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聚力创新谋发展 产业振兴向未来——浅析醴陵油茶产业发展
一、醴陵油茶产业基本情况
醴陵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森林资源丰富,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是“千年古邑、花炮瓷都、湘赣门户、山水洲城、经济百强”。
醴陵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油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大优势产业。全市现有油茶林面积约68.58万亩,其中自2008年以来新造良种油茶11.4万亩。现有专业油茶种植经营企业18家、合作社56家、造林大户6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优质油茶示范基地1家。近2万人从事油茶生产,50万人从油茶产业中受益。
2001年国家林草局授予醴陵“中国油茶之乡”称号,是全国48个油茶重点建设县市之一。自2017起连续五年在全省茶油大县竞选中名列前茅,获评全省“茶油大县”。2021年油茶籽产量10万吨,茶油产量2.5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4.48亿元。
二、醴陵油茶产业发展主要举措
(一)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醴陵市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林业局与市场监管、财政、发改、科技、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二)组建了“三驾马车”,强强联手,形成合力,拉动油茶产业有序、科学发展。在醴陵市林业部门专设“油茶办”,全面规划指导全市油茶产业,推广油茶良种良法、栽培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引导油茶企业规范化发展;指导油茶相关企业成立了醴陵市油茶产业协会,打造企业与政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向政府提供发展建议,向企业推广油茶技术,促进本土品牌健康发展;创新组建醴陵市油茶研究所,召集一批有情怀、敢担当的人士,集合组成“接地气”的油茶科研团队,勤学习、强调研、重实践,突破油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致力于油茶经验总结和科技创新。
(三)编制了《醴陵市2020-2030年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内,全市总投入为16.05亿元。2025年后,全市油茶产业每年可望获得60亿元以上的经济收入。
三、醴陵林业部门主要工作
(一)攻克技术难关。坚守“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理念,2018-2020年,行程六万多公里,跨越六省(市区),走访两百多个油茶基地,实地考察学习与调查研究,突破思维定式,质疑固有定论,求证问题本质,总结出醴陵油茶提质改造“密度调整、均衡施肥、合理修剪、花果培管”的十六字技术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技术内涵,将理论运用于20个油茶实验基地,逐步探寻出醴陵油茶高产稳产之路。
(二)注重人才培养。近年来,多次组织和聘请栽培、修剪专家下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普及推广油茶栽培、修剪、保花培果技术。同时,对全市油茶生产基地选派了10余名林业科技特派员,开展全方位科技服务,为油茶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加强示范带动。自2019年开始,选取不同类型的油茶林地,确定了20个提质改造实验点,进行技术指导,实验示范。2021年醴陵市圆善油茶基地规模(30亩)面积内亩产达到2100斤,大大提振了油茶人的产业信心,看到了产业希望。
(四)建立激励机制。对重视油茶产业、积极钻研技术、坚持扎实苦干、自觉落实相关技术措施,并有较好实验效果的实验点,给予人才培训补贴、实验经费补助和适当奖励。
四、醴陵油茶产业长远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局“千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亩产稳定在3000斤以上为目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把油茶产业做成助推醴陵经济发展的品牌、名片,让油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一)产业经营集约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中、长期目标任务,创新油茶经营体制,大力支持培育集约化、精细化、商品化的油茶经济组织,将80-100亩面积连片的家庭种植作为重点,培育家庭林场(油茶人家)。强化和创新措施,实现(50亩)规模亩产三千斤。今后三年内,将继续强化和创新“十六字技术措施”,力争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亩产三千斤的新目标。一是继续调整植株密度。根据林地状况,将每亩密度调至40一50株左右,优化植株空间结构,基于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创造最佳冠幅。二是继续推进合理修剪。搭建植株骨架,畅通营养输送渠道,优化油茶树不同生育期的碳氮比,实现内源激素的平衡。三是开展“水肥一体化”和生物菌肥技术的应用,实现精准施肥、草本利用和不动土栽培,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及用肥成本,提高肥效,提升油茶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推动油茶加工机械化。生产、加工、销售是油茶产业的三段链条,加工是产业不可或缺的一段。2021年冬,部分大基地由于设施不足、加工不及时,鲜果霉烂,造成丰产不丰收。上述问题严重阻碍油茶产业的发展。当前,加工环节这段链条还相当原始、十分薄弱,严重阻碍产业发展,推动油茶加工机械化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油茶加工业界经过不断摸索,已经创造出热风爆蒲、自动分选等较为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工机械化已初露端倪。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培植一至二个机械化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储藏等功能较全的加工企业。
(三)探索产品销售品牌化。油茶在中华大地上衍生两千多年,由于生产技术原始,产量一直很低。油品质量虽好,但仍然是小众消费品。销售这一产业链条极其脆弱,市场极为混乱,劣品驱逐良品,降低了茶油的本有价值。为了有效推动产业发展,我们将研究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醴陵自己的茶油品牌,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力争在三年内,创建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拉动醴陵油茶产业发展。
(作者系醴陵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