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业森:沅陵用绿色铺就全面小康幸福底色
湖南省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绿色成为了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笔。全面禁伐,选聘生态护林员,人人爱林护林,是守护绿水青山;依托自然优势,把家园建成“风景区”,是打造金山银山。沅陵作为“美的让人心痛”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林业十强县和“穷的让人心痛”的国家重点扶贫攻坚县,近年来,依托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扶贫,用绿色铺就全面小康幸福底色,让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人护林,实现全家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工作是推进生态脱贫一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
沅陵用生动的实践经验验证了“守护一抹绿色,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今年,全县共选聘827名生态护林员,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民。按照相关标准,每名护林员每年补助不低于1万元。沅陵贯彻落实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每年发放生态补偿资金约8300余万以上。公益林补助标准已提高到15.5元/亩,天保林补助标准已提高到13.5元/亩,据统计,2014年-2019年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36466万元,近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约9128万元。
发展产业,打造“绿色”银行
走在凉水井镇陈龙界村的山坡上,扑入眼帘的是一望无垠的油茶园,青翠的山峦间平添了一抹“金”绿色,这抹绿色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一座油茶园,带富一群人,承载一方希望,贫困户点“绿”成金,用绿色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通道。沅陵县立足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坚持“政府引导,大户引领,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要求,进一步加大奖扶力度,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基地。据统计,全县共完成油茶新造林面积4.3万亩,其中连片300亩以上油茶开发基地面积达 24962亩,低改老油茶林4.5万亩,涉及到7家公司、产业合作社90个,上规模的油茶大户13户。建成茶园面积15.8万亩、中药材基地5万亩,是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荣誉称号的县。
沅陵县突出“两茶”(油茶、茶叶)重点产业发展,连续6年来实施了重点开发,投放“油茶贷惠农担”达1000多万元,创新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油茶产业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沅陵镇向家界村原党支部书记黄清龙牵头成立怀化青农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参股建园、定额扶贫”的方式帮扶贫困户。贫困户把国家补助资金在公司进行入股,由公司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成现代绿色产业园,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产业收益按股份进行分红,帮助206户贫困户体体面面脱了贫。
森林康养,实施乡村振兴
沅陵县是全省林业十强县,林地面积685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79%,其中有林地面积57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生态公益林面积21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0%,天然商品林242万亩,占林地面积的34%,森林活立木蓄积量2223.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66%,林地面积、森林活立木蓄积量均排在全市和全省首位,森林生态优势明显,拥有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沅陵国家森林公园,是全省唯一拥有三个国字号品牌的县,被誉为“岭南翡翠绿洲”。
近年来,沅陵县坚持以文化为主线、生态为依托,康养旅游为支撑,将森林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林业资源多层次开发等有机结合,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立足亚健康这一基础市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力带动了森旅业发展,是实现“青山”变“金山”的重要实践。在借母溪景区山脚,从广州过来旅游的黄曼琪带着家人特地过来徒步。对于借母溪这个天然氧吧,她评价其不亚于国内外其他的旅游景点,“徒步、漂流,这简直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今年,我县已启动齐眉界森林小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正逐步探索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古镇徒步、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满眼青山绿水,身边鸟语花香,有人说这是新时代的“幸福标配”。全面小康,代表更高质量和水平的生活,也意味着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守好绿水青山,建好美丽家园,我们相信,沐浴在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阳光下,明天的全面小康生活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