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涛:做好四个结合 推动株洲林业高质量发展
林草兴则生态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林业工作发表重要论述,强调“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株洲林业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四个结合文章,锐意进取、笃行实干,全力推动株洲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遵循科学绿化原则,把绿起来和高水准结合起来。针对株洲森林质量总体不高,高大乔木林、珍稀树种林、古老原始森林占比非常小等实际情况,积极向国家、省级部门争取重大林业项目,因地制宜实施森林修复提质工程。聚焦生态脆弱区开展综合修复。持续申报中央财政造林、森林抚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补助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先造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国土绿化,科学选取造林树种和营林方式,重点修复生态脆弱区森林环境。聚焦生态功能区开展区域治理。株洲位于国家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三区四带”之内,森林生态系统对湘江流域保护、湘赣边区域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我市成功争取到湘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中央资金5700万元,在炎陵县斜濑水流域、河漠水流域、沔水流域改培森林近10万亩,极大改善炎陵湘江源区域生态系统质量。聚焦生态优势区开展试点示范。成功争取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资金2亿元,以多花树种和变色树种推动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1.2万亩林相改造;补植红枫、乌桕等红叶树种提升炎帝陵核心区景观价值、衬托人文价值;重点支持黄丰桥国有林场大径材培育和南方红豆杉繁育,炎陵青石冈林场闽楠、赤皮青冈、榉木等珍贵树种规模种植,面向全国打造株洲林业示范样板。
二、提升林草治理能力,把广泛种和精细管结合起来。三分造林、七分管林,坚持将森林生态保护的制度、队伍、措施建起来、用起来、抓起来。完善林长制管护体系。不断健全县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推动9个县市区全面成立县级林长制办事机构;以茶陵、攸县作为试点,逐步推进、全面铺开乡镇林长办与林业站一体化建设,切实增强乡镇林业工作力量;完善“一长四员”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森林管护效能。强化林业执法效能。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监督指导全市92项林业执法任务规范化运行,增强城市四区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全面提升林业法治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森林督查和专项打击行动,重点整治非法毁林占林、破坏自然保护地和滥捕野生动物等问题。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瞄准提高森林质量主攻方向,重点从深化森林经营管理改革、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培育健康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分区施策分类经营、严格落实森林经营规划方案、持续加大森林经营试点创新工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开创森林可持续经营全新格局。株洲黄丰桥国有林场为国家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示范单位,获得中央建设经费866万元。
三、畅通两山转换通道,把生态美和百姓富结合起来。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良好森林生态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立足株洲基础优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推行油茶“水肥一体化”项目,在醴陵、攸县等地打造油茶高产全国标杆。成功将渌口区和南四县纳入国家油茶大县,三年内每年将为油茶种植大户争取补贴8000万元。有效拓展衍生产业。持续深化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效对接市场需求,激发产业内生动力,逐步拓展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文旅等产业,培育优质企业和品牌,带动林农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林业碳汇。对接省内碳汇开发的头部企业—岳阳林纸集团推动我市林业碳汇开发的准备工作,争取国家林业碳汇重启时能进入第一批项目名录,尽力在多角度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
四、筑牢森林防火屏障,把促发展和保安全结合起来。森林火灾不仅可造成严重森林生态破坏,且火灾扑救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要守护青山安澜,必须抓牢抓实森林防火工作。强化基础能力提升。全面启动森林防火基础能力提升两年行动计划,两年新建林火阻隔系统1384.6公里,阻隔密度达到国家标准最低要求5.66米/公顷,新建森林消防蓄水池561个、蓄水量14030立方米,有效提升以水灭火能力。全市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建成10支常态化森林扑火队伍并配齐消防车辆等装备。强化安全隐患排查。联合国网电力、铁塔和三大运营商每年9月底前,对全市林区输配电线路防火通道和铁塔基站集中开展1次联合治理行动,建立线路通道和铁塔基站治理常治长效机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强化火情监测处置。加强与北斗、铁塔等企业合作,推动林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已共享接入683路“铁塔哨兵”视频监测信号,正在推进全市200米以上海拔山地加装165路高清视频摄像头建设,实时监测森林火情。指定分管人员与森防指在特护期合署集中办公,随时准备针对突发情况进行研判、指挥和调度,提升应急处置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