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林:绿水青山赋能生态旅游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山水资源禀赋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名山大川,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林业部门管理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是当前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在即。岳阳北枕长江,南纳三湘四水,怀抱洞庭,得江湖之胜,拥山川之美,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林业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立足资源优势,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积极赋能生态旅游,为岳阳申报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摇旗呐喊,争做贡献。
一、岳阳发展生态旅游的林业优势
1.岳阳的底色很美。近年来,我们加快国土绿化步伐,绘就巴陵大地生态绿底色。开展城乡绿化三年行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长江岸线复绿2.45万亩,初步建成兼具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的“绿色长廊”,建设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马拉松赛道)16.8公里,长江岸线现在景不断点、绿不断线,被省政府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新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400个。武广高铁岳阳市段、岳阳大道等6条公路获“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称号。有古树名木6983株。虽然洞庭湖水域面积广大,但全市森林覆盖率仍然达到45.3%,绿色已经成为岳阳普遍形态。
2.岳阳的特色很明。岳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视察并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是全国仅有的五个、全省唯一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强劲、开放领跑、绿色示范、人民共富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也是全省湿地大市,有湿地面积24.4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24%,东洞庭湖湿地越冬候鸟达23万只,占据洞庭湖越冬候鸟的一半以上(40.4万),有全国最大的自然野化麋鹿种群(200余头),长江江豚数量持续增加(120余头),“听候鸟欢歌,看江豚微笑,留麋鹿倩影”是岳阳“守护好一江碧水”响当当的对外生态名片。
3.岳阳成色很足。岳阳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41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19个,总面积32.76万公顷(落图后去除重叠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22.04%,远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我们以岳阳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主战场成功举办了11届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是观鸟比赛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观鸟之都”,岳阳加快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惠民步伐,在省政府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考核中连续6年进入先进行列,获得省政府授予的“湘林杯”奖杯,生态建设成果丰硕。特别是今年11月21日-29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首次在中国武汉举办,如果在武汉一江之隔的岳阳举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与武汉遥相呼应,意义非凡。我们积极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做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文章,石牛寨地质公园、洞庭湖—南湖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成为全域旅游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达964万人次,岳阳林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成熟,举办旅游节会经验较为丰富。
二、当前生态旅游存在的不足
一是系统谋划还不够。生态旅游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点多面广,在全市的旅游大规划中还没有生态旅游的专项规划。
二是亮点突出还不够。岳阳拥有岳阳楼、东洞庭湖湿地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在亮点的挖掘和打造上还不够突出,让人流连忘返的经典景点多。
三是资源整合还不够。生态旅游涉及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珍稀野生动植物观赏等多层次、多领域,但在整合力度还不够,留得住人的旅游线还不多。
三、岳阳谋划生态旅游的林业举措
1.站在生态理念的角度谋划生态旅游。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满足人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和对优质生态产品的追求为生态旅游的根本遵循。牢牢把握“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把生态旅游统筹纳入《岳阳市“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编制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潜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与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相融合,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在全市生态旅游整体规划的框架内,编制幕阜山、大云山、五尖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规划,完成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景区详规》《君山景区详规》《屈子祠详规》《龙窖山总规》《张谷英总规》《玉池山总规》编制报批,合理划定核心景区范围、科学安排景区重点设施,妥善解决原居民生产生活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全力推进沿江环湖生态走廊、君山景区提质改造、大熊猫苑、洞庭南路历史街区、天灯咀水街、屈子文化园等20余处重点文旅项目落地。
2.站在全域旅游的角度发展生态旅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旅游与全市旅游大融合,以生态旅游促消费增长。借助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依托森林景观优势,做活山水文章,打造特色旅游,重点开发森林康养、生态观光、山水娱乐、美丽乡村等特色旅游项目,提升生态旅游潜力。从漂流等水上娱乐主题,“春之歌、夏之恋、秋之色、冬之韵”等特色植物景观光,美丽乡村民俗文化休闲度假,森林浴等森林康养方面,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抓住促进最终消费的关键环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3.站在山岳旅游的角度推进生态旅游。不断完善理顺体制机制,挖掘森林资源禀赋,打造生态旅游融合全域旅游高地。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后劲。一方面创新景区运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委托专业公司,推进景区整体开发。如:幕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由岳阳市城建投公司合作开发,投资20亿元打造天岳幕阜国家度假区,编制了《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区开发建设详细规划》,景区经营权委托市城建投公司负责经营。岳阳县人民政府与湖南海济生物公司签订大云山旅游整体开发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如福寿山森林公园实行“福峰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职工”的经营模式,提质改造百福峡景区游步道工程。连云山森林公园引进连云山生态峡谷漂流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漂流景区。加大宣传营销,激发活力。组织开展各类生态旅游主题活动,加强宣传营销。围绕“忧乐文化、生态文化、爱情文化”三大主题,积极宣传推广景区独有文化,举办风景名胜摄影、征文、绘画比赛,打造了龙舟节、文化节、荷花节、观鸟节、音乐节等节会,全面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培育、提旺人气。围绕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楼、岛、湖”的自然景观和“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文化精髓为载体打造人文历史品牌;以大云山道教洞天优势,打宗教朝圣、生态养生品牌;以福寿山山幽、崖险、石奇、竹秀、水美,打休闲避暑、森林康养品牌;围绕五尖山、幕阜山、连云山等打造科普探险、生态观光、户外拓展、峡谷漂流、人文生态旅游品牌。以生态旅游优越的资源禀赋、广阔的发展前景拉动全市旅游新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者系岳阳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