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金:万千生物的乐土——湖南省中方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纪实
中方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沅水中游,雪峰山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2′~110°31′,北纬26°59′~27°29′,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全县地形地貌以低山和丘陵为主,海拔300~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地貌、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极为富集的生物多样性,是万千生物繁衍生息的一方乐土。
绿林翠竹美,珍禽异兽稀。近年来,中方县立足建设生态美城,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06%,宛若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三湘大地。已创建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重点林区县、省级园林县城和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日益优越的生态环境,成为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的理想家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蛇雕(Spilornis cheela)、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等等,这些珍稀动物相继被红外相机首次拍到,甚至频频走进大众视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及野大豆(Glycine soja)、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红椿(Toona ciliata)等18种二级保护植物青山叠翠生机勃发。这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写照,也见证了中方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
一、整体谋划有章法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县委书记、县林长张家铣、县长胡杰等领导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山林地块、自然保护区、森林湿地公园进行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次带领林业部门的同志,赴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专题汇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县财政对生态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前期工作倾力支持,在工作经费上予以优先保证。县人大、政协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经常深入林业部门调研,听取相关工作汇报,进行认真评议,为中方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怀化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席制度,制定了《中方县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实施方案》、《中方县生物多样调查重点物种调查专项工作技术方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全局锚定保护方向,并据此创建候鸟迁移中转站,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最为优越的㵲水国家湿地公园、沅水湿地、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实施重点保护。通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作,2021年在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区内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在道塘湾与水洞之间有一0.2公顷的红豆杉群落分布,共有100余株。在冷溪峡谷及山地,有300余株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散生于阔叶林中,目前正在规划就地保护方案。
二、精心管护有方法
一是巡护监测实现“全覆盖”。中方县采取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保护模式,严格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建立“林长+林业科技员+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的“一长四员”管护体系,按照“县建、乡管、村用”的要求,整合了393名公益林、生态林、天保林护林员,以㵲水国家湿地公园和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地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巡护监测定期开展,设立393个网格、面积152.29万亩,以此为基础实施“人防+技防”式监测、巡护,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护林队伍,坚持巡山护林常态化,13名县级林长、126名乡镇林长、580名村级林长及公益小天使开展巡护达3万余人次。二是保护管理达到“双百分”。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县政府制定了《中方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一树一档”信息档案、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清单。现存的2167株古树名木,其中国家一级94株、二级408株,三级1665株,每株都确定有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通过挂牌、设置标牌、护栏等保护措施,每一棵散生古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标签”,并对其树种、树龄、胸径、冠幅和生长环境等做详实记录。定期对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古树名木资源变化动态,古树名木挂牌率和保护率达到双100%。三是整合优化实现“2+3”。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契机,全力推进自然地整合优化,全县自然保护地数量由2处增加至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森林自然公园4处,保护面积由8293.76公顷增加至19843.24 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58%,比整合优化前提高7.91%,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区域和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都得到充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以纵深推进,成效显现。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近年来,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数量不断攀升,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频繁现身。2022年,就通过安装在山林中的多台红外线相机发现并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雌雄鸟,预计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有20余羽。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此外还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及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等多种二级保护动物。
三、长效支撑有技法
为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效机制,采取“政府+院校”的合作模式,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请专家教授组织对县域生物多样性展开调查,2021年编制了《湖南省中方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掌握了县域内生物多样性资源基本状况、受胁因素、发展趋势等,为实施符合实际的保护管理对策与资源利用奠定基础。采取“政府+企业”的救护模式,依托怀化森林野生动植物园及其专业技术团队力量,设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已救助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游隼(Falco peregrinus)、麂子(Muntiacus muntjak)等野生动物198起,为周边市州野生动物收容救助提供了优越场所,对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及执法没收的野生动物进行有效救护和放归自然,确保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可持续增长。采取“科技赋能+多方合力”的管理模式,通过布设红外相机定点观测,设立候鸟迁移中转站,强化监测、巡护。以“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及“爱鸟周”活动为契机,深入餐馆饭店开展“倡导文明餐饮、拒食野生动物”宣传,签订相关承诺书,已形成了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崇尚健康生活的新风良俗;深入中小学开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生态道德教育,开展“聆听青年人的声音,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爱鸟护鸟从我做起”、“中方县野生动植物保护进校园”、发放保护野生动植物倡议书等宣传活动,活动中,师生们深受启发,个个争当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和义务宣传员;开展送“林长制+生物多样性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活动等,进一步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宣传保护措施。
四、严守底线有执法
开展联合行动增强执法威慑。加强与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行动,多方聚焦用力,对盗砍滥伐和食用、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破坏生态行为,形成查处、惩治合力。两年来,开展联合执法58次,清理市场、餐馆、超市、饭店等77家,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系统、物种和生物资源的行为。同时,在开展打击系列破坏林草资源的“清风行动”“洞庭清波”“虎威行动”专项行动中,通过开展上门服务释法、现场办案讲法、座谈交流学法等执法服务活动,提升群众和营商企业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涉事企业和个体的最大理解和支持。68起涉林案件提前三十天完成整改任务,完成率为100%。增强了执法威慑力,也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自觉爱林护林意识加强。
建立举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为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县林业局设立了专门的监督举报电话,并建立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对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广泛接受群众的举报,加大打击力度,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任重而道远,中方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区划自然保护地、区划天然林保护、创建野生动物救助站、加强宣传教育等多措并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凸显成效,中方县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