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上人家到生态村庄的跨越——湖南省沅江市万子湖村绿色家园建设纪实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10-11 15:01
信息来源:
在浩渺的南洞庭湖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祖祖辈辈居无定所,以船为家,以捕鱼为生,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
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二十几年前,一项特殊政策让他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水上到岸上、从荒滩到绿洲、从贫穷到富裕的一步步跨越,使万子湖村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两型”示范村和益阳市“首富村”。他们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上岸,开辟宜居新家园
1984年,为落实湖南省政府关于渔民上岸的政策,沅江市在石矶湖划出40多公顷土地,作为万子湖村民的定居地。从此,村支两委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片乱石林立、淤泥深陷的荒芜地上,开始了大兴土木的安居工程。
万子湖村共6个村民小组,858户,2582人,是一个专门从事渔业捕捞的贫困村。为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村委会着力灌输生态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并对全村进行了生态划分和空间定位,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三大功能区,投资680万元,全面推进安居环卫工程和村中绿化工程建设。
万子 村的生态建设一直牵动着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的心。早在1995年至1997年担任沅江市委书记期间,邓三龙就多次到万子湖村现场办公。调往永州市任职后,他仍情系万子湖村,经常保持联系,询问村庄的发展情况。在任湖南省林业厅厅长后,他力推万子湖村作为全省林业系统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并以援建单位每年给予万子湖村工作上的指导、资金上的支持,使万子湖村的生态建设有了坚强的后盾。
2008年,村委会委托湖南大学编制了《万子湖村林业生态建设规划》。5年来,全村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不断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在空闲地和湖洲成片植树造林,在屋旁、路旁、塘旁、渠旁等边角地,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形成绿化风景带。现在,万子湖村绿化覆盖率达55.6%,98%的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每到傍晚时分,环境幽雅、静谧温馨的村庄,就成了大家的“乐园”。许多沅江市内的人都驱车前来散步、呼吸清新空气,享受生态建设成果带来的愉悦。
兴业,开创美好新生活
渔民上岸,生活方式改变了,必须要有事做、有钱花,才能实现安居乐业。由此,村委会频出新招,实行主辅结合、多业并举,既富了村民又活了集体。
1991年冬天,万子湖村作出了利用湖洲荒滩种植杨树和芦苇的决策。村民们因担心种不活极力反对。村两委顶住压力,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在行洪道外低处种芦苇、高处栽杨树。几年后,高大挺拔的杨树与纤细柔美的芦苇把那些像乌龟背一样光秃的荒滩装点成了充满生机与灵气的绿洲。到2015年,全村每年轮伐的收益将达200多万元,2018年后全村砍伐树木的收益每年将达300万元,砍伐芦苇的收入也有50多万元。
目前,万子湖村已种植杨树900多公顷。站在万子湖村旁的石矶湖大堤往外看,一排排杨树在烟波浩渺的南洞庭中展现出挺拔秀美的英姿,而朝大堤内侧望去,初加工生成的旋切板整齐地排列在太阳下晾晒,这些都是村民们的绿色财富。
村里还依托靠近城镇的优势,组织村民办起了化纤绳网总厂、渔具加工厂、面条厂、塑料厂等一批企业,引进了两个投资达5000多万元的电子科技项目,不仅实现了全村村民的全面就业,还吸纳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
从2008年开始,万子湖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了亿元,人年均纯收入达到3.18万元,成为益阳市的首富村。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株株翠绿的树木掩映庭院,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拓绿,开启未来新希望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兴旺的体现,也是村民心中永恒的希望。
万子湖村已作出规划,今年再栽植树木4万棵,新增庭院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并在加紧建设湖南村一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全、功能最强的森林文化休闲广场。目前,广场栽植了树木,修建了休闲亭和游步道,安装了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组建了“夕阳红文艺队”,建起了藏书6000多册的“农家书屋”。
漫步在万子湖村的渠堤上,有一处4公顷的苗圃格外引人注目,里面遍植桂花、红松、玉兰等绿化苗木。据村党支部书记边红德介绍,这是万子湖村以土地参股开发的项目,除了每年为村里带来一定的苗木销售分成外,还孕育着万子湖村的另一个梦想——在几年内,逐步用苗圃中的珍贵树种替换掉村内的一些普通树木,进行提质改造,使万子湖村的绿化再上一个台阶。
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万子湖村地处南洞庭湖水上湖洲宝塔公园旅游景点中心区域,南北分别与胭脂湖旅游度假区和赤山岛休闲观光区相连,具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面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委会正在积极申报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划定100公顷湖洲杨树作为观光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两型宜居村庄;开办集观赏、垂钓、餐饮于一体的湖洲农家乐……
