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楠竹之乡名片亮 产业兴旺美名扬
桃江县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全县竹林面积达115万亩,居全国第三位。2021年全县实现竹业总产值133.15亿元,居全省第一位。桃江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楠竹产业的发展,桃江县发展楠竹产业的氛围十分浓厚。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两次将“中国楠竹之乡.cn”的域名颁发给了桃江,使桃江成了全国唯一名副其实的“楠竹之乡”。
为不负“楠竹之乡”的盛名,桃江县林业局作为全县楠竹产业的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千方百计支持和推动楠竹产业的发展,使桃江县的楠竹产业逐渐在全国崭露头角。
一是狠抓基地建设。通过突出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四级”竹林示范基地,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2010年以来,通过奖补形式建成林道3800公里,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提升了竹林单位面积的产出与收益;坚持宣传、培训发力,近3年来开展笋、竹科学培育培训5000人次以上,发放专业技术资料近万份;全力构建以合作社为纽带的楠竹产、供、销体系,保障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二是狠抓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国家(桃江)楠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集中、规划、整洁、环保的原则,加快推进“一园五区”建设,即:笋、竹产业精深加工园(县经开区)和竹产业乡镇初级加工区马武区(马迹塘镇、武潭镇)、江南区(大栗港镇、鸬鹚渡镇)、江北区(三堂街镇、修山镇)、桃花江区(桃花江镇)、石牛江区(石牛江镇),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笋竹产业加工全域体系,推动入驻企业实现环保达标、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桃江竹产业的竞争力。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县林业局牵头对全县3000多公顷竹林开展FSC森林认证,为企业出口提供绿色通道;牵头制定出台了《复水毛竹笋加工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桃江竹笋》团体标准,桃江竹笋标准成为全省“行标”;开展了“桃江竹笋”全国性广告语征集,县农业农村局邀请袁隆平院士亲自为桃江竹笋题词“桃江竹笋,健康臻品”,桃江竹笋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四是强化引领带动。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竹产业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竹八条”),成立了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4个部门单位和15个乡镇为成员单位,使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楠竹产业的大好局面。同时,在竹八条中,对竹产业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使之具备可操作性。如通过全县各部门单位每年归集3000万元楠竹产业发展资金,使全县楠竹产业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如通过积极争取,近3年获得德国复兴银行贷款1亿2千万人民币,正在申报第四期德国复兴银行碳汇贷款1500万欧元,通过争取将竹笋纳入“菜篮子”工程,于2018年获得“农村一二三产业(桃江竹笋)融合发展”省级示范县项目和竹笋品牌建设省级项目各1000万元,2020年大栗港镇以“竹笋产业”为主导产业申报成功省级“农业强镇”获得1000万元,2021年马迹塘镇申报成功省级“竹业小镇”1500万元,正在通过竹笋申报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2000万元;如通过奖励推进在中心城市按照桃江笋、竹品牌要求统一门店标识规定设立专卖店,目前已在广州、长沙、武汉、成都等地设立“桃江竹笋”专卖店4家、仓库4个。
通过多年的厚积薄发,桃江的楠竹产业在全国已经声名鹊起,通过举办竹乡联谊会、竹业学术大会、竹文化节,桃江楠竹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全县共有竹业企业245家,其中有中国竹藤品牌集群企业一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中国竹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3家,新三板和Q板上市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39家,全县共注册竹业品牌102个。“桃江竹凉席”“桃江竹笋”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3个湖南省名牌产品,有9个湖南省著名商标。
2021年全县年加工竹材4700万根,产品涉及17大类400多个品种。竹凉席、竹集成材、竹集装箱底板、重组材、户外防腐竹材、竹家具、竹胶合板模板、竹地板、竹架板、竹筷、竹签、竹新型燃料、竹碳、竹工艺品等是桃江县主要竹产品。桃江县竹材加工行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竹利用:主干部分可做竹筷和竹凉席,竹头部分可作竹帘并加工成竹胶合板和竹集装箱板、竹枝桠可作艺术品、扫帚和燃料,竹尾部分可作竹签,竹加工剩余物可作生物质燃料和竹炭。全竹利用生产体系的形成,有效提高了楠竹利用率,使竹产业生产链条上各个企业原材料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地区,增强了竹业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实力。
(作者系桃江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