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四大成果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13-05-02 14:58
信息来源:
自《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实施以来,常德市虽然不在规划核心区,但坚持按照“四化两型”的总体要求,积极与长株潭核心区开展对接,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突出成绩。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中度和新兴产业比重得到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2.8:44.6:32.6调整为14.8:49.5:35.7,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得到较大提升。烟草、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纺织、建材6个产业产值过百亿,累计完成产值128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8.8%。规模企业总数达到830家,亿元企业总数达到329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20%,连续第12年名列全省首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7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特别是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5.2%和26.3%,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和10个百分点。
二是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在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铺设污水管网325.4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和污染减排工作,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先后获得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 小⒐以傲殖鞘小⒅泄判懵糜纬鞘小⒐医谒统鞘小⒐铱稍偕茉唇ㄖτ檬痉妒小⑷煌ü芾碛判愠鞘小⒐一肪潮;つ7冻鞘械榷嘞钊儆坪拧T谂┐蹇拐虼逋危平┐寤肪匙酆险危壳肮⑹ ⑾氐姥叵呷空瓮瓯希信┐宕竺婊静患汛胬泊唇ㄊ〖逗凸壹渡缯?9个,生态村211个,生态乡镇个数占乡镇总数的47.6%。
三是节能减排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推进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将节能减排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严格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行动、环保世纪行等主题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特别是开展了造纸、苎麻、水泥等行业污染整治行动,整治造纸企业70家,其中关闭38家,没有关停的全部采用“物化+生化”废水处理工艺;关闭苎麻企业7家、小水泥企业24家、炼钒企业18家。2012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286.1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7.26%。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6%。
四是以基础设施对接为先导,与区域内外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强化。
按照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了对外联系的通达度,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省道为主干线的与周边地区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交通网络。“杭瑞”高速和“二广”高速境内纵横,长常天然气管线等工程建成投产,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及电化改造项目正在推进,常荆、常邵、常岳高速有望今年建成通车,一个以城区为中心向六个方向辐射的骨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常德与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系更加通畅。在基础设施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投控股等一批省内大企业已在常德投资,推动成立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 201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增长25.8%。
一是产业集中度和新兴产业比重得到提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2.8:44.6:32.6调整为14.8:49.5:35.7,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得到较大提升。烟草、装备制造、食品、有色金属、纺织、建材6个产业产值过百亿,累计完成产值1283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8.8%。规模企业总数达到830家,亿元企业总数达到329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520%,连续第12年名列全省首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373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特别是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5.2%和26.3%,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9和10个百分点。
二是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在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9座,铺设污水管网325.4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和污染减排工作,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先后获得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 小⒐以傲殖鞘小⒅泄判懵糜纬鞘小⒐医谒统鞘小⒐铱稍偕茉唇ㄖτ檬痉妒小⑷煌ü芾碛判愠鞘小⒐一肪潮;つ7冻鞘械榷嘞钊儆坪拧T谂┐蹇拐虼逋危平┐寤肪匙酆险危壳肮⑹ ⑾氐姥叵呷空瓮瓯希信┐宕竺婊静患汛胬泊唇ㄊ〖逗凸壹渡缯?9个,生态村211个,生态乡镇个数占乡镇总数的47.6%。
三是节能减排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推进机制得到初步建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将节能减排纳入绩效评估考核,严格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深入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行动、环保世纪行等主题活动,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特别是开展了造纸、苎麻、水泥等行业污染整治行动,整治造纸企业70家,其中关闭38家,没有关停的全部采用“物化+生化”废水处理工艺;关闭苎麻企业7家、小水泥企业24家、炼钒企业18家。2012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286.1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7.26%。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6%。
四是以基础设施对接为先导,与区域内外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强化。
按照在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提升了对外联系的通达度,枢纽地位更加突出。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省道为主干线的与周边地区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交通网络。“杭瑞”高速和“二广”高速境内纵横,长常天然气管线等工程建成投产,石长铁路增建二线及电化改造项目正在推进,常荆、常邵、常岳高速有望今年建成通车,一个以城区为中心向六个方向辐射的骨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常德与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系更加通畅。在基础设施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业对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湘投控股等一批省内大企业已在常德投资,推动成立了大湘西旅游经济协作区, 2012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0亿元,增长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