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民生工程:舒展惠民新画卷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1-25 14:59
信息来源:
一个个村庄点亮路灯,村村配有保洁员,打造“最美村庄”行动全面铺开……初夏时节,我们深入嘉禾县袁家镇采访,当地百姓感慨最多的是:“生活很方便,心情很舒畅!”
夜晚明灯“亮”民心
今日袁家镇,只见绿树掩映下,一盏盏新设的高杆路灯整齐排列,一直向各个村庄延伸。
在袁家镇区所处的袁家村,每隔6米宽一盏的路灯,绕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村里七旬老汉唐灶喜感叹:“现在不仅路通了,连灯也亮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些变化,源于近年来该镇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彰显特点”的工作理念,以“节能、特色、环保”为原则,精心打造“点亮袁家”工程,力求“出新、出景、出彩”。
今年,他们又加大力度,组织全镇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田岗头村、大兴村召开清洁亮化现场会,让各村主要干部到现场感受亮化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激励各村创新争优。特别是在“大干新三年,建设新袁家”的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李亚平的话更是掷地有声:“重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保障民生是最大的责任。”
基于这种执政理念,袁家镇大手笔投入、大力度实施点亮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多方筹措项目资金,该镇实行政府投入、项目争取、社会捐助、企业支持等融资举措,破解了项目资金“瓶颈”。在建设过程中,他们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因路制宜的原则,抓时间、抢进度,全面推进“点亮袁家”工程。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该镇在S322线、袁溪路、袁张路等镇区主要干道安装杆灯296盏,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现全镇24个行政村的18个村亮化,安装路灯1700余盏。今年因“撤乡并镇”而合并到袁家镇的6个行政村,也将在近两年内全面实现“点亮”。
村子里亮起了路灯,会不会给村民增加负担呢?据镇政府点亮工程负责人李泽华介绍,夜景“靓起来”并不意味多用灯、用大灯,亮度越强越好。该镇亮化建设大量使用LED景观灯等节能产品,并使用智能监控系统,统一遥控管理,路灯开、熄时间实行智能化控制,避免浪费。而且,他还说,电费问题全由镇、村两级全额买单,没让村民掏一分钱,不是“为亮化而亮化”的“面子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路灯亮,民心暖。每当夜幕来临,袁家镇就沉浸在一片美丽的灯海中,灿若星辰,光亮照人,让乡村显得更有生机、更具活力。
清洁卫生“舒”民心
一把大扫帚、一辆清运车、橘黄色的工作服……在城市街道常见的保洁人员,如今在袁家镇的各个村庄里也随时可以见到农村保洁员的身影。
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袁家镇逐步构建了镇、村、户三级联动的城乡清洁工程网络,通过推行“户收集、村拖运、镇处理”的运转模式,推进了全镇城乡清洁工程。
据该镇主管清洁工程的党委委员胡爱萍介绍,去年,该镇启动这项工作时,有些村庄的部分干部和村民对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理解,认为清洁工程是短期工程,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针对这些问题,该镇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和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宣传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鼓励大家广泛参与。同时,他们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拥护清洁工程,逐步扭转了干部和村民的观念,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洁净、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
为建立清洁长效机制,该镇按照每千人配备2名卫生保洁员的标准,先后为各行政村聘请了卫生保洁员。在要求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的同时,还要求他(她)们担当起义务卫生宣传员的职能,走家串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规章制度,改变人们乱丢、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
在袁家镇袁家村采访时,我们碰见村保洁员唐继贵身穿黄马甲、推着垃圾车在卫生区域清理垃圾,就问他:“你每天都坚持清扫吗?村民对你的清洁工作配不配合?”唐继贵说:“我负责的卫生路段总共有600米,每天早晚扫一次。刚开始工作量大,现在村里都建起了垃圾桶,村民们也习惯了把垃圾往那里面倒,因而工作轻松了不少。”
据唐继贵介绍,他是本村人,看到自己的村子越来越干净、漂亮,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目前,袁家镇有60多名专职保洁员每天活跃在各村的广场小巷,成为农村环境“美容师”。
