  9月28日,一个天高云淡、秋阳绚丽的好日子。这天上午,云龙示范区隆重举行株洲云龙大道竣工通车典礼。株洲市委书记陈君文宣布这条全长15.8公里、总投资约14.6亿元、开工建设不到两年就竣工的“云龙命脉”正式通车。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云龙示范区创造了道路建设史上的“株洲速度”。
  云龙大道为长株潭城市群城际干道“洞株路”株洲段,穿过上瑞高速,纵贯云龙示范区南北,向南直达株洲城区,向北延伸到了长沙城区,按照城市主干道一级标准建设,上瑞高速以南路幅宽54米 、双向8车道,沿途配有无障碍通过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绿道系统,全线建有中央分隔绿化带、两侧防护设施及保护绿地,堪称“绿色长廊”、“生态大道”。
  云龙大道通车后,长株潭三市融城将形成长沙东西轴线、长潭轴线、株潭轴线、长株轴线共同组成的“矩形”网络开放结构,“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随之打通,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也会随之逐步拓展。
  作为云龙示范区的生命线,云龙大道于2010年启动建设。这是株洲市有史以来一次性设计施工、一次性投资最大、建设里程最长的城市主干道。正常情况下,建设时间至少需要3年,可最终仅用了一年半。创造这个速度传奇的,是株洲云龙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云发集团)。
  云发集团是在云龙示范区成立两个月后建立的,与株洲云龙投融资管理中心、株洲云龙示范区土地储备中心合署办公,成为政府“有形之手”之外的市场“无形之手”。3年过去,集团已拥有7个全资子公司、3个控股子公司、4个参股子公司,总资产突破100亿元。
  云发集团主要承担了示范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和开发建设,以及国有资源(资产)运营管理、土地一级开发、发展“两型”产业的任务。
  依托云发集团投融资,云龙示范区大气魄拉开了基础设施先行战略的大幕,一年推出一个“十大基础建设项目”的大手笔,创造出令人称道的“云龙速度”。老长株公路提质改造,仅用时28天;长株高速云田互通,不到7个月便完工,创造了湖南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之最;华强路、云峰大道配套“华强”项目,去年底开工,仅8个月就建成通车……
  到目前为止,云龙示范区共铺开城乡各类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40个,完成投资79.2亿元。启动新建或改造城乡主次干道21条,总里程95.9公里 ,基本构筑了覆盖城乡全域的“七纵四横三互通”骨干路网。同时,示范区同步铺设水、电、气、通信等各类管网90多公里,完成乡村道路提质改造近100公里。
  与此同时,示范区极具前瞻性地规划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除了正在积极进行太阳能、风能利用试点,示范区还在规划地表水(雨水、洪水)收集管理利用体系,利用地表水生态自净,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已投入使用的云龙发展中心是全省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而在建的龙母河水资源利用工程中则包含了全国最大的雨水收集体系,在建的磐龙生态社区,则是周边地区较大的绿色社区之一。未来,示范区全部用水的30%将来源于可再生雨水资源。
  云龙示范区快步如飞的开发速度,也极大地改变着辖区乡村的面貌。
  示范区按照“先安置、再拆迁、拆旧房、建新房、修道路、促流转”的方式,大力推进“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土地变国有”,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与市场、广场、社区服务中心、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加快居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目前,所有城乡统筹区域已100%完成村庄建设规划,24个安置小区中的14个正在加紧建设。
  在示范区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发展起来的云田社区,在争得“湖南一流、株洲第一”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桂冠以后,现在又在争创我省首批“两型”示范建设项目。而紧跟其后的还有云峰胡、柏岭、马鞍、兴隆山等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村庄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城乡产业升级同步转型
  ——坚持“低碳生态”,共推“绿色崛起”
  行走在绚烂的阳光里,览胜于波光潋滟的龙母河,但见昔日的不毛之地正耸起楼宇井然的大学城,过往的山沟荒野已建成游人熙来攘往的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一座“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正在强势崛起,“一区三基地”(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国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在云龙示范区正在建设的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记者看到,在1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城11校、3馆5中心”(市图书馆、市科技馆、职教大学城体育馆,以及株洲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训中心、技能认证中心、研发孵化中心与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正在加紧建设,1个城市级共享区和3个校际级共享区正在形成,教育、研发、服务、居住4大功能正在迅速完善。
  株洲职教大学城于2009年底开工建设,目前已有2所院校建成开学。职教城计划到2015年基本建成,到2020年实现“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的发展目标,从而奠定“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那时,在这个片区里,人口规模多达20至25万,在校学历教育学生人数10万左右。在此片区,还有正在加快建设中的占地百亩的湖湘文化城,将是一个以宣传推广湖湘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景观小区;正在建设的健康城、数码城以及盘龙城均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及新能源技术,将成为我省第一批绿色生态节能样板区。
  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刘玉平说,“两型”、低碳理念贯穿于职教城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职教城将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性园区。
  而在北部的云峰湖片区,示范区则正在规划建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区内包括体育和文化主题公园、创意产业、配套商住等组团。首批大型项目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其最终占地可达200公顷,总投资超过150亿元,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2个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以及创意、动漫、数字电影、游戏软件4个文化科技产业园将汇聚于此。此外,总投资40多亿元的北欧小镇高端生活社区、占地近10平方公里的云峰湖生态体育公园也在规划建设中。
