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洪国:永兴县油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永兴县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湖南省油茶大县之一,素有“油茶之乡”之称。近年来,永兴县委、县政府抢抓国家加强粮油安全发展战略的机遇,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农业调结构、促转型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按照“扩规模、重培育、创品牌、增效益”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政策驱动、强化扩面提质、强化龙头带动、强化品牌引领,实现了油茶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提升。
一、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永兴县是油茶生产适应区,现有油茶林66.65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2.92%,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和中部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新造标准示范林10.74万亩、盛产油茶林34.53万亩、低产林油茶林21.23万亩,2019年产油茶籽37120吨、折合产茶油7721吨,居全省前十之列。
(一)突出高位推动,夯实发展基础。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油茶产业放在决战贫困、决胜全面小康的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实施油茶、烤烟、永兴冰糖橙三大产业一起抓。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的推进落实。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油茶生产发展的意见》、《永兴县油茶产业提质改造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永兴县2019年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永兴县油茶发展专项资金奖补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组建了永兴县油茶协会,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年初预算安排资金奖补全县油茶种植大户以及进入油茶示范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将油茶产业发展列入对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督查和通报制度,倒逼责任主体压实工作责任。
(二)突出集约经营,筑牢发展平台。致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集群式发展,提升油茶产业产值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占比。一方面,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油茶种植扩面提质。近年来,全县成立油茶专业种植公司15个、专业油茶合作社22个,发展50亩以上油茶种植大户96户,建成油茶定点育苗基地1个(中南苗圃)、面积120亩、年产油茶良种壮苗100万株以上;建设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2个(中联天地2.859万亩、源和油茶1.490万亩),千亩油茶林示范基地7个(其中天润健0.398万亩、隆和美0.381万亩、众意0.301万亩、神乐0.221万亩、森之源0.211万亩、龙王山合作社0.12万亩)。另一方面,鼓励和引进茶油加企业发展全链条精深加工,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全县新建现代大、中型油茶综合加工企业4个(源和、泰宇、裕源、悠香山),分别拥有国内先进的冷榨、浸出、精炼、灌装4条自动化不锈钢生产线,共计年生产茶油3000余吨、茶粕1万余吨、茶皂素420余吨,年产茶油量提高到7721吨,实现油茶年产值9.7亿元。成功打造了“金陵乡”、“泰宇”等油茶名优品牌。
(三)突出政策扶持,集聚发展动力。强化政策驱动,扶持壮大全县油茶产业,加快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强化资金奖补。利用茶油大县项目资金及县财政预算资金,建立油茶产品创新奖励制度,鼓励油茶企业研发油茶新产品,对研发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油茶企业给予奖励;对油茶新造、低改、抚育、良种育苗及茶油收购、仓储、流通、加工等方面的省市龙头企业和一般企业给予奖补。二是强化金融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全县金融机构简化手续、放宽期限,支持企业或林农以林权进行抵押贷款、油茶贴息贷款等,积极参加油茶基地建设,增加对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如金融机构为源和公司开展了林权抵押贴息贷款5000万元,极大的缓解了资金压力。三是强化科技支撑。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油茶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培养油茶栽培技术骨干,建立县、乡镇林业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加强以乡镇林业站为主的技术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并在油茶主产区乡镇建设一个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在每个油茶产区培育一家“科技示范户”。四是强化协会引领。引导林农按照依法、自愿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县油茶协会的作用,使会员之间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为会员交流搭建平台,不断提高油茶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加林农规避风险的能力。
二、我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油茶新造林从造林至初产期,每亩需投资3000—3500元。而且油茶林从种植到初产至少要5年时间,盛产期在7年以上,一年不投入就会荒废。因此,油茶林培育需大量资金持续净投入。近年来,尽管我县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拓宽了融资渠道,但资金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更是广大油茶造林公司、合作社、大户最为渴望解决的呼声。
(二)经营水平不高。全县共65.65万亩油茶林,除油茶种植公司、合作社及大户经营的8.47万亩油茶林实施集约经营外,其余都是粗放式经营管理。一是油茶低产林面积大。目前,全县仍有油茶疏残林21.23万亩,新造油茶低效林3万余亩,占全县油茶林面积三分之一,因缺乏有效技术改造,产量长期过低;二是油茶科研力度不大。近年来,我县油科所和油茶办的力量配备一直比较薄弱,基本上没有进行油茶科学研究,且大多数乡镇林业站没有配备专门的油茶专业技术人员,在油茶技术指导上力不从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
(三)油茶加工不强。目前,我县共有大小油茶加工厂77家,除源和、泰宇、裕缘、悠香山四家有规模的加工厂外,其余都是生产毛油为主的小型加工作坊。一是毛油生产量比例过大。2019年全县生产茶油7721吨。其中毛油生产量达6661吨,占全县茶油量的86.2%;二是油茶加工产品单一。全县除4家有规模的油茶加工厂能生产精炼茶油、茶粕、茶皂素外,其余都是生产粗压榨毛油。三是品牌效应不强。源和、泰宇两家公司虽然打造了“金陵乡”、“泰宇”等油茶名优品牌,但市场认可度不高,其产品销售既没有进入超市流通,也没有强大的自销网络,而本县生产的茶油主要在本地及周边自产自销,没有形成“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品牌效应。随着我县大规模的油茶生产基地进入盛果期,生产的油茶产品将面临市场弱而大量积压的风险。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一)着力推进油茶种植基地发展。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全县宜林地大面积栽植油茶,由散户经营向大户集中经营转变,实现种植、经营规模化。从今年起每年新造油茶丰产林1万亩,至2021年增加3万亩油茶丰产林,同时结合全县油茶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着重对13个油茶种植基地(连片500亩以上)每年实施油茶抚育3万亩,规划建设油茶种植高产示范基地2000亩。
(二)着力推进油茶繁育基地发展。依托县油科所山地资源和技术平台,从省林木种苗中心引进5个油茶优良品种,实施新建一个集品种对比实施、品种繁育、休闲观光等花园式的50亩油茶采穗圃、同时联合县中南公司油茶苗木基地整合打造150亩的油茶繁育基地,健全油茶苗木生产链条。
(三)着力推进油茶种植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市下达的《油茶低产林改造三年(2020-2022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永兴县油茶产业提质改造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通过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品种改造三种方式,计划每年实施2万余亩的低产林改造任务,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乡镇、逐村全面实施改造油茶低产林,形成以油茶丰产林为主体的新格局。
(四)着力推进油茶加工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积极扶持源和油茶公司投资兴建一个集油茶鲜果处理、茶料仓储、油茶加工等重点油茶综合加工厂。同时开展茶油小作坊普查和整治行动,对现有74家茶油小作坊加工进行提质改造,并重点建设4个茶油小作坊加工示范点。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整合现有“金陵乡”、“泰宇”等茶油品牌,启动打造区域性公共品牌,整体提升全县油茶加工能力和油茶产品的知名度。
(五)着力推进油茶产业示范化发展。依托油茶种植传统乡村,保留一批油茶大树、老林和土法加工作坊,在全县重点建设马田、高亭司、金龟、黄泥等4个油茶种植示范乡镇,同时重点建设马田枣子、高亭司大杨、金龟清水、黄泥杨家等油茶示范村;在高亭司镇建设1个集油茶观光、休闲、度假等主要特色的油茶观光区,定期举办山茶油文化节、山茶油乡村旅游节、茶油博览会等活动,推动油茶文化、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