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农:云溪区“五突出”推动林长制落实落地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在云溪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依托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云溪区林业局主动担起牵头部门职责,采取“五个突出”措施,积极稳妥落实组织协调、督导检查、分办督办、考核考评、宣传培训等日常工作,变森林资源保护林业部门的“独唱”为多个部门的“合唱”,林业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不断优化,森林资源“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任务目标正逐步实现。
一、突出责任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全区整体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机构。成立区林长制工作委员会,由区级林长、第一副林长、副林长、生态功能区林长、督察长和委员组成,其中委员由33个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区林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负责林长制具体工作。各镇(街道)、村(社区)相应设立林长办、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区共配置区级林长、第一副林长、副林长11人,镇(街道)林长、副林长45人,村(社区)林长、副林长共98人,明确了三级林长职责。二是建强网络。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共划分管护网格43个,配置护林员43个、监管员9人,将区、镇(街道)驻村干部、驻村辅警纳入进村级监管员队伍,充分发挥其综合素质高、熟悉山情、民情、村情的作用;优先选用村辅警、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收入人员、复退军人和原从事过林草工作的人员等加入护林员队伍,促使森林资源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三是出台制度。研究出台《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优化顶层设计,配套出台《林长令制度》《林长巡林制度》《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等8项制度,形成了“1+8”林长制制度体系,明确了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确保林长制实施有章可循。四是强化保障。增加财政投入,保障护林员、平台建设、政策宣传及日常办公、巡林等经费开支;加强涉林资金整合,将林业各类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林长制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林业建设,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区林长办日常工作,区、镇级林长共发现森林资源管护问题24个,签发功能区林长令9份,交办问题24个,已完成整改7个,正在整改17个。
二、突出生态保护,加强行政执法。综合采取资源监测、日常巡查、专项整治、规范审批等措施,织牢森林资源保护网。一是精准开展森林资源监测。加快推进“天空地”一体化森林资源监测监管平台建设,开展森林资源本底调查和森林督查,完善“一张图”“一套数”。完成2022年全区营造林计划上图工作及2021年全区营造林结果上图工作,正在加快进行疫木坐标采集。二是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绿盾行动”“虎威行动”等一系列林业专项整治行动,督查发现的16个违法图斑全部纳入虎威行动清单,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105件,处罚人员135人,确保林业建设始终沿着法制化轨道迈进。三是切实加强涉林事项审批。主动服务加快打造中部石化产业基地大局,依法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5宗,审批林木采伐5宗,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17份。向陆城镇下达省抽查问题交办函,严肃处理基隆山公益性公墓违法违规使用林地面积问题。四是认真开展森林“两防”工作。共投入150多万元,完善扑火装备、队伍和护林员网格建设,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森林火灾,未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特别是清明期间,做到关口前移,严防死守,开展督查2次,各级林长现场调度督促森林防火工作40余次。在重点林区入口设置固定值守点共80多个,倡导鲜花祭祀、绿色祭祀新风尚,发放黄白鲜花5万多支,成功阻止携带火种入山200多人次。大力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年共除治松木2万余株。五是有力保护野生动植物。全区18户禁食野生动物退养户全部成功退养,发放补偿资金586.548万元、奖励资金117.24万元。成功救助猫头鹰、娃娃鱼等保护动物12只(条)。落实358株古树名木挂牌保护。
三、突出生态提质,大力植绿复绿。全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最美长江岸线样板,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一是大力实施城乡绿化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6800亩,封山育林32000亩,退化林修复2800亩,开展森林抚育面积8400亩。区域内长江岸线绿色长廊初步建成,完成长江岸线建设任务5720亩,其中新造防浪林566亩,新造护堤林1372亩,护堤林提质改造870亩,港口码头复绿773亩,裸露山体复绿329亩,工业园绿化137亩,沿长江可视范围森林提质改造1683亩。实施城镇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八一、清溪、枧冲、泾港等12个村庄新增绿化面积12000平方米。二是稳步推进自然公园建设。白泥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共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宣教基地宣教楼及食堂改造工程、游步道项目、管理站等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洲滩湿地恢复与修复352亩、水禽栖息地恢复与修复130亩、湿地植物展示区37亩。太平河·清溪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我区发展文旅事业的重头戏,提上了议事日程。三是着力开展立项争资工作。完成“岳阳市东洞庭湖流域河湖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储备任务,拟争取资金1000万元,到位造林补助、生态效益补偿、有害生物防治补助、森林抚育补助、野生动植物补助、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及发展等中央和省级资金262.36万元。
四、突出生态惠民,扶持绿色产业。以培植壮大绿色林下产业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生态产品、优质生态服务的需求,一是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申报2022年省级财政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与发展专项油茶产业项目11个,申报资金250万元,其中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示范项目10个,申报资金150万元;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建设项目1个,申报资金100万元。共完成新造油茶面积12000亩,低产林抚育改造面积3000亩,幼林抚育面积6000亩,加快艾叶、白泥湖大闸蟹等特色产业提质扩面。二是公益资金用之于民。2021年共计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和护林员工资99.1059万元,其中一卡通发放公益林个人部分57.1297万元,下拨集体部分27.9761万元,护林员工资14万元。开展全区涉林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发放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排查2018至2020年度涉林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问题,涉及农户近200人、涉及资金近10万元,已全部重新打卡发放。三是生态防护筑牢屏障。云溪区是石化工业区,正在加快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石化产业基地,工业污染历史欠账比较严重,在加快矿山厂房生态修复的同时,设立驼鹤山-磨立尖生态屏障区、黄茅山生态防护区、斗笠山-磨立尖生态屏障区等3个重点功能区,依托林长制网格化,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油气管网管线巡查,守住生态安全边界,为全区人民竖起一道安全屏障。
五、突出宣传造势,凝聚社会合力。打出宣传造势组合拳,形成全民动员、整区推进之势。一是巩固宣传阵地。在醒目地段、交通要道等重要位置设立大型固定公示牌51个,在“掌上云溪”微信公众号开设宣传专栏,利用LED电子屏以及主干道路公交站台广告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和横幅标语,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让群众知晓、理解、支持林长制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组织宣传活动。将林长制工作宣传纳入新文明实践重要内容,成立“护住一片绿”林长制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林长制知识进学校、进工厂、进社区、进村组宣传活动,扎实开展护林、巡林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和行动结合,增强了效果,扩大了影响。三是对外宣传推介。湖南日报、湖南法制周报、岳阳日报先后5次报道我区林长制工作,《云溪区林长“三突出”稳抓森林防火工作》引起良好反响,特别是2022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观,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岳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作者系云溪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