为强化卫生基础条件建设,该镇还投入近200万元在各村组建设垃圾池84个,统一设置垃圾桶、果皮箱近5000个。如今,袁家镇每个村庄以“几户农户”为组设置垃圾桶,街道路边有垃圾箱,村组建有垃圾池。
今年,该镇又投资120余万元,启动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可使各类垃圾做到“来有源、去有踪”。
对卫生先进村庄,袁家镇予以重奖。去年,该镇田岗头、张家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大兴、乌塘村等10个村被评为县级卫生红旗村,镇里共兑现奖励资金20余万元。
涓涓细流“润”民心
近年来,袁家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办好利民实事,尽好安民之责,让一项项惠民工程如涓涓细流,“滋润”了民心。
走进袁家敬老院,只见娱乐活动室、德育教育室、太阳能浴室等一应俱全、功能完备。在活动室里,有的老人在玩牌,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聊天……
“住进这里不仅条件好、设备全,而且吃有专人管,穿有专人照顾,生活过得很安逸。”72岁的孤寡老人唐四仔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以来,该镇投入46万元将原计生服务站改扩建成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0人。今年,又投入80余万元在田王家村新建一所中心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后,可安排50名孤寡老人入住。
老有所养,居有所宜。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袁家镇启动了打造“最美村庄”行动,带动全镇24个行政村纷纷开展“比美”活动,如今各村“旧村改造、美化亮化、村庄规划”等一项项硬性指标成了村党员干部工作的重头戏。
袁家镇田岗头村以打造“最美村庄”为目标,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和完善村里基础设施。仅近两年间,该村通过拆迁民房78间,打通、拓宽了村里的主干道,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村级休闲公园和休闲亭等,还投入1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改造,让田岗头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泮头、水尾、双罗等村近年也都加大投入,修建了村小学、建设村民活动室、休闲广场等,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张家村投资1000万元启动张家村至县城的公路建设、小元冲投入40万元对通村公路全面硬化、邓家冲筹集30万元改善交通条件等,为村民铺平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以前因路不好走,村里的水果外销很困难,大家都为路而发愁。如今路好走了,收购水果的商贩把车开到了家门口,看着一车车的农产品出门,我们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上洞庄村主任唐树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夜晚明灯“亮”民心
今日袁家镇,只见绿树掩映下,一盏盏新设的高杆路灯整齐排列,一直向各个村庄延伸。
在袁家镇区所处的袁家村,每隔6米宽一盏的路灯,绕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村里七旬老汉唐灶喜感叹:“现在不仅路通了,连灯也亮了,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些变化,源于近年来该镇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彰显特点”的工作理念,以“节能、特色、环保”为原则,精心打造“点亮袁家”工程,力求“出新、出景、出彩”。
今年,他们又加大力度,组织全镇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田岗头村、大兴村召开清洁亮化现场会,让各村主要干部到现场感受亮化工程给群众带来的实惠,激励各村创新争优。特别是在“大干新三年,建设新袁家”的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李亚平的话更是掷地有声:“重视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保障民生是最大的责任。”
基于这种执政理念,袁家镇大手笔投入、大力度实施点亮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为多方筹措项目资金,该镇实行政府投入、项目争取、社会捐助、企业支持等融资举措,破解了项目资金“瓶颈”。在建设过程中,他们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因路制宜的原则,抓时间、抢进度,全面推进“点亮袁家”工程。
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该镇在S322线、袁溪路、袁张路等镇区主要干道安装杆灯296盏,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实现全镇24个行政村的18个村亮化,安装路灯1700余盏。今年因“撤乡并镇”而合并到袁家镇的6个行政村,也将在近两年内全面实现“点亮”。
村子里亮起了路灯,会不会给村民增加负担呢?据镇政府点亮工程负责人李泽华介绍,夜景“靓起来”并不意味多用灯、用大灯,亮度越强越好。该镇亮化建设大量使用LED景观灯等节能产品,并使用智能监控系统,统一遥控管理,路灯开、熄时间实行智能化控制,避免浪费。而且,他还说,电费问题全由镇、村两级全额买单,没让村民掏一分钱,不是“为亮化而亮化”的“面子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路灯亮,民心暖。每当夜幕来临,袁家镇就沉浸在一片美丽的灯海中,灿若星辰,光亮照人,让乡村显得更有生机、更具活力。
