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峰:关于新宁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11-26 14:35 信息来源:


    新宁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绿化模范县、首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湖南省重点林区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近年来,新宁县以“旅游立县、生态优先、产业互融、民生为本”为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开展“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秀美村庄、绿色通道”建设;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着力点,扎实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和“四边五年”绿色行动,“东林西药、南橙北油”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林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1.5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245.31亿元。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发展。为加快新宁县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林农收入,新宁县“四大家”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新宁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楠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新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宁县石斛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新宁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贫困人口林业产业奖补方案》、《新宁县三边三年造林绿化实施意见》、《新宁县2016-2018年绿色行动计划》、《新宁县修建林区道路建设实施方案》、《新宁县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办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培育森林资源为基础,以助农增收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加工利用为龙头,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发展思路,为林业产业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二)科学规划、乘势而为初见成效。新宁林业结合精准扶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现代林业发展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的方法,坚持科学规划和政策引领,坚持科技支撑和示范带动,特色林产业较快发展,先后制定楠竹、油茶、铁皮石斛、珍稀苗木、速生丰产等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林道修建规划。截至目前,全县杉木、松木、楠竹等原始竹木产业依然稳固,林木蓄积总量达到987.6万立方米,楠竹株数达到6643.8万株;油茶、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等林油林药基地正在逐渐壮大,先后成立钟氏油茶合作社、清江楠木合作社,引进金鸣公司、中联天地公司、洪昇公司,这些公司及合作社2020年新造油茶6000余亩,以湘斛科技、崀霞、崀山植物研究所、泰阳药业为龙头的铁皮石斛等林药生产加工的企业2020年新扩种植铁皮石斛面积200亩,新种林药2000亩;南方红豆杉、楠木等珍稀苗木产业进一步成熟,靖位、黄龙横铺、东岭国有林场等南方红豆杉产业享誉省内外;近三年整合涉农资金4500多万元修建林区运材道350公里,有效的改善林业产业区交通条件,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林业产业效益。

(三)产业发展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互相促进。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首要任务,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对支撑新宁城镇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我县目前正在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对交通干道、重要水系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石漠公园、城乡公园及休闲绿地、村庄庭院绿化建设,形成新宁“一核、二山、三水、六线、十镇、百村、千园”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森林网络体系。省级森林城市的创建与我县林业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省级森林城市的创建为林业产业发展争取到了一定发展资金,为林业第三产业森林旅游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而各类经济林等林业产业规模的壮大,有利于优化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条件,促进了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逐步解决。

(一)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从2010年实施封山育林以后,我县林业产业逐步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变到“生态建设为主、产业发展并重”的正轨。但从总体来看产业状态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是我县林业产业的主要特征;开发投入大,产业基地建设标准低,产业结构欠合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林地产出率相对偏低。

(二)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力度不足。自2000年停止大中专生分配后,我县基本上没有引进林业技术人才,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呈现“青黄不接”现象,加上乡镇两次机构改革,林业技术人员流失较严重,科技推广人员的极度缺乏使得难以科学指导林农进行林产业的开发利用,林产业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科研、推广培训工作开展困难,服务支撑功能缺失,产业指导深度不够,致使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三)林产品加工增值力弱。我县林产品的生产经营大多以小企业和“作坊式”生产为主,龙头企业少,林业生产社会化和林农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业态呈现“散打练兵场”性状,生产技术标准落后、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基本上停留在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难以有效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三、下一步林业发展策略

林业产业是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于一体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林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加快我县林业产业科学健康发展,下一发展策略为:

(一)科学规划,全民参与发展林业产业。林业产业是林业经济效益实现的主要方式,是林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县人民政府应科学制订新宁县林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指导各乡镇作好林业一、二、三产业发展规划,用产业规划引领发展,努力处理好生态建设与林产业发展的关系;要探索建立“多级投入、各方支持、各界参与”的多元化长期投入机制,规范森林经营权秩序,放宽做活林业投融资政策。

(二)示范带动,不断壮大林业经济。要加大林业规划实施力度,严格执行林业发展导向政策,规范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切实保护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农民合法利益;要坚持示范带动,加大林业生产社会化和林农组织化扶持力度,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依托“大户示范、连片开发、以大带小、产业集团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培育和引进林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在楠竹产业发展上,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楠竹产品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品牌影响力,实现农民的收益增加。

(三)充实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在机构改革中要合理调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要首先解决县乡两级林业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人员短缺问题,在编制上要适当进行调剂,确保林业有编可招人;在人才引进上要加大力度,重点向林业人才倾斜,在经费要予以保障,同时做好林业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林业管理和经营水平;要加快对先进林业科技的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林业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让林产业依靠科技提质升级,促使我县林业很好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征峰:关于新宁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1396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