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联起:聚集“三个”突出 推进“瑶都”林业高质量发展
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全县县域面积3230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占386.71万亩,其中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20.51万亩,天然商品林面积49.2万亩,油茶林面积39万亩,森林覆盖率78.91%,森林蓄积量2008.4万立方米,有“杉木之都”“中国天然氧吧”美称,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江华优势在山、希望在林,如何实现“瑶都”林业高质量发展,就本县近年来的林业实践和思考,认为应聚集“三个”突出,以推进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突出增绿提质,擦亮生态底色。绿色永远是生态的底色,增绿提质是林业工作的基础。我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一屏两水四路”县域生态空间骨架+“县城增色、乡镇添绿、村寨变靓”的总体布局,贯穿绿色、生态、现代、人文、美丽、宜居、幸福规划理念,打造“林城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衬、林居相嵌”的城乡森林生态景观格局,描绘出一个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锦绣瑶都”。
历年来,年均尽责率高达95%以上的全民义务植树,推动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风尚;截至目前,全县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水岸林木绿化率、铁路公路绿化率、村庄林木绿化率等均超过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年均3万亩的常规造林,让乡镇添绿突飞猛进;4.3万亩退耕还林,播绿于高山远土;556公里的水岸绿化,沿江水延绵,绿化率达89.29%;120万亩生态公益林,生机勃勃;823公里通道绿色拥簇,绿化普及率、通道绿化率分别达98.7%和87.13%;争创秀美村庄热情高涨,村庄绿化率达37.84%,全县有234个村获得省、市、县秀美村庄;县镇形成城中有绿、绿荫城市格局,绿化覆盖率达44.05%,扮靓了神州瑶都;县城主次干道的绿化提质,构建起绿树成荫的街道绿化网络;县城沿江7大水景、5大水系景观,形成“一城两水抱森林,满目青翠映瑶都”的秀丽景观;县城15处城区公园、小游园,人均公园绿地达17平方米,县级生态公园数量居全市第一;县城庭院绿化,花木似锦,宜人宜居,已创建省级园林单位16个、市级园林单位49个。
我县踏着绿色之路前行,让生态底色更加精彩,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2021年获批湖南省省级森林城市,现已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力争2025年成功创建。
二、突出以防促保,打造生态绿洲。森林管护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稳定靠的是保护机制的落实。我县坚持生态优先,以更严要求落实生态保护机制促进林区稳定,打造生态绿洲。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我县202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江华瑶族自治县野外用火管理条例》,严格执行野外用火活动监管和审批制度,年均计划烧除及林业生产用火审批约1200次,按照“申请、踏查、审批、监烧”四道程序从严把关,有效杜绝因生产用火而引发森林火灾。出台森林防灭火“压实森林防灭火责任、提升森林防灭火意识、严格管控火源、增强早发现能力、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建设、严格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六条硬措施,严格落实“林长制”和“五包责任制”,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两年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平台以《林长制加持下森林防火机制创新的江华样板》为题推介了我县林长制工作经验。完善县、乡纵向和乡镇、部门横向统筹联动机制,我县推行相邻三村的信息共享、装备共用、队伍共建、责任共担的“三村联动、四共推进”的村级联动森林防火示范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森林草原防火平台等多家媒体以《告别“各自为战”江华探索村级联动森林防灭火新机制》为题进行推介;创新省际边界森林防火工作机制,针对我县与“两广”相邻、边界线长的实际,先后与周边县签订《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平台以《湘桂边界达成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工作合作协议》为题进行了报道。创新开发生态护林员主题产品,拓宽多元化价值转化,提升护林员队伍收入,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走出了一条新路径,全县生态护林员平均上线100%,有效巡护达90%以上,实现森林资源100%管护,央广网、人民网分别以《湖南江华千余名生态护林员用汗水守护青山一片绿》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短视频《守护大瑶山的护林员》在中国森林草原防火平台等多家媒体推播。良好的机制,有力的措施,实现的是全县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火灾控制率在0.9‰以下的目标。
在森林资源保护上,重点加强林草湿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是实施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全县多年来林业有害生物无成灾、无公害防治率达100%。二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先后开展“洞庭清波”“绿盾”“利剑”“清风”等专项行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100%,目前辖区内有中华秋沙鸭、毛冠鹿、豹猫等36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鼬、乌梢蛇、中华鳖等92种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红豆杉、闽楠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1种。三是开展“林长制+古树名木保护”固本强基行动,采取以林长制压实保护责任、用广宣传提升保护意识、实施硬措施增强保护实效的有力措施,保护古树名木,扮靓神州瑶都,其经验在央广网等媒体以《湖南江华:林长制让古树名木长治久安》为题进行推介。
三、突出兴林富民,提升民生福祉。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绿色也蕴藏着财富。兴林以富民是林业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县林业工作紧紧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和“125”战略,按照“五.五”工作法,用“山”字经为铺垫,高奏出一曲“林”歌曲,实现的是绿富双赢的惠民利民目标,全县林业一、二、三产业呈现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格局。
截至目前,38万亩油茶林遍布瑶山,正从油茶大县向油茶强县迈进,人民网以《湖南江华:瑶乡喜摘致富果》为题进行报道;7万亩茶叶基地香飘万里,高山茶畅销海内外;9000亩花卉苗木基地,不仅满足本县需求,还源源不断销往外地;林种结构的调整,让林地产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以山为基,以林为景,正构建起“两核两翼三带六区”瑶族风情山水旅游大格局,涔天河国家湿地公园、大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姑婆山风景名胜区和1家4A级、5家3A级旅游景区及8个乡村旅游区,年均旅游人数49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0亿元;林下经济多元发展,生态产品完成“三品一标”产地认证20万亩,产品认证103个,打造出系列全国知名品牌,创年产值亿元以上;林产工业方兴未艾,全县现有规模林产工业企业73家,安排就业人员万人以上;“九江十五河五十一源”穿越茫茫林海,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兴工、以工促林成为江华林业的良性发展之路,水能开发量达40万千瓦,现有大小水电站138个,年产值17亿元以上。江华以独特的绿色财富理念,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画卷,全县林业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8%,2023年突破18亿元。
新年的曙光即将来临,美好的希望正在升腾。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将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紧扣林业“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提质、生态惠民”五大主题,聚焦林业阵地“发展六仗”,继续突出抓好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勠力绿山川打造国家森林城市,笃行兴林业建设神州美丽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