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智勇:安化乡村振兴需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

 http://lyj.hunan.gov.cn/ 时间:2020-09-29 11:07 信息来源:

   
    长期以来,绿水青山是安化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林业在安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同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进了党章,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作为林业大县,振兴林业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安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审视现状,安化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安化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三大县,辖23个乡镇,总人口103万。截至2020年,全县有林地面积600万亩,森林蓄积量21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76%,林木绿化率78.66%,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区大县、林业大县。安化生态保护与发展取得优异成绩,相继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厚朴之乡”“湖南省林业十强县”“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等称号,凭借优良的森林资源,被确定为全国生态功能县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试点单位。虽然,近年来安化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森林资源总量大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不高。安化森林资源总量不断攀升,无论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都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值,目前安化县有杉木261万亩,松木40万亩,竹92万亩,阔叶林148万亩。林分结构不合理,林种林相单一,林地含金量不高,全县普遍以松、杉、竹三类树种为主,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产出值低,抗击病虫害、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上国家生态保护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禁止大面积采伐,林农不能像以往一样以采伐林木获取经济利益。因此,安化森林资源主要发挥森林生态功能,而林农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甚微,生态与生存的矛盾凸显,林业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不足。

(二)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安化是全省最大的国家生态公益林区,有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27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6%,是国家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发挥着巨大的生态功能作用,国家严格林地使用政策,限额审批林地。严格按照三年禁伐行动的要求,生态公益林和禁伐区商品林实行全面禁伐,生态公益林采伐主要用于贫困农户易地搬迁,禁止一切对生态公益林的商业性采伐,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施对林地使用需求量大,加上安化林农靠林为生,以采伐林木获取经济利益的观念根深蒂固,林农对林业开发利用的需求量大,使得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林业经营模式单一或忽视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林业不再是人们收入的唯一来源,大部分林农“靠山吃山”的思想逐渐淡化,人们懒于经营林地或疏于经营,任由林地自由发展。虽有一小部分人依赖林业,但观念滞后,大多以传统经营模式为主,仍然靠经营林地采伐林木来获取经济利益,经营模式单一,获利周期长。再加上分散经营成本高,产值低,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谋定而后动,创新发展模式、振兴林下经济产业是推动安化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直面安化林业发展遇到的瓶颈,发展观念滞后、模式陈旧,不适应新常态潮流。乡村振兴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创新发展思路,振兴林业产业,开发林业产业新业态,是立足安化实际,有效破解林业经营模式单一、林地含金量不高的有效抓手。发展壮大林下经济,是新时代林业发展新的出路,更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摸索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自2013年,我县成为全省首批20个林下经济示范县之一以来,已取得系列成果。目前,我县林下经济面积达34万亩,产值高达3.2亿元,参与农户数增至1.3万户,已注册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80家,未注册的有120家。主要涉及林菌、林药、林禽、林蜂、林畜、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七个方面。我县有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150万亩,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另外,我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二)扶持龙头典型,带动示范周边。

湖南山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被湖南省林业厅授予“林业龙头企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6年被湖南省林业厅授予“林业特色产业示范园”,被国家林业局授予“服务精准扶贫特色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先后获得林业产业项目资金支持120万元,主要产品有雪峰湖牌安化脆笋、松菌油等,有5项发明专利,2017年销售额高达1870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湖南上药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11月成立,属于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公司地址设安化县经开区,生产基地位于柘溪镇辰溪村,现有林下草本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主要产品有黄精、虎杖、竹节参等。201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年销售额1200万元,该公司依托上海药材公司中药材发展世界市场大平台,通过示范基地带动安化林农种植道地传统中药材,在县经开区产业园进行重要饮片加工后送上海本部进行精神加工生产,市场潜力巨大,对带动安化脱贫攻坚将产生积极深远意义。

2015-2019年安化县万山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化县天缘蜂业专业合作社、安化县乌云界藏香猪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化县和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其中乌云界甚至获得了“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万山、天缘、乌云界获得了10-20万元不等的省级财政支持,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2000元/户。

(三)激活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

安化县森林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湘中药库”之称,据调查数据显示共有森林药材263科、1277种,其中植物药材171科,1123种;动物药材91科、138种;矿物药材13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品种27种。全县森林药材蕴藏量,约40万吨,有厚朴、杜仲、黄姜、茯苓、百合、玉竹、天麻、木瓜、银杏等药材基地40余万亩,其中厚朴基地15万亩,面积属全国之首,并有“甲于川朴”之美誉。厚朴干皮年产能2000吨以上,其它各类森林药材年产能逾3000吨以上。近年来,安化借助契机,新种植厚朴、杜仲、黄精、黄姜、茯苓、百合、玉竹、天麻、木瓜等森林药材面积15万余亩,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推广经验。近两年,安化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进程,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引进了上药集团、百瑞集团、成大生物、金浩制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引导更多的林农发展中药材,支持组建中药材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建立各类中药材生产基地,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势必将成为安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谭智勇:安化乡村振兴需进一步发展林下经济

1377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