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探索“三个三”模式 守护林草湿资源安全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4-10-08 16:09 信息来源:

桃源县位于湘西北、沅水中下游,因千古名胜桃花源而得名,自古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之美誉。全县辖28个乡镇(街道)、413个村(社区),总人口98.8万,县域总面积444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26.4万公顷,居全省第七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改百强典型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油茶产业建设示范县、“中国竹子之乡”。近年来,桃源县坚定践行“两山”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探索建立“三个三”林草湿资源管护模式,统筹开展国土科学绿化,“世外桃源”焕发勃勃“森”机。

健全三大体系,推动“责任”与“考核”双挂钩。一是健全责任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总体要求,建立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林草湿资源管护体系,持续深化县、乡、村三级林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推行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县城区单设林长制度,全县划分378个森林资源管护网格,设立县级林长31名、乡级林长413名、村级林长765名,单设林长13名,三级林长责任压紧压实。二是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先后编制了《桃源县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桃源县“十四五”森林采伐限额》《桃源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桃源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19-2028年)》《桃源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等纲领性规划,统筹推进林草湿资源保护与发展,实现有规可依、依规而行;深化林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率先在常德市推行林业行政执法授权下放乡镇(街道),形成了“县乡联动、条块结合”的林政执法闭环运行体系,每年举办一期执法业务培训,源头执法监管实效显著提升,林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逐步提升,2023年获得全省林政执法案卷评查第四;持续完善林地管理、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林木采伐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织密群防群治防护网,推动林业法治化走深走实。三是健全考核体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将林草湿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列入各级林长责任制考核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绩效考核范围,同时纳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政绩台账,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

严把三个环节,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一是严把资源管护关。聚焦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公益林和天然林、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五大重点对象,建立了林草湿资源监督“月排查”、自然保护地常态化巡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制度,强化全面监督与管理,常态化开展林草湿资源管理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森林督查等涉林问题图斑整改,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林区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林区秩序越来越好。全县森林督查问题图斑由2021年201个、2022年56个、2023年6个,2024年到目前只有1个,实现逐年下降。全县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3063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9.7%,湿地保护率达72%,生态公益林174.28万亩、天然商品林81.74万亩,挂牌古树名木978株,均得到很好的保护管理。2021年至202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从57.08%增长到57.22%,森林蓄积量从1214.9万立方米增加到1385.5万立方米,林草湿资源实现“量”“质”双提升。二是严把用途审批关。坚持“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严守林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和定额管理,严控“林转非”,全面完成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的对接融合和“一张图”年度更新,建立了准确完善的林草湿资源“一张图”“一套数”数据库,基本实现了“以图管地、以图管林”。强化涉林地、林木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加强林地审批监管,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采伐制度,同时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简化人工商品林采伐审批手续,赋权乡镇(街道)就近办理。严格农村居民建房落实“一户一宅”林地审批管理,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审批机制,让数据资料在线上多跑路,实现线下群众少跑腿。三是严把灾害防控关。聚焦“严防森林火灾、严控有害生物、严惩乱砍滥伐”三大重点,每年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大宣传、大培训、大演练和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野外用火审批,严格火源管控,全面推广应用“防火码”,每年向进入林区的手机用户发送森林防火短信提示信息100万条以上。网格护林员加强防护巡护,若发生森林火情严格落实“131”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控,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覆盖率达100%,严格落实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八落实两禁止”措施,无公害防治率达95%以上,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凝聚三方力量,促进“人防”与“技防”双联动。一是凝聚科技力量,建强“云网”。根据省林业局部署,整合农业、国土、森林公安以及林业系统的“铁塔哨兵”,建立智慧林业监控管理系统,在林区合理部署405个智能视频监控点,联合运用卫星遥感遥测、视频监控、无人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24小时不间断立体监测体系。从2023年1月开始,全县120余家木材经营加工场所、3家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置加工平台全部接入县林业局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二是凝聚专业力量,织密“人网”。持续加强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2023年全县10个乡镇林业站、林长办站办一体化建设基本达标,乡镇林业站实现能力提升。积极发挥森林资源管护网格“一长四员”巡护作用,全县378名护林员实现重点巡护时段全员到岗,开展常态化巡林,重点区域巡护率达100%,事件处理率100%,护林员年巡护里程超84万余公里,巡护时长超24万余小时。同时,特别注重专业人才招引和培养,2023年全县招录了7名林业特岗生,2024年招录了15名林业特岗生,有效弥补了林业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三是凝聚部门力量,筑牢“法网”。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建立健全林业与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推进林业与森林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的有效衔接,构建“林长+检察长+警长”的协作机制,每年集中开展春雷、绿箭、清风、打击毁林等专项行动。2021年以来,全县查处涉林违法犯罪案件455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12宗,办结8宗,调解处理各类涉林信访、网上舆情等问题50余件,无一造成重大社会负面影响。

钟云:探索“三个三”模式 守护林草湿资源安全

3353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