  “‘云龙新城’是一座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两型’社会新城,需要的是绿色产业,追求的是绿色崛起。关于项目引进,我们有‘四个不引’,即凡是会产生工业废渣的不引,凡是会排放工业废水的不引,凡是会散发有害气体的不引,凡是不能用集装箱运输的物流不引。”蔡溪对记者说。
  蔡溪还十分坚定地表示,国家在经济领域转方式调结构,是有压有促。国家压的,正是云龙不要的,国家促的,正是云龙发展的。坚持“两型”标准,好多传统项目进不来,这给了很多优质项目落户的信心,并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一边是压,一边又是保。在此期间,示范区对云田、柏岭、马鞍、交通、鸡嘴山5个特色村的农业发展却给予大力扶持,加快其体验、景观、休闲等都市农业的发展。目前,一个集垂钓、游乐、休闲、度假的十里花木风光带已经形成。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云田花木公司年创产值1.5亿元,带动了100多花木大户、2000多农户增收。
  3年多来,云龙示范区掀起开发热潮,共策划包装重大开发项目100多个,总投资2000余亿元。目前,已成功签约重点项目近40个,合同引进资金1500多亿元,其中包括2个“100亿工程”、9个“20亿工程”。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全部是不产生污染的绿色项目。
  城乡公共服务同等享受
  ——共居“新型城市”,共筑“幸福家园”
  从某种程度上说,充满诗情画意、自然因素的株洲云龙示范区,已经颠覆了人们心目中传统城市的概念。在这个全新的“城市”中,市民们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而这种目标的达成,将有赖于示范区“城乡公共服务同等享受”的追求和实践。
  云田镇交通社区是株洲市城乡统筹改革试点,位于长株潭生态绿心西南部,属于云龙示范区北部发展组团的城乡统筹片区,域内林木茂盛,湖塘水系密布,北与长沙交界,距株洲市中心约10.5公里 ,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
  突出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使交通社区成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的理想之地。为此,该社区大胆借鉴欧美、日本有关乡村建设的经营经验,致力构建高效的股份合作组织和经营者共生合作机制,致力建设集现代高效、观光、休闲体验等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两型”社会城乡统筹新型农村改革示范样板。目前,社区正在按照“一心、一带三湖、四区、多节点”的总体功能布局进行建设。
  “一心”,即在尊重和保存自然生态格局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现状,在社区地理中心集中设置村民活动中心及活动广场、小学、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使其形成具有文化意义的活动中心。
  “一带三湖”,即依托规划区东部良好的农业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农业观光带,并在“一带”里对原来的山湖池塘连接扩大而形成300余亩的映月湖、莲子湖、杨溪湖。
  “四区”,即由南至北总体形成“城市建设区”、“低碳物流产业区”、“特色居住生活区”、“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4个功能分区。其中“滨湖生态休闲旅游区”利用现有山地、湖泊、水系资源,分别设置四季蔬菜种植采摘区、农林瓜果观光体验区、水产养殖垂钓休闲区、民俗文化展示及游览区、花卉苗木种植观光区。
  “多节点”,即在居民集聚点、社区行政服务中心、敬老院、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特色休闲旅游景点等处,塑造风格各异的节点城市景观。
  交通社区只是云龙示范区构筑公共服务同享系统的一个缩影。据悉,示范区乡村综合配套改革步伐正在加快,目前已全面完成20个村改社区的规划工作。根据规划,每个社区将配套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建有“一园两场一中心”,即一个幼儿园、一个菜市场、一个篮球场、一个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配套和政务服务。
  不仅如此,示范区还在逐步建立城乡居民政策制度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险,着力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逐步统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城区标准保障农村居民;逐步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社会救助同等享受。整个示范区内城乡低保实行统筹后,乡村社区低保标准与城镇相同,提高为月人均330元,乡村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为400元,乡村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为330元,有效实现了城乡救助差别大幅缩小。
  为构建城乡统一的文化卫生服务体系,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卫生资源,示范区大力推进现有9所乡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乡村文化站建设等,优化了教育、文化资源配置。最新规划的云龙示范区“十二五”教育规划,被株洲市教育局作为全市教育规划布局的参考模式。通过加强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推行新农合一站式服务管理,全区正逐步健全城乡统一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卫生资源公平分享和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在兴隆山社区,社区居民自称是两型社会里的新型产业工人,他们就在社区内企业上班,从业人员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去年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设在兴隆山社区的兴隆发展实业集团公司,下有兴隆化工有限公司、兴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兴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隆综合市场服务公司等子公司,其中兴隆化工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无机硅生产基地,将形成100亿元的年产值,正在建立国家级无机硅研发中心。
  人流,物流,资金流,风云际会;
  山好,水好,风光好,江山如画。
  顺天与应人之间,今天的云龙正彰显出翠绿的色彩;
  引领与奋起之际,今天的云龙正迸发出创新的力量!
  “田园都市、‘两型’新区”——株洲云龙,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起越来越多的发展元素。一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宜居乐业新城,正在巍然崛起!
  
< img src=""/>

田园都市 “两型”新区

67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