清洁卫生“舒”民心
一把大扫帚、一辆清运车、橘黄色的工作服……在城市街道常见的保洁人员,如今在袁家镇的各个村庄里也随时可以见到农村保洁员的身影。
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卫生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袁家镇逐步构建了镇、村、户三级联动的城乡清洁工程网络,通过推行“户收集、村拖运、镇处理”的运转模式,推进了全镇城乡清洁工程。
据该镇主管清洁工程的党委委员胡爱萍介绍,去年,该镇启动这项工作时,有些村庄的部分干部和村民对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不理解,认为清洁工程是短期工程,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针对这些问题,该镇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和倡议书等形式,大力宣传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的卫生意识,鼓励大家广泛参与。同时,他们通过以点带面的办法,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拥护清洁工程,逐步扭转了干部和村民的观念,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洁净、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
为建立清洁长效机制,该镇按照每千人配备2名卫生保洁员的标准,先后为各行政村聘请了卫生保洁员。在要求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的同时,还要求他(她)们担当起义务卫生宣传员的职能,走家串户宣传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的规章制度,改变人们乱丢、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
在袁家镇袁家村采访时,我们碰见村保洁员唐继贵身穿黄马甲、推着垃圾车在卫生区域清理垃圾,就问他:“你每天都坚持清扫吗?村民对你的清洁工作配不配合?”唐继贵说:“我负责的卫生路段总共有600米,每天早晚扫一次。刚开始工作量大,现在村里都建起了垃圾桶,村民们也习惯了把垃圾往那里面倒,因而工作轻松了不少。”
据唐继贵介绍,他是本村人,看到自己的村子越来越干净、漂亮,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目前,袁家镇有60多名专职保洁员每天活跃在各村的广场小巷,成为农村环境“美容师”。
为强化卫生基础条件建设,该镇还投入近200万元在各村组建设垃圾池84个,统一设置垃圾桶、果皮箱近5000个。如今,袁家镇每个村庄以“几户农户”为组设置垃圾桶,街道路边有垃圾箱,村组建有垃圾池。
今年,该镇又投资120余万元,启动垃圾处理中转站建设,可使各类垃圾做到“来有源、去有踪”。
对卫生先进村庄,袁家镇予以重奖。去年,该镇田岗头、张家村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大兴、乌塘村等10个村被评为县级卫生红旗村,镇里共兑现奖励资金20余万元。
涓涓细流“润”民心
近年来,袁家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办好利民实事,尽好安民之责,让一项项惠民工程如涓涓细流,“滋润”了民心。
走进袁家敬老院,只见娱乐活动室、德育教育室、太阳能浴室等一应俱全、功能完备。在活动室里,有的老人在玩牌,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聊天……
“住进这里不仅条件好、设备全,而且吃有专人管,穿有专人照顾,生活过得很安逸。”72岁的孤寡老人唐四仔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以来,该镇投入46万元将原计生服务站改扩建成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30人。今年,又投入80余万元在田王家村新建一所中心敬老院,竣工投入使用后,可安排50名孤寡老人入住。
老有所养,居有所宜。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袁家镇启动了打造“最美村庄”行动,带动全镇24个行政村纷纷开展“比美”活动,如今各村“旧村改造、美化亮化、村庄规划”等一项项硬性指标成了村党员干部工作的重头戏。
袁家镇田岗头村以打造“最美村庄”为目标,全力改善村容村貌和完善村里基础设施。仅近两年间,该村通过拆迁民房78间,打通、拓宽了村里的主干道,投入300余万元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村级休闲公园和休闲亭等,还投入10余万元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改造,让田岗头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泮头、水尾、双罗等村近年也都加大投入,修建了村小学、建设村民活动室、休闲广场等,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张家村投资1000万元启动张家村至县城的公路建设、小元冲投入40万元对通村公路全面硬化、邓家冲筹集30万元改善交通条件等,为村民铺平了一条条致富之路。
“以前因路不好走,村里的水果外销很困难,大家都为路而发愁。如今路好走了,收购水果的商贩把车开到了家门口,看着一车车的农产品出门,我们的信心和干劲更足了!”上洞庄村主任唐树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百姓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