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还复来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4-12-01 15:01
信息来源:
“铅0.022、镉0.001、砷0.007、铜0.001……”11月底,记者到郴州市环保局苏仙区分局采访,看到该局11月份对西河珠江桥断面、东河柿竹园铁桥断面等地表水的检测结果时,不禁感慨:青山绿水重返苏仙了。
苏仙区环保分局局长王健堂介绍,他们在西河流域建了12个地表水检测点,每月定期取样,检测重金属含量。从今年1至11月的分析报告单看,水中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均稳定控制在Ⅲ类水质标准以内。
“母亲河”在呼唤
西河,是湘江水系上游一条重要的二级支流,流经苏仙区大奎上乡、坳上镇、白露塘镇,由许家洞镇长桥汇入东江,区内全长40.18公里,流域面积149.16平方公里,是苏仙区的“母亲河”。
苏仙区富集110余种矿产。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仅西河上游就聚集采矿企业423家、选矿企业245家。这些企业规模小、技术差,每年直排河中的污水达2000万吨。河边,历年堆积的尾砂、废石达1000多万吨。“母亲河”成了“纳污河”。
河边观山洞街道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告诉记者,受尾矿、污水侵蚀,当时村里晴天风一吹,就像刮起沙尘暴,令人睁不开眼;雨天水一冲,到处是 泥,就像进了沼泽地。有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尾矿的气味让人恶心。
因矿而兴的苏仙区,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西河流域,露天开采和不规范堆存的废石,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地表水重金属污染严重,一些农田丧失耕种能力。
据有关部门介绍,有一段时期,西河水中铅、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明显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有时为Ⅴ类及劣Ⅴ类。西河流域被污染的几万亩土壤中,主要是砷、镉、铬、钴超标,部分地区超标10倍以上。
治理重金属污染,“母亲河”在呼唤!
关停并转治污
一场艰苦卓绝的治污战役,在苏仙区打响。
近几年来,苏仙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玛瑙山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等14个专项规划,制定了西河沙滩公园与体育公园建设方案、玛瑙山矿山地质修复工程建设方案等20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积极争取,其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被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方案》和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苏仙区痛下决心:要把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工程。
为消除违法排污行为,苏仙区对柿竹园的荷树垅、鸭鹰寨,玛瑙山的总江垅、乌石江等矿点非法开采进行重点打击。先后开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动40次,出动执法人员1.5万人次,取缔关闭非法采选企业613家。在西河流域,423家采矿企业被整合为27家,245家选矿企业被整合为28家,107座尾矿库被整合为28座。
2010年,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已安全处置河道及两岸尾砂400万立方米,固化和削减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4000吨,极大地改善了西河水质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
同时,推动金旺铋业、?涛化工、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业,从资源开采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郴氟化工采用世界先进的金属尾矿半生萤石综合回收技术,年回收萤石10万吨,实现利润1亿多元。?涛化工创新尾矿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化害为利,年处置含砷硫铁尾矿(渣)20万吨,回收砷8000吨,成为全国治理湘江源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示范企业。
从2012年起,西河开始变了。砷、铅、镉、锌、铜排放量,分别下降到治理前的9.2%、6.0%、1.4%、0.6%、1.1%,是国家排放标准的20%、40%、10%、0.8%、0.5%。
获人居范例奖
非法开采停了,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了,然而故事并未就此打住。
如何恢复被污染的土地?苏仙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全力以赴修复生态环境。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争”、“引”、“融”、“贷”四轮驱动,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以区政府设立的新天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整合注入50多亿元区属国有资产,通过8个月时间,在债券市场成功发行7年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15亿元。
2011年3月,苏仙区在原尾砂矿闭库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通过集中清运、处理河道尾砂,在西河一侧、原来尾砂库集中区,建成2个休闲健身广场、2个沙滩游乐区、1个生态停车场,还建成8公里游道,栽种南竹6万株、灌木和草各10万平方米,移植乔木1万株、球类植物2万株,绿化覆盖率达70%。
全区先后投入15亿余元,覆土还绿48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4.6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在观山洞上、下白水等村庄,种植红叶石楠等花卉苗木500亩,银杏、香樟、桂花、小叶榔榆等大规格乔木1000亩。在东、西河流域,建设长15公里竹博园及竹博长廊、3公里葡萄走廊、28公里沿江风光带。东、西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已由2009年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62%。
去年11月,西河沙滩公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郴州市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项目。曾受重金属污染的西河,转身变为居住、休闲胜地。
