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砥砺前行 奋发有为 为“十四·五”林业建设起好步开好局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的产业结构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承载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使命。
2016年以来,耒阳市林业局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全力推进“森林耒阳”建设,努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林业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振奋人心。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林业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林业生态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作出“创建园林城市,打造森林耒阳”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同时市林业局主动承担起构建林业生态的重大职责,紧盯“森林耒阳”目标,创新工作举措,在苗木供应、林地流转、造林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出台了《耒阳市荒山造林苗木供应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年度造林绿化计划,加大林地流转力度,规范林地流转手续,狠抓造林绿化,全面加强生态修复。耒阳林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扎实抓好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先后实施了石漠化、退耕还林、长防林、世行贷款造林、省级油茶示范林、农业综合开发油茶示范、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项目。
大力抓好“四边”造林,突出抓好对武广高铁、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356国道等主要交通干线及水系沿线宜林荒山的造林绿化。
抓好通道绿化提质,不断提高全市各类交通通道的绿化水平。
大力开展秀美村庄建设,全面加强村庄绿化美化。
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突出矿山、石漠化等重点地区开展造林,完成蔡伦竹海生态环境整治复绿。
全力推动退耕还林还湿试点工作,在新市镇建设全省首个退耕还林还湿试点。
抓好义务植树工作,坚持市、乡、村三级联动,领导带头推动全民义务植树。
近五年来,全市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7.37万亩,通道绿化3586公里,封山育林28万亩,森林抚育42万亩。2016年全省裸露山地绿化攻坚暨春季造林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7年举办衡阳市退耕还林还湿现场会,获得衡阳市退耕还林还湿突出贡献奖,我市植树造林经验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会议上推介。2019年全国油茶创新发展在大会在耒阳成功举办,亮源关王塘、大义东方红等四个村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2020年,举办了“油茶之旅·品味耒阳”耒阳油茶产业推广暨全国媒体耒阳行、“油茶花里音乐节”活动。打响了耒阳油茶的品牌,不断提升了耒阳油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神农国油走进了央视,湘天华茶油成为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油,汤泉油茶庄园享誉全国。
一串串亮眼的成绩,见证了耒阳林业飞速发展的五年。
“十·四五”林业产业规划,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全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的实际,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实施重大战略、推进重大工程、深化重大改革、完善重大制度为抓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着力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努力实现“绿色耒阳、文化耒阳、实力耒阳、品质耒阳、幸福耒阳”的战略目标。
2021年,作为“十·四五”林业建设规划实施开局之年,我们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向远方,唯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方可开启林业建设新征程。
(一)强化政治引领,铺足“红”的底色。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用红色革命精神武装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搞好机关支部换届工作,召开民生生活会、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积极组织开展“践行绿色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考察学习国家森林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努力践行林业部门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绿色使命,为“十四·五”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与组织保障。
(二)突出生态建设,绘浓“绿”的本色。一是突出生态廊道建设抓好造林绿化。继续以武广高铁、京珠高速、107国道、356国道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结合油茶产业建设,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上半年完成新造林2.58万亩,其中油茶造林2.28万亩,其它造林0.3万亩;完成2019-2020年荒山造林补植补造1.9万亩;打造了高标准造林示范点15个。二是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加强宣传发动,制定下发了《耒阳市绿化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市、乡、村三级联动,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49.5万人,共义务植树268.8万株。三是树牢“三分造七分管”意识,加强造林管护。全市新造林春季培蔸工作开展非常顺利,已全面完成,夏季抚育也接近尾声,目前全市共完成幼林抚育20万亩。
(三)狠抓产业建设,描好“金”的亮色。以油茶、楠竹为重点,加强林业产业建设。一是抓好油茶原料基地建设。以提升油茶林质量、产量为目标,实施高质量造林,大力推进带状更新改造、品种改造、抚育改造。完成油茶新造林2.28万亩,完成油茶林低改林改造2.35万亩。大力加强油茶林管理。举办油茶种植技术培训等各种培训,发动企业、林农做好春季、秋季施肥、修枝整形等管理工作。二是积极发展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支持品牌企业开发纯茶油、纯净茶萃日化、山茶花凝颜、佐餐食品等系列油茶精深加工产品。三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与生态建设、文化旅游相融合,把油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耒阳市(中国)油茶博览园项目成功入围国家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四是加大油茶品牌推广。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耒阳油茶品牌。如神农国油在本市及长沙等大城市建设油茶生活体验馆,在十八洞村建设品牌展示馆等。
(四)细化资源管理,严守生态“红线”。一是持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割灌除草开设防火隔离带措施,加强宣传巡查、野外火源管理,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坚决平安度过森林防火特护期。二是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执行林木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管理制度;持续深入组织开展全市非煤矿山清理整治工作。三是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预报、防治工作。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寄主面积175万亩,发布林业有害生物预报3次,防治林业有害生物3.34万亩;做好松材线虫春季普查工作;抓好油茶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后续建设。四是认真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检查,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等部门,开展“清风行动”,严厉打击违规交易、野生动物行为,防止“野味上餐桌”;利用“爱鸟周”、“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世界野生动植物宣传日”、“科技宣传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国际湿地日”等时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4月22日,我市发现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按照省局要求积极做好相关调查、栖息地保护工作。五是扎实抓好森林督查、环保督查。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安局密切协作,完成2020年森林督查266个问题图斑整改;协助相关部门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查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并及时完成了2017年至2020年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核查工作。六是加强生态公益林、天保林管理。完成了天保林补充调查、公益林数据库信息更新,细化管理措施,上报调整4264亩国家公益林、832亩省级公益林。
(五)争取惠民政策,抓实民生“中线”。一是大力争取惠民项目资金。申报了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茶油大县、省级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及发展专项资金油茶低改项目、省级生态廊道建设专项资金等林业重点项目,争取林业发展资金。二是实施好重点林业项目,积极落实惠民补贴。上半年实施了重点防护林工程、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及中央财政中幼林森林抚育等重点工程项目,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完善公益林、天保林生态补助发放信息,积极对接财政,做好资金兑付准备。三是扎实抓好便民服务。春季为造林户免费发放良种苗木281万株。按要求做好行政审批改革,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中心,推行网上审批,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各类民生建设项目提供规范、周到的服务。积极协助保险公司完成公益林保险承保工作,并及时搞好受灾林农的理赔服务工作。
一个个踏实的脚步,一个个真实的数据,展现了我们林业人为建设“绿色耒阳”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唯有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奋发有为,起好步,开好局,为实现我市“十四五”规划开门红贡献林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