可以预见,一个村容整洁、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社会稳定、乡风文明的万子湖村,将充满着迷人的魅力,像一颗绿色明珠闪耀在南洞庭湖畔。
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二十几年前,一项特殊政策让他们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水上到岸上、从荒滩到绿洲、从贫穷到富裕的一步步跨越,使万子湖村成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两型”示范村和益阳市“首富村”。他们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
上岸,开辟宜居新家园
1984年,为落实湖南省政府关于渔民上岸的政策,沅江市在石矶湖划出40多公顷土地,作为万子湖村民的定居地。从此,村支两委带领村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这片乱石林立、淤泥深陷的荒芜地上,开始了大兴土木的安居工程。
万子湖村共6个村民小组,858户,2582人,是一个专门从事渔业捕捞的贫困村。为改变这里的生存环境,村委会着力灌输生态理念,统一思想认识,并对全村进行了生态划分和空间定位,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人居保障三大功能区,投资680万元,全面推进安居环卫工程和村中绿化工程建设。
万子 村的生态建设一直牵动着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的心。早在1995年至1997年担任沅江市委书记期间,邓三龙就多次到万子湖村现场办公。调往永州市任职后,他仍情系万子湖村,经常保持联系,询问村庄的发展情况。在任湖南省林业厅厅长后,他力推万子湖村作为全省林业系统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并以援建单位每年给予万子湖村工作上的指导、资金上的支持,使万子湖村的生态建设有了坚强的后盾。
2008年,村委会委托湖南大学编制了《万子湖村林业生态建设规划》。5年来,全村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不断推进绿化工程建设,在空闲地和湖洲成片植树造林,在屋旁、路旁、塘旁、渠旁等边角地,通过植树、栽花、种草,形成绿化风景带。现在,万子湖村绿化覆盖率达55.6%,98%的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每到傍晚时分,环境幽雅、静谧温馨的村庄,就成了大家的“乐园”。许多沅江市内的人都驱车前来散步、呼吸清新空气,享受生态建设成果带来的愉悦。
兴业,开创美好新生活
渔民上岸,生活方式改变了,必须要有事做、有钱花,才能实现安居乐业。由此,村委会频出新招,实行主辅结合、多业并举,既富了村民又活了集体。
1991年冬天,万子湖村作出了利用湖洲荒滩种植杨树和芦苇的决策。村民们因担心种不活极力反对。村两委顶住压力,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在行洪道外低处种芦苇、高处栽杨树。几年后,高大挺拔的杨树与纤细柔美的芦苇把那些像乌龟背一样光秃的荒滩装点成了充满生机与灵气的绿洲。到2015年,全村每年轮伐的收益将达200多万元,2018年后全村砍伐树木的收益每年将达300万元,砍伐芦苇的收入也有50多万元。
目前,万子湖村已种植杨树900多公顷。站在万子湖村旁的石矶湖大堤往外看,一排排杨树在烟波浩渺的南洞庭中展现出挺拔秀美的英姿,而朝大堤内侧望去,初加工生成的旋切板整齐地排列在太阳下晾晒,这些都是村民们的绿色财富。
村里还依托靠近城镇的优势,组织村民办起了化纤绳网总厂、渔具加工厂、面条厂、塑料厂等一批企业,引进了两个投资达5000多万元的电子科技项目,不仅实现了全村村民的全面就业,还吸纳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
从2008年开始,万子湖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了亿元,人年均纯收入达到3.18万元,成为益阳市的首富村。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一栋栋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株株翠绿的树木掩映庭院,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拓绿,开启未来新希望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兴旺的体现,也是村民心中永恒的希望。
万子湖村已作出规划,今年再栽植树木4万棵,新增庭院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并在加紧建设湖南村一级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最全、功能最强的森林文化休闲广场。目前,广场栽植了树木,修建了休闲亭和游步道,安装了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组建了“夕阳红文艺队”,建起了藏书6000多册的“农家书屋”。
漫步在万子湖村的渠堤上,有一处4公顷的苗圃格外引人注目,里面遍植桂花、红松、玉兰等绿化苗木。据村党支部书记边红德介绍,这是万子湖村以土地参股开发的项目,除了每年为村里带来一定的苗木销售分成外,还孕育着万子湖村的另一个梦想——在几年内,逐步用苗圃中的珍贵树种替换掉村内的一些普通树木,进行提质改造,使万子湖村的绿化再上一个台阶。
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万子湖村地处南洞庭湖水上湖洲宝塔公园旅游景点中心区域,南北分别与胭脂湖旅游度假区和赤山岛休闲观光区相连,具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面对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委会正在积极申报湖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村,划定100公顷湖洲杨树作为观光树;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两型宜居村庄;开办集观赏、垂钓、餐饮于一体的湖洲农家乐……
可以预见,一个村容整洁、经济发展、村民富裕、社会稳定、乡风文明的万子湖村,将充满着迷人的魅力,像一颗绿色明珠闪耀在南洞庭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