河岸绿了,河水清了。荒滩变公园的故事,在苏仙不断上演。仅西河两岸,已建和在建的公园就有6个,是郴州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中沙滩公园周边土地出让价,由2012年每亩80余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20万元。
蓝天、碧水、绿荫,一个生态宜居的和谐苏仙在崛起。
苏仙区环保分局局长王健堂介绍,他们在西河流域建了12个地表水检测点,每月定期取样,检测重金属含量。从今年1至11月的分析报告单看,水中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均稳定控制在Ⅲ类水质标准以内。
“母亲河”在呼唤
西河,是湘江水系上游一条重要的二级支流,流经苏仙区大奎上乡、坳上镇、白露塘镇,由许家洞镇长桥汇入东江,区内全长40.18公里,流域面积149.16平方公里,是苏仙区的“母亲河”。
苏仙区富集110余种矿产。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仅西河上游就聚集采矿企业423家、选矿企业245家。这些企业规模小、技术差,每年直排河中的污水达2000万吨。河边,历年堆积的尾砂、废石达1000多万吨。“母亲河”成了“纳污河”。
河边观山洞街道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告诉记者,受尾矿、污水侵蚀,当时村里晴天风一吹,就像刮起沙尘暴,令人睁不开眼;雨天水一冲,到处是 泥,就像进了沼泽地。有时候连窗户都不敢开,尾矿的气味让人恶心。
因矿而兴的苏仙区,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西河流域,露天开采和不规范堆存的废石,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地表水重金属污染严重,一些农田丧失耕种能力。
据有关部门介绍,有一段时期,西河水中铅、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明显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有时为Ⅴ类及劣Ⅴ类。西河流域被污染的几万亩土壤中,主要是砷、镉、铬、钴超标,部分地区超标10倍以上。
治理重金属污染,“母亲河”在呼唤!
关停并转治污
一场艰苦卓绝的治污战役,在苏仙区打响。
近几年来,苏仙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规划、玛瑙山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等14个专项规划,制定了西河沙滩公园与体育公园建设方案、玛瑙山矿山地质修复工程建设方案等20个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积极争取,其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被纳入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方案》和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苏仙区痛下决心:要把西河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工程。
为消除违法排污行为,苏仙区对柿竹园的荷树垅、鸭鹰寨,玛瑙山的总江垅、乌石江等矿点非法开采进行重点打击。先后开展大型集中整治行动40次,出动执法人员1.5万人次,取缔关闭非法采选企业613家。在西河流域,423家采矿企业被整合为27家,245家选矿企业被整合为28家,107座尾矿库被整合为28座。
2010年,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启动,已安全处置河道及两岸尾砂400万立方米,固化和削减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4000吨,极大地改善了西河水质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状况。
同时,推动金旺铋业、?涛化工、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业,从资源开采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郴氟化工采用世界先进的金属尾矿半生萤石综合回收技术,年回收萤石10万吨,实现利润1亿多元。?涛化工创新尾矿废渣综合利用技术,化害为利,年处置含砷硫铁尾矿(渣)20万吨,回收砷8000吨,成为全国治理湘江源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示范企业。
从2012年起,西河开始变了。砷、铅、镉、锌、铜排放量,分别下降到治理前的9.2%、6.0%、1.4%、0.6%、1.1%,是国家排放标准的20%、40%、10%、0.8%、0.5%。
获人居范例奖
非法开采停了,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了,然而故事并未就此打住。
如何恢复被污染的土地?苏仙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全力以赴修复生态环境。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坚持“争”、“引”、“融”、“贷”四轮驱动,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以区政府设立的新天投资公司为融资平台,整合注入50多亿元区属国有资产,通过8个月时间,在债券市场成功发行7年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债券15亿元。
2011年3月,苏仙区在原尾砂矿闭库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通过集中清运、处理河道尾砂,在西河一侧、原来尾砂库集中区,建成2个休闲健身广场、2个沙滩游乐区、1个生态停车场,还建成8公里游道,栽种南竹6万株、灌木和草各10万平方米,移植乔木1万株、球类植物2万株,绿化覆盖率达70%。
全区先后投入15亿余元,覆土还绿48万亩,建设生态公益林4.6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在观山洞上、下白水等村庄,种植红叶石楠等花卉苗木500亩,银杏、香樟、桂花、小叶榔榆等大规格乔木1000亩。在东、西河流域,建设长15公里竹博园及竹博长廊、3公里葡萄走廊、28公里沿江风光带。东、西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已由2009年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62%。
去年11月,西河沙滩公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郴州市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项目。曾受重金属污染的西河,转身变为居住、休闲胜地。
河岸绿了,河水清了。荒滩变公园的故事,在苏仙不断上演。仅西河两岸,已建和在建的公园就有6个,是郴州公园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其中沙滩公园周边土地出让价,由2012年每亩80余万元,提高到去年的220万元。
蓝天、碧水、绿荫,一个生态宜居的和谐苏仙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