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雨花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2-12-25 15:02
信息来源: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地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的长沙市雨花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着力建设美丽雨花。
规划与引导并行,深化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关键,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突出生态规划布局。按照“两型”要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城市生态体系,科学利用城区山体、水源、绿地等资源,重点对省植物园周边进行保护性开发,规划建设浏阳河生态经济带、圭塘河生态景观带,打造环城绿道,构建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突出“两型”发展理念。坚持把“两型发展”作为优化发展方式的战略支点,完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引导传统产业向“两型”方向发展,打造以“两型”为示范的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突出生态科技发展。推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业态发展,促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强化节能减排、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开发与保 并举,提升生态优质环境。注重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吸引要素集聚。注重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宜居环境。树立生态价值观,在城市化过程中,坚持“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的自然生态理念。树立绿色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强化生态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环保行动计划”,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制定城市生态水利总体规划,完成湘江长沙枢纽工程雨花段建设,推进圭塘河、浏阳河流域涉水重点项目污染治理和截污工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扬尘污染,逐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生活,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善路网绿化配套,打造景观示范街区,营造形式多样的垂直绿化景观,建设品质城区。
监管与激励并重,构筑生态保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健全生态评估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评估制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严格的项目环保审批制度,坚决否决与产业环保政策不相符、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项目。注重生态建设激励引导。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分解细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奖励基金,激励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参与。强化生态文明投入保障。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充分保障并逐年增加。筛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植与资金支持,并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运用环境经济杠杆促进单位加大投入,督促相关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大环保技术应用,实现达标排放。逐步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与引导并行,深化生态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关键,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突出生态规划布局。按照“两型”要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城市生态体系,科学利用城区山体、水源、绿地等资源,重点对省植物园周边进行保护性开发,规划建设浏阳河生态经济带、圭塘河生态景观带,打造环城绿道,构建具有国际品质的都市“绿心”。突出“两型”发展理念。坚持把“两型发展”作为优化发展方式的战略支点,完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物医药、生态旅游等,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引导传统产业向“两型”方向发展,打造以“两型”为示范的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中心。突出生态科技发展。推进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业态发展,促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强化节能减排、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
开发与保 并举,提升生态优质环境。注重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吸引要素集聚。注重生态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宜居环境。树立生态价值观,在城市化过程中,坚持“不挖山、不填水、不砍树”的自然生态理念。树立绿色消费观,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强化生态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推进“环保行动计划”,努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制定城市生态水利总体规划,完成湘江长沙枢纽工程雨花段建设,推进圭塘河、浏阳河流域涉水重点项目污染治理和截污工程。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扬尘污染,逐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推广绿色建筑,推行低碳生活,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以人为本和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和整体形象。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完善路网绿化配套,打造景观示范街区,营造形式多样的垂直绿化景观,建设品质城区。
监管与激励并重,构筑生态保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健全生态评估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评估制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严格的项目环保审批制度,坚决否决与产业环保政策不相符、污染防治措施不落实的项目。注重生态建设激励引导。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分解细化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奖励基金,激励全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参与。强化生态文明投入保障。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充分保障并逐年增加。筛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植与资金支持,并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运用环境经济杠杆促进单位加大投入,督促相关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加大环保技术应用,实现达标排放。逐步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