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 助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10-17 15:48 信息来源: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决策部署,突出生态保护难点、生态修复重点、产业发展亮点,推深做实林长制各项工作。目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61.2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4.6%;湿地总面积10.7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82%。

高位推动,健全组织体系

沅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工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强调以“产业强市、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为基调,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打造亮点,建立具有沅江特色的林长制。全市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构建了“市级分级负责,镇村具体落实”的林长制责任机制和“三长三员”(林长+督查长+警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监督管护体系。目前,全市共划分205个管护网格,明确各级正副林长(督察长、警长)579人、监管员16人、执法人员32人,选聘护林员205人,设立林长制公示牌213块。全市林长制工作呈现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态势。

突出重点,确保工作实效

一是狠抓林草湿资源保护。加强了林木采伐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监管。组织护林员利用林长制巡护系统App开展巡林巡湿、护草护鸟活动。落实省总林长1号令,强化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森林督查和林地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林草湿资源违法行为。启动南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扎实开展“绿盾”“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切实守护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落实《湖南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推进全市152株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常态化。自筹资金4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沅江市湿地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2400余亩,收集保存水松、水杉等优良种质资源400多份。目前,我市观测到的各类水鸟从3万多只增至8万多只,珍稀鸟类青头潜鸭在此栖息,白鹤、黑鹳(guàn)等成为“常客”。

二是狠抓林草资湿资源生态修复。深入开展国土科学绿化,以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1.66万亩、更新造林0.2万亩,沅江市林业局获评2021年度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加强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建设蒸钵湖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保护保育区,2018年至今修复杨树清退迹地21万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1.6万余亩、修复岸线30公里。

三是加速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长期以来,我市广大林农就有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习惯和经验。目前,我市黄茅洲镇民心园林和胭脂湖街道先锋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湖南益森沅江枳壳中药研究所的枳壳产业也已形成了拳头产品,全市正大力发展以枳壳、吴茱萸为主的木本药材种植产业;以胭脂湖三眼塘村油茶基地为示范,南部丘岗区油茶产业建设如火如荼。以下塞湖湿地保护修复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以“两园两区”为载体,发展森林康养和森林湿地生态旅游,已联系第三方单位,准备就我市龙虎山国有林场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开展可研规划,为“产业强市”注入林业元素。2022年,已发展油茶、吴茱萸、木槿等林下经济1.1万亩,预计产值1.2亿元。

强化保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为促进林长制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市制定了林长令制度、林长会议制度、林长巡林制度等7项制度。为解决造林绿化“重栽轻管、任务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还出台了《沅江市绿地管护办法》。

二是强化宣传保障。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电视、政府网站、新媒体等媒介,让群众知晓、理解、支持林长制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央广网、湖南日报、红网、益阳日报先后8次报道我市林长制工作,特别是沅江市湿地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这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湿地植物调查、收集和保存为主的林木种质资源库,中央、省、益阳市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设立了沅江市林长办和林长制事务中心,核定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编制,落实了林长制工作经费,并从2022年起纳入了财政预算。后段,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和壮大林长制专业技术人员和护林员队伍,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三长三员”履职能力。

(作者系沅江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兵: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 助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2907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