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伟:用“433”举措建设新时期醴陵林业
醴陵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4万亩。森林覆盖率56%,森林蓄积量312万立方米。
一、突出“四个重点”,造绿色林业
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植树造林,既让山“绿起来”,也要山“美起来”。一是重点抓好路边造林。打破传统造林方式,采用专业造林队伍承包造林的模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高速、高铁及国道、省道三边造林,打造醴潭高速两边景观林,重点绿化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两边可视范围及延伸区的“裸露山地”。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树种”要求积极开展“百万株绿荫行动”,在全市国、省、县、乡、村五级道路两边栽种绿化乔木133万株、绿化道路692公里,树立枫林镇、东富镇等乡村道路绿化典型。二是重点抓好面上造林。做好宜林荒山和火烧迹地造林规划设计,将年度造林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办事处。通过租赁、承包、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加快林地流转,盘活荒山荒地资源,连片开发,打造船湾万亩国外松基地及均楚、明月万亩生态林等基地。三是重点抓好义务植树。每年组织开展全体市级领导、市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参加的“3·12”义务植树活动,打造陶瓷学院、仙岳山公园、东富镇、沩山村等示范点;组织各市直有关单位认真完成年度义务植树任务;指导各镇(街道)每年建立一个不少于10亩高标准义务植树基地。四是重点抓好提质改造。针对针叶纯林老化影响森林生态效益发挥的现状,通过间伐,补植栎类、木兰科阔叶树种及楠木、银杏名贵树种的方式,在仙岳山公园和樟仙岭、水口山国有林场营造多树种、复层、异龄林分、四季色彩变化的森林景观林;采取全面清理、合理补植、生态营造等方式,栽植樱花、杜鹃、鹅掌楸及枇杷、沃柑等特色树种,打造耿氏公祠核心景区200亩特色景观林及仙岳山景区公路立体绿化带3.5公里;根据山水林田湖统筹建设理念,启动明月镇向阳河等河道绿化。
二、把握“三个严格”,护生态林业
严格执行全面封山育林,保护林业生态资源。一是严格木材采伐。出台《醴陵市“封山育林”期间林木采伐管理办法》,严格木材采伐限额及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实行林木伐前、伐中、伐后全程监督管理。取缔了官庄等林区内的非法加工企业和生产规模小、加工工艺简陋、资源浪费严重的加工企业。二是严格林地保护。持续开展林地保护管理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查处各类涉林案件;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加强使用林地的申报与审核审批管理工作,规范审核审批流程、完善跟踪监管措施、完善林地档案。三是严格资源管理。采用GPS定位开展对古树名木的普查,对所有古树名木均挂牌、建档,保护率100%。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爱鸟周”“湿地保护”等宣传活动,严厉打击非法收购、出售、加工和乱采乱捕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
三、落实“三个坚持”,助经济林业
以油茶为重点,一手抓本土培育、一手抓招大引强,推动全市林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聘请湖南省林农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编制了《湖南省醴陵市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明确了茶油产业定位、科学布局、建设重点及目标任务。组建醴陵油茶技术研讨组,研讨并制定符合醴陵实际油茶栽植品种、密度、施肥等技术,为高产油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服务。二是坚持龙头带领。指导油茶生产经营公司、合作社及大户成立油茶协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投资油茶产业发展,扶持、鼓励有实力的公司、合作社及大户进行油茶种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三是坚持品牌统领。积极整合油茶品牌,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及“醴陵茶油”地理标志商标申报。注册“醴”油商标,统一推介醴陵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