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森:全力打造林长制亮点 助推中药材产业振兴
沅陵县高位推动林长制工作,构建全域覆盖“一长三员”责任体系,森林资源得到了全面保护,积极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全省率先建立“林长+中药材示范基地”产业振兴机制,全力打造中药材综合利用百亿产业链,2021年底获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一、务实巡林护林,提高站位大抓保护
沅陵县将所辖的21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386个村区划1273个网格,共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1124人,选(续)聘村护林员1297人,监管员99名,基层执法人员135名,县乡林长办专事人员107人,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确保每块林地、每棵树木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建立健全了林长令、林长巡林、工作考核和工作通报等制度,以制度化形式严格落实林长巡林。今年全县已签发县级林长令4次,各级林长开展巡林1132人次,提交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698份和问题清单15份、林长工作提示单600份,破坏林草资源“虎威行动”开展以来,排名并列全省第1位,且森林督查案件逐年下降。全县现有林地面积698.43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79%,其中有林地面积57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8%,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23.0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1.9%,天然林314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4.99%,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19%以上,活立木总蓄积量2520万立方米,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全省第一。拥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唯一拥有三个国字号品牌的县,森林生态优势十分明显。
二、立足资源优势,抬高坐标大抓产业
沅陵是中部六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境内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拥有植物药材1634种,其中属国家和省级重点药材45种,珍稀药材69种,常用中药品种281个。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四个区、打造次中心、挺进三十强”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包括中药材在内的“六大百亿产业链”建设方案。立足我县丰富的生态资源,确立了以黄柏、黄精、石菖蒲为主,其他中药材品种为辅的种养模式,全力推动我县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化、产业链企业市场化、道地中药材产品品牌化。通过3-5年时间在全县建成30万亩中药材基地,其中黄柏20万亩,致力把沅陵打造成为“一乡二县三地”,即中国生态黄柏之乡、湖南十大湘产中药材种养大县、武陵山片区中药材集散大县、医养康养福地、中药材产品研发高地、全域旅游休闲胜地,高质量打造百亿级中药材全产业链。
三、健全体制机制,精准发力大抓产业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路子,大力推行“林长+链长”产业发展新模式。先后出台《沅陵县中草药综合开发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沅陵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沅陵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工作推进方案》,委托湖南中医药大学启动了沅陵中药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成立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下设沅陵县中药材产业链指挥部,设立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导推动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中药材产业发展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着力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集散市场创建、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全产业链建设,奋力打造湖南省中医药强县。持续推进“林长+中药材示范基地”经验做法,加强以黄柏为主的国家筹备林建设,形成中药材与新增碳汇相结合、“卖药材”与“卖空气”相结合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碳汇储量、扩大就业增收等多重目标,真正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绿色产业。
四、强化工作举措,务求实效大抓产业
我们坚决把争做“六个表率”的要求贯穿始终,坚持大兴实体,大抓产业,以“抬高坐标勇担当,争先进位作表率”的决心和信心,抓实抓快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份以来,已经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5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1.79亿元,完成黄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2.6万亩,加工销售中药材1500吨。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6万亩(其中黄柏6.8万亩),先后建成了清浪天湖池万亩药场、麻溪铺5000亩药场、杜家坪3000亩药场等一大批500亩以上的生态药场,盘古生态康养基地等一批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体。积极引进北京同仁堂、厦门塔斯曼集团,全县初加工企业达16家。成功申报黄柏地理标志,擦亮生态黄柏和中草药生育保健品牌。着力建成中药材种养、产地初加工及提取物、中成药、市场流通、药养康养全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要求。
(作者系沅陵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