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开:全面推行林长制 着力实现“林长治”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9-19 17:30 信息来源:

安化地处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段、资水中游,县域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3万,是山区林业大县、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598万亩,森林蓄积量22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76%,国土绿化率78.96%。自林长制工作开展以来,我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林业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以“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为行动准则,有力有效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一、以制度为纲,林长制工作体系全面建成

一是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林长工作体系。成立县级林长制工作委员会,由县级林长及委员(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各成员单位安排1名班子成员和1名股级干部为联络员;设立县级林长制工作办公室,明确1名林业局科级干部为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各乡镇(区、场、所)、村(社区)均已参照县级模式设立林长制工作办公室。县林业局成立林长制工作事务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全面建立林长制工作配套制度。出台林长令、会议制度、巡林制度、部门协作制度、信息通报及公开制度、督查制度、护林员管理制度、民间林长聘用制度等八项制度及《安化县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林长制工作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护目标及林长、林长会议、林长会议成员单位、林长制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二、以督导为基,推进林长制工作全面落实

一是全面构建林长制责任机制。印发《安化县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县、乡分级负责、村具体落实的林长制责任机制和“三长三员”(林长+督察长+警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监督管护体系,做到山山有人包,沟沟有人管,实现责任全覆盖,不留盲区。全县设有县级林长(含责任林长)26人,乡级林长86人,村级林长842人,护林员800名,监管员368人,执法人员122人。

二是全面设立林长制公示牌。公示牌上,明确各级“一长三员”姓名、电话、职务、工作职责、责任区域及森林资源基本概况,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更新林长制公示牌信息,确保“一长三员”责任无缝衔接,接受社会监督。全县累计设立林长制公示牌467块,其中县级4块,国有林场4块,镇级26块,村级433块。

三、以“五绿”为要,推行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一)聚焦“护绿”,严格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全县自然保护地为核心,开展“全县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箭’行动”,全面排查涉林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做到提早发现,及时止损,预防扩大,整改消除。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立足矛盾冲突问题实际,细致开展纠正偏差和边界校正精细化工作,着力解决永久基本农田、重大项目和新划入矛盾冲突三大问题,全面推动全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再完善工作落实落细。三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立专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安化县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方案》,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以“3.3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2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5.22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基础知识宣传。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野保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运输、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聚焦“增绿”,拓展林业绿化空间。

一是开展造林绿化行动。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特色经济林提质改造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方式,开展生态脆弱区重点区域内生态修复和保护。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人工造林0.2622万亩,封山育林5.384万亩,退化林修复1.9892万亩。二是开展干道沿线绿化行动。坚持“因路制宜、适地适树、易于管护、路景相融”原则,改善公路绿化结构,打造美丽公路绿化亮点。坚持经济适用原则,主要绿化为观赏价值高且易于管护的乡土树种,根据自然地形和路旁构造物,充分利用自然绿化,配置人工绿化,做到花常开、景常在、色常鲜。三是开展村庄绿化行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提升乡村美化绿化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抢抓植树时机,因地制宜、因街制宜,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见缝插绿”,充分发动村民利用闲置空间植树造林,增加绿量,努力营造“村在绿中,家在林中,人在景中”生态宜居环境。

(三)聚焦“管绿”,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一是落实森林资源管护。严格落实执行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强林地使用的审核、审批、监督和管理,坚持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落实森林限额采伐计划。二是落实森林防火工作。全面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宣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和护林员队伍建设,保障春季、清明、国庆等重要节点森林防火安全。三是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牢固树立绿色防治、促进森林健康的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抢抓有利时机,加快进度,及时、全面、有效开展越冬代松毛虫、黄脊竹蝗、跳蝻、松材线虫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四)聚焦“用绿”,提升森林质量效益。

一是发展油茶产业。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新植油茶林0.9万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1.12万亩。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引导和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林下经济取得可喜发展。近五年县域林下经济面积扩展迅猛,由原来的1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4万亩,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参与农户数增至1.3万户,已注册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近300家。三是发展林业碳汇。林业碳汇交易是碳排放权交易中一种重要补充机制,是开展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渠道,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进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我县积极申报湖南省林业碳汇工程试点县,多次参与林业碳汇、碳中和有关学习培训,了解最新政策与发展趋势,为后续推进碳汇林业发展积蓄力量。

(五)聚焦“活绿”,助力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优化林业营商环境。严格执行“双随机”监管制度,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监管方式,促进企业整改和规范,致力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着眼我县林业经济的发展实际,着力为广大林农搞好指导和服务,事事为林企着想,处处为林业出力,优化营商发展环境。二是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鼓励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发展、引导林农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联合起来,通过珍贵树种培育、大径材培育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经营的科学化、集约化、精细化水平,打破安化以“松、杉、竹”为主的现有林种结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生态功能,提高林地产出。三是打造森林康养产业。当前森林康养需求日趋旺盛,森林康养市场前景广阔。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以森林旅游、森林体验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线,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森林康养建设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我县林科所成功申报省级第一批森林康养基地。

(作者系安化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杨开:全面推行林长制 着力实现“林长治”

29017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