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12-24 10:25 信息来源:


靖州县位于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之地。县域面积221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是典型的“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域加庄园”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27万,其中苗、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74%。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9.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3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93%,森林蓄积量达1366.6万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位居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全省林业十强县等称号。

近年来,我县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着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特色产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形成以林菌、林果、林畜和林游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有力地促进了林区增效、林业增产和林农增收。

一、主要做法

1、坚持保护优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关键基础。我县将生态立县列为县域经济发展“四大战略”之首,制定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2016年6月5日正式施行。划定生态公益林、800米以上区域、自然保护区、湿地、“十山七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104.52万亩,占县域面积的31.53%。积极落实生态扶贫政策,从本不宽裕的县财政每年自筹资金301万元,将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全部提高6元/亩,提高比例近40%。2018年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1094.26万元,惠及林农1万余户。群众自觉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全县森林资源总量稳定增长,天变得更蓝,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以林种、林养、林游为主的林下产业在这青山绿水间蓬勃发展起来。

2、强化政策支撑,绘制产业发展蓝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茯苓、杨梅、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编制了《靖州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着力建立健全了林业基层服务、林业支持保护、林业金融支撑、集体林权流转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财政、金融、管理、服务等引导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设立茯苓、杨梅、山核桃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其中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出台了科技研发、品牌奖励、市场开发、招商引资等一系列奖励政策。

3、培育新型主体,壮大产业发展规模。为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县积极培育扶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支持工商资本转型投资林下经济发展。目前,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187个,农户参与数达15305户,经营林地20余万亩。近年来,全县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基地不断涌现。其中,补天药业、佰诺酒业、金茶油、湘百仕、一品东方、智美茯苓6家企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靖州县茯苓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姚家山核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下乡生态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三锹绿色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为“全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靖隆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4、龙头示范带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我县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全县林下经济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茯苓精深加工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其行业产品占据全国市场的85%。智美茯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茯苓平片、茯苓刨片、茯苓卷、茯苓丁等产品畅销国内外。以圣仕佰诺、湘百仕等龙头企业为主的杨梅加工企业,年加工鲜果的能力超过1万吨,生产的杨梅果酒、杨梅果脯和杨梅果汁畅销全国。湖南靖州金茶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集科研、种植、生产、销售茶籽油、核桃油、枞菌油等高档食用植物油于一体,主打产品冷榨山核桃油、冷榨山茶籽油深受大中城市及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

5、广拓销售渠道,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投资220万元建立了集仓储运输、展销交易、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林产品实体交易市场——靖州电子商务产业园,补天药业、龙丰茯苓、湘百仕酒业、金茶油等8家林工企业已进驻并上线交易。成功加入中部林业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与惠农网、淘宝、天猫、快乐购等建立专题销售平台,按照“线上特色宣传、线下销售服务”的原则,线上线下齐发力,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2019年全县实现杨梅销售620万件,销售收入7.48亿元,其中网上销售精品杨梅90万件,收入1.19亿元。连续四年举办杨梅节,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带动9700户贫困户、3.5万贫困人口参与林业特色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增加贫困群众收入1亿元,人均增收2858元,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林农群众增收致富。

二、发展成效

1、林下种植遍地开花。我县的林下种植主要有林药、林菌、林粮、林菜、林果5种发展模式。一是林药模式。我县有中药材193科1224种,大宗中药材有松茯苓、百合、金银花、灵芝、艾叶、勾藤等,历来有“湘西南中药谷之称”。目前,全县有3.4万户、12万余人从事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产值达10亿元以上。二是林菌模式。种植种类以香菇、木耳为主,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量达5000吨,产值达1.2亿元。三是林粮模式。种植种类以红薯、黄豆、花生为主,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3000万元。四是林菜模式。种植种类以南瓜、生姜、辣椒为主,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量达5000吨,产值达8000万元。五是林果模式。种植种类以高山葡萄、红提、布福娜为主,种植面积达2000亩,产量达3000吨,产值达2000万元。

2、林下养殖如火如荼。我县山清水秀,生态良好,适合利用林下杂草、昆虫、小动物以及阳光、空气、水源等资源发展林畜、林禽、林渔、林蛙、林蜂等。鸿运综合养殖场年产1.2万套种鸡和6万只商品鸡,商品鸡苗150万套,出栏商品猪1000头,产仔猪1000头,产值2000余万元,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农博会及省农博会并获奖。靖隆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建成8000余亩天然牧场养殖基地,养殖南江黄羊、黑山羊,养殖规模达5000余只。目前全县从事林下放养畜禽的人员达到2万余人,林农群众年人均增收4500元,产值达9600万元以上。

