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江碧透出湖湘(三)
4年光阴一瞬即逝,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已入“深水区”。
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促进因素。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改革试验总体方案,长株潭试验区要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机制。
近年来,湖南在探索“两型”过程中新招迭出,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展开:湘江治理打破“楚河汉界”、成交“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第一单、成为全国惟一的3网融合试点城市群……
机制变,天地宽。4年来,湖南勇于改革,先行先试,突破了体制机制束缚,激发出建设两型社会的巨大动力。
政府提速
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拥有的职权与承担的责任不对等的情况已初步显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亟须重点突破。
湖南将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作为改革重点,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改革推进机制和行政运行机制,一系列全新举措,对带动试验区的整体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绩考核,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硬指标。为确保改革落到实处,湖南积极探索符合两型要求的政绩考核制度。在省对市州的政绩考核(总分700分)中,“两型权重”2011年为10分,今年大幅提升到100分。长株潭三市各级两型办被赋予参谋、指导、协调和考核4大职能,有的甚至有权对不合格的单位和干部“一票否决”。
各地推出“大部制”、“2号公章”等改革新举,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只设综合管理部、国土规划部、项目建设部、投融资部和纪工委“四部一委”,探索实行“2号公章”制度,行使11个市直部门的44项行政许可权。这些公章与其原所在部门公章相比,只是在印章中心五角星旁边,多了一个阿拉伯数字“2”。大河西先导区对这些行政许可项目直接审批,然后备案即可。
以“2号公章”为核心进行审批流程再造,使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行政审批时限比原部门承诺时限缩短80%以上,其中招拍挂用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时限从原来220天缩短到42天。
湖南还积极探索扁平化管理、简政放权等改革。株洲云龙示范区试行“管委会直管村”,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审批代理制,缩短办结时间1/3以上。湘潭市昭山两型社会示范区被赋予城市规划管理权、城乡建设用地审批权等60项市级行政管理权限。示范区拥有高度灵活的用人自主权,试行“放水养鱼”的财税体制。
市场发力
岁末时节,一则新闻牵动着长沙老百姓的神经——
经物价部门批准,长沙市决定从12月份开始实行“阶梯气价”,居民家庭年天然气用量超过600立方米的部分,气价从2.45元/立方米提高到3元/立方米。有媒体评论说,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运用,有利于节约有限的资源,提高市民资源节约意识。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贯穿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2007年底,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排全国倒数第三。如果污水处理率不达标,湖南就可能完不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从2008年起,湖南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3年行动计划,放开污水处理投资领域,广泛采取BOT、TOT、委托运营等模式建设,3年共新建119个污水处理厂。
各地还利用先行先试权,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长沙市环境资源交易所所长刘中介绍:“以前企业污水排多排少一个样,现在排污多了要交费,少排污的话,节省下来的排污指标可以拿到市场上卖钱,企业排污治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目前,全省一级市场共有1139家试点企业申购了初始排污权,缴纳有偿使用费1798万元;二级市场开展排污权交易10余起,买卖二氧化硫排污权指标8390吨、化学需氧量117吨,合同交易额2422万元。
企业环境风险责任控制机制同时建立起来。以化工、采选、有色等高环境污染风险企业为重点,我省要求高环境风险企业购买责任保险,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由保险公司对受害方进行赔偿,避免赔偿过程的扯皮,减轻了政府的负担。目前全省投保企业达到592家,累计赔付金额54笔,总赔付金额481.2万元。
“看不见的手”的活力,取决于它被解放的程度。正是破除了束缚市场调节的体制机制障碍,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才得以充分释放。
创新驱动
当前,湖南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能源资源等要素的需求日益增大。破除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从土地到金融,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湖南前行。
土地是财富之母、民生之本,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对于湖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又是发展中的省份,创新土地管理机制,提升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迫在眉睫。
莲花镇位于长沙市岳麓区,近年来全镇通过农用地整理、村庄整理、废弃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措施,新增耕地70多公顷,新增建设用地114公顷,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推进土地流转,引进现代农业项目,农民除获得土地租金、劳动酬金,还享受利息和股金收益,年收入大幅增加。
长沙新河三角洲是一片老城区。根据其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长沙市的建设者在此间实行“人车分流”开发模式, 依地形地势在原地面海拔38米平台层建成步行街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与平面开发方案比,总建筑面积由原来可利用的300万平方米增加至600万平方米,相当于节约土地58.62公顷,土地开发强度提高了40%。
两型社会建设需要投入,钱从哪里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样离不开改革创新。长株潭试验区在搭建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创新。2010年10月,通过引进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整合省内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成立了省级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到今年9月底,短短一年时间,华融湘江银行总资产达到938亿元,比成立时增加了567亿元,展现了新银行、新机制、新发展的蓬勃活力。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机制,成败也在机制。改革建设已入纵深,湖南正在构建全新两型机制之路上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