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华:炎陵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工作思考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和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0〕7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炎陵县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炎陵奠定生态根基。
一、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
炎陵县境内现有自然保护地四处,分别为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湘山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6789.33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46036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2.6%,省级保护地753.33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4%。
二、整合优化初步方案
根据中办发〔2019〕42号《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自然资函〔2020〕71号《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及《湖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技术方案》,以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性、原真性为原则,遵从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拟按规定对4处炎陵县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
(一)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拟改为国家自然公园。炎陵帝总体规划按省建筑设计院编制的规划上报,该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已报国家林草局,等待批复中。经与省林业厅沟通,林业厅同意我县按该规划上报摸底和优化。
(二)湘山公园,拟改为省级自然公园。考虑到湘山公园无明确保留对象、无重要保护价值,考虑保留为省级自然公园。
(三)将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和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合为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每个保护地只保留一块牌子的原则,不再保留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
优化整合的总体原则:三区变两区,保护区总面积不减少,略有增加。保护强度不降低,对重点保护物种进行科学优先保护。对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科学调整,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地摸底和优化整合工作技术性强,县内技术人员无法按要求完成。
(二)后期资金压力大。给保护地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管理增加了较大压力和难度,其它自然保护地目前未安排前期调查摸底工作经费和后期优化整合经费。初步估计全面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后续勘界立标等工作,资金缺口还较大。
(三)工作量十分繁重。前期调查后,需精细确定各自然保护地范围、对重叠(指神农谷)以及其他需要调减的面积进行补充、拟定整合优化方案初步方案、评估调查、规划编制、上报批复、开展勘界立标等工作,按上级要求年底要全面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四、下一步工作
(一)尽快完成全县自然保护地的前期摸底调查工作,按要求上报各项资料。
(二)尽快形成全县自然保护地的优化整合方案,报县政府、县委审定后上报省市,并积极与省市沟通,力争按县上报方案进行审批。
(三)聘请第三方单位给予技术支撑,积极争取上级各项资金,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对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项目提供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