3、林下旅游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县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持续升温,林下旅游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又一主要渠道。地笋苗寨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三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岩脚侗寨被评为全省“绿色湖南—秀美村庄建设示范村”。排牙山麓青龙界生态休闲农庄获评五星级生态休闲农庄。此外,“靖州杨梅节”已成为我县林下旅游的新名片,每年慕名而来观梅、摘梅、品梅的游客络绎不绝,促进了杨梅产业、旅游产业、餐饮住宿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县有重点景区7处,国家AAA级景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国家银叶级绿色旅游饭店1家,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2家,全县旅游住宿接待点350家,其中生态旅游住宿接待点236家,生态旅游从业人员1.9万人。2019年全县生态旅游人数突破90万人次,总收入达1.87亿元。

4、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我县坚持立足实际,把发展茯苓、杨梅、山核桃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财政增长的朝阳产业、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探索建立“加工园区+种养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特色产业发展新业态,实现了林业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融合发展。凭借“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这个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拥有经营加工门面520个,茯苓菌种专业户42个,茯苓营销专业户895户的交易平台,靖州茯苓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生产、加工、集散地,每年收购县外鲜茯苓达8万吨,年产干茯苓2.7万余吨,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茯苓加工每年为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靖州杨梅“中南五省第一”,湘黔桂最大的杨梅鲜果交易中心,是“中国杨梅之乡”。全县杨梅现有面积8.95万亩,年产鲜果7.6万吨,2019年杨梅产业实现总产值7.48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靖州山核桃“湘黔桂三省区第一”,是湖南山核桃的中心产区,全县拥有山核桃面积6.2万亩,是湘黔桂边界地区的山核桃集散与加工中心,年集散加工量2.6万吨。2019年山核桃产业实现总产值4.8亿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

三、存在问题

1、缺少项目引导,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是典型的林区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区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很高,但因地处偏僻,交通欠发达,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来自国家的扶持项目和资金投入不足,林农难以享受政策红利。发展林下经济投入又较大,农民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再者社会对林下经济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致使投向林下经济的社会资金也不多。因此,全县林下经济的规模难以做大、做强,在引进新模式、推广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更是举步维艰。

2、科技支撑不够,产业链不够完整。靖州县林下经济的科技推广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创新成果少,特别是珍惜品种的种源培育和技术研发能力低。当前我县林下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低,主要注重初级产品开发,深度开发力度不够。林下种养规模较小,林下资源利用少,存在着基础薄弱、布局分散、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产业链的结构和市场发育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产品生产、储存、销售等环节缺乏统一规范,产业链中各环节间的联系普遍较为松散,产业链短,市场发育不健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

3、销售渠道不畅,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县林下经济多以个体户经营为主,规模小、实力弱、经营手段较为原始,难以达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一方面,生产标准化程度低。林下经济产品多为农户自主经营,采用标准化生产的不多,林下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开发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另一方面,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经营理念落后,模式传统,龙头企业带动少,市场没有专门销售渠道,生产销售处于自发、松散、无序状态,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四、发展思路

1、坚持林上提质林下放活。林下经济首先考虑的是林,要在有利于保护、改良现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开展。因此,要将进一步优化调整林分结构,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培育、无节良材、优材更替等科技试验,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带动林区群众、林业经营主体根据各乡村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要,科学规划、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树、珍稀阔叶树等,真正实现成林、成材、成景的森林培育目标。同时,所从事的林下经济不能与林业有冲突。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科学选择林间种植、养殖模式,拓宽林间种植、养殖类别,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提高林下经济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坚持龙头带动政策扶持。林下经济集约经营能有效地扭转林业经营效率低下的现状,增强林下产业的活力。应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坚持部门联合优化服务。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众多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服务、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林下经济的市场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人力资本体系、产业政策支撑体系、组织支撑体系建设。一是搞好技术服务。整合技术服务资源,由县经信科技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种养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以弥补自身专业人才欠缺、科技研发能力有限的弱点。二是搞好资金服务。各乡镇财政每年应安排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户和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县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形式,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三是搞好市场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推动全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4、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一是推动“三权”分置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三权分置”实施方案和办法,按照“明确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的思路,确保集体林地权属分明,分置并行。二是建立健全林地流转管理制度。规范流转、评估、抵押、采伐等行为。加强流转合同管理,引导流转双方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完善工商资本租赁林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严格准入门槛,确保林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三是优化林权抵押贷款机制。建立“林权抵押+保险保证”贷款模式,优化适合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评审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尽职免责机制,加快组建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林权抵押贷款符合小微企业贷款条件的,可以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盘活森林资源,破解发展林下经济面临的林地资源流转难、产业发展风险大、投入渠道不畅通等现实问题,促进全县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昌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1405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