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平:关于永州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2-03-21 16:05 信息来源:

永州是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百亿产业的工作要求,推动永州油茶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地方经济特别是林区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文围绕永州油茶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思考,并就如何做大做强永州油茶产业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一、永州油茶产业主要优势

1.自然条件好。永州位于北纬24°38′-26°25′、东经111°59′-112°27′,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年均无霜期超过285天,平均气温为17.6-18.6℃,平均降水量1200-1900毫米,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境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黄壤以及砂壤土,土层厚度一般在60cm以上,土质较为肥沃。中国林科院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永州地处油茶种植的黄金地带,是油茶最适种植区域的分布中心。

2.种植历史长。永州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油茶种植习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种植油茶,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建国初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本世纪初,油茶产业先后历经三次发展热潮,茶油一度成为大宗出口商品,我市油茶规模和产能得到快速扩张,油茶林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保障林、增收致富林。

3.种植面积大。全市现有油茶总面积340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有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基地22个,5000-10000亩基地28个,1000-5000亩基地70个。油茶林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区有9个、超过万亩的乡镇39个。初步构建起永州南、北两个油茶产业群,衡枣高速、322国道、二广高速和厦蓉高速沿线油茶林产业带“两群四带”格局。

4.加工能力强。全市拥有各类油茶加工企业301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左右,其中,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大型企业4家(金浩5万吨,湘浩3万吨,永大九嶷1万吨,林之神5000吨)、1000-5000吨的企业4家、100-1000吨的企业6家。2021年全市加工生产茶油7.7万吨,产值92亿元,居全省首位。其中,湖南新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每年1.5万吨的茶油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油茶加工企业。

5.科研水平高。目前,我市在湖南科技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油茶研究所,开设了油茶方向专业,拥有一支博士生、研究生50多人的科研团队。全市从事油茶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3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25人。近五年,全市共主持完成市级以上课题18项,出版专著16部,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60多项,专利100多个。在植物提取物领域重点开发了药用、美容保健、油茶壳工艺品、活性炭、生物有机肥等系列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低产低效油茶林多。原有的老油茶林树龄老化,疏于管理,

效益不佳,群众管护积极性不高。据统计,全市340万亩油茶林中,高中产油茶林140余万亩,低产油茶林林约20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任务重。

2.加工企业小而散。尽管我市油茶加工企业比较多,但大多是油茶加工小作坊,数量多达25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只有12家。全市油茶年加工能力15万吨,产能较大,但是这些小作坊沿用传统加工技术,工艺粗糙,效能低,综合利用率不高,品质难以达标。

3.品牌效应不明显。一方面,没有统一的品牌。永州茶油品牌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培育了金浩、银光、林之神、大自然、湘浩、雷叔叔等地方品牌,但缺乏全市统一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远不及金龙鱼、福临门和鲁花等知名品牌响亮。另一方面,市场占有率不高。油茶果主要用来加工茶油,深度开发还不够,综合利用率不高,导致茶油生产成本较高,价格较贵,广大消费者无力购买或不愿购买,造成贡品多、商品少,产量多、市场少的局面。

4.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高。永州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不够宽阔,加之,很多都是老油茶林,种植密度比较大,不适宜机械化操作,在油茶抚育、施肥和采摘等环节机械化的普及程度不高,智能化不足,大多采用原始的人工操作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三、对策和建议

1.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规划。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市油茶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要立足实际,不断完善全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油茶林总面积发展到380万亩以上,油茶鲜果年产量达到130万吨,茶油年产量达到8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构建“市级树品牌、企业出产品、公司+林农建基地”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油茶林下经济、生态文化旅游,充分发挥油茶产业综合效益,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油茶产业新格局,推动我市从“油茶资源大市”迈向“油茶品牌强市”。

2.持续做大基地,形成产业链带。立足资源优势,把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特色产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完成油茶新造40万亩,低改100万亩。新增万亩以上基地8个以上,总量达到30个,建成5个高标准智慧化油茶种植示范园。依托现有资源,重点打造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道县、宁远等6个油茶特产区,形成南北两条种植、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从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着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支持各类主体进园区、建基地,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3.积极创建品牌,不断拓宽市场。制定我市油茶准入标准,整合优势资源,彻底解决“小、散、乱”问题,进一步规范产业秩序。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标准的制定权。整合资源,打造永州茶油统一品牌,争创“永州茶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强竞争力。建议重点培育新金浩、林之神、雷叔叔、顾君、湘浩、凤神、天惠、郁葱、和广生物等规模企业,力争推动1~2家企业上市。持续推进油茶加工小作坊升级改造三年行动,打造50个示范点。充分利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积极争取筹办油茶高峰论坛、油茶文化旅游等主题活动和品牌推介活动,提高提高永州茶油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油茶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大油茶市场营销渠道建设,建设油茶交易平台,将销售渠道延伸到商超、社区、小区等多个平台。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科技含量。主动对接中南林科大、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加强与中国油茶科创谷、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工程实验平台的合作,争取建立“中国油茶科创谷永州分中心”。充分利用市林科所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平台,围绕品种选育、种苗培育和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湖南科技学院油茶科研机构建设,加强油茶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全市现有8个主推品种基础上,优中选优,重点推广华硕、华金、华鑫、湘林210号、湘林27号、湘林1号、六个品种,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形成永州特色。加强科技推广,力争实施3个省级以上油茶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打造2-3个国家级油茶科技示范基地,重点推广机械化、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等先进技术,建成高产油茶林面积200万亩以上。

5.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配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高位谋划、高位推动,从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政策支持、部门责任、融资贷款、科技支撑、品牌战略等方面给予刚性政策支持,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和鼓励金融行业扩大信贷范围,延长贷款期限,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同时,开展油茶林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油茶林政策性保险政策,增强产业抗御风险能力。建立产业发展激励机制,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层层压实责任,推动永州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永州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振平:关于永州油茶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227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