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宝:紧抓油茶产业“四链条” 助农增收显实效
近年来,凤凰县以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效和质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公司引领,农户自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广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我县油茶产业基本情况
凤凰县国土面积1734平方公里,全县林地面积168万亩,有林地110万亩,活立木蓄积36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31%。到目前为止,全县发展油茶9.3万亩,其中老油茶面积4.5万亩,2015年以来新造油茶面积4.8万亩。主要分布在沱江、万溶江和白泥江流域沿线的沱江镇、木江坪镇、筸子坪镇、新场镇、落潮井镇等13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目前正在建设“百千万”工程,即百亩连片示范点20个,千亩村级示范点10个,万亩油茶乡镇3个,力争打造十万亩油茶乡镇1个(木江坪镇),初步形成集油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油茶经济产业链发展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压实“责任链”,提升工作执行力。强化各级狠抓油茶产业发展责任的落实,通过把指挥阵地前移,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现场研究、领导包片、党员示范等方式,推进油茶产业快发展、大发展。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抓调度。成立由县委书记颜长文任组长,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各乡镇的驻片县级领导任成员的领导架构,成立专班,统揽全县油茶产业布局、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等重大事项。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倒逼镇村两级党政负责人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调度、亲自督导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二是领导包片抓管理。实行片区负责制,把每个项目乡镇作为一个片区,分别由县级领导包片,对该片区油茶产业发展负总责,强化对所负责区域的指挥、协调、调度及基地现场蹲点督导,有力推动片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
(二)整合“要素链”,保障产业稳步推进。围绕油茶栽植、基地建设等要素保障,提供全程前瞻性、精准化技术指导等服务,着力破解油茶产业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一是出台文件保障政策服务。县委、县政府出台《凤凰县今冬明春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凤凰县2020年度农业特色产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农户自主发展1亩油茶享受700元苗木等物资支持,待验收合格后给予三年180元/亩/年的抚育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按荒山500元/亩,旱土250元/亩给予炼山整地支持。二是科学套种保障模式服务。为了弥补油茶产业见效慢和前期管护投入大的缺点,结合不同产业的土地空间需求差异,大力推广油茶+迷迭香、板蓝根、黄精、苦荞等科学套种、林下养殖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户收益。2019年,引进湘西黛帕迷迭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油茶+迷迭香套种模式。在木江坪镇和千工坪镇发展油茶套种迷迭香0.5万亩,农户通过在迷迭香公司务工,每年可实现务工收入人均4000元左右。同时,油茶套种模式在农户自种自养管理中也非常普及,农户在造林小班中套种玉米、花生、红薯、苦荞等其他农作物,效果明显。三是高位嫁接保障品质服务。今年以来,我县对3万亩老油茶林通过高位嫁接技术进行品改,每亩投入约2500元。四是“4种方式"保障培训服务。采取集中培训、基地实践、现场观摩、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种养技术、生物防控、田间管理等实用技能培训,三年来,共开展集中培训18次,组织村支两委和农户外出观摩学习6次,深入基地实地培训15场次,参加培训管理人员、农民6000余人次。五是专家团队保障技术服务。组建技术服务队,全县聘请州级以上有资质且业务精湛的5名首席专家,由专家培训20名实用专家,再由实用专家培育千名油茶专职茶农,到各项目实施乡镇开展种植技术服务。县林业局成立油茶产业办,配备8名技术骨干,全程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三)打通“产销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围绕把油茶基地建成农产品市场,超前部署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产销加工无缝衔接,保障油茶产品卖得出,确保卖得好。一是"订单式"生产。出“以销定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进青康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湘西黛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企业在各地布局的展销窗口、农贸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产品销售网络,把我县油茶产品卖出去。二是“立体式销售。借鉴“电商驿站”模式,依托淘宝、拼多多、抖音、微商等平台,拓展线上销售市场,进行线上线下立体销售。三是“一体式"加工。引进的青康、黛帕公司承接油茶产品加工、存储和销售,减少了流通损耗,稳定了产品价格。
(四)构建“利益链”,巩固群众脱贫增收。推广发展“企业+国有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明确以“保底分红+效益分红”的办法,保障群众收益最大化。一是"四个金”收入保障增收门路。采取“保底分红+土地流转(入股)+务工收入+效益分红”的方式,拓展利益联结模式,将扶贫资金量化投入产业取得“保底红金”,发动群众将林地流转有“林地租金”,优先返聘土地流转户到基地就业有“务工薪金”,超出保底收益部分有“效益股金",多方式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二是"积分制”分红保障多劳多得。将积分与分红挂钩、与稳岗就业挂钩,构建利益共同体,强化积分评定结果运用,有效破解扶贫资金“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难题,劳务就业、产业扶贫成效逐步凸显。
三、下步打算
围绕州定的发展15万亩油茶面积,以争创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为目标,科学谋划,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的新热潮。
(一)加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做大示范基地。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和引进,进一步做好青康、黛帕等企业落地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油茶产业示范点建设提质增效,打造一批特色产品。
(二)坚持市场导向,进一步做实产销对接。充分利用各电商平台及辖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优势,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产品溯源体系积极搭建油茶产业发展产品推荐平台,切实解决好产业发展过程中“种”与“管”、“产”与“销"的问题。
(三)强化调度督查,进一步确保工作落实。紧盯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